付佳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预习,收获语文知识,发现问题并思索,能够获得学习满足感,进而激发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课前预习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来明确自身的语文学习目标,能够在之后的正式课堂展开针对性的知识吸收与消化,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三)课前预习能够使听课效率得到提升
如果学生在课前做好了预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了解了上课的内容,明确当堂的学习目标,画出课文的重难点,罗列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那么在听课当中,学生就更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老师讲解,是否与自己课前预习的认知一致,如果一致,学生能够加深印象,如果不一致,就可以及时向老师提出疑问,并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就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现状
(一)学生因素
1.学生不重视预习。即使知道预习任务,也觉得预习不重要,反正老师上课还会讲。
2.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有的学生在预习时只是把课文读一遍,然后画出生字,没有抓住重点。
(二)教师因素
1.教师不重视预习,个别老师虽然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但是没有及时检查,机械化地遵循“预习——学习——复习”的流程。
2.老师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老师不应该干涉;另一方面是老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如何指导,所以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也就简单统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于课前预习也没有深刻认识,一般是要求学生回家将课文读上几遍,还有的要求家长督促,并没有对课文预习做出要求,没有指出预习的目的,让学生也认为预习用处不大。课前预习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和家庭作业一样重要,但有的老师要求学生预习,却很少检查语文预习效果,导致课前预习不被学生重视。预习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要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做好课前预习的方法
(一)教师要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了解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明白课前预习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运用储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预习的习惯,能够使学生熟练运用工具书,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预习课文,可以在教学时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先思考、再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因为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迅速切入正题,在教学中能够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教学。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学生的不同个性,这样更加有利于进行针对性教学。
(二)改变农村小学生语文的预习方式
预习就是“为正式的学习做准备”。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阵地,学前的预习只是打个基础,所以不能太复杂,关键在于“简单有效”,聚焦教材我们就会发现,语文的学习是以一篇篇的课文为依托的,所以,语文预习的宗旨就是“熟悉课文”。因此,熟悉课文分为以下三步。
1.朗读课文
朗读,是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知内容的最佳途径,符合小学生抽象思维、阅读能力还未充足发展的现实。低年级的预习,可以是妈妈读给孩子听;或者妈妈读一遍,孩子读一遍,总之,以读为中心,先对课文进行一个初步的感知。读完第一遍,可以问问孩子:这篇文章说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内容说给妈妈听听。说不出来没关系,说不准确更没关系,妈妈可以做示范。读完第二遍,再问问孩子:哪个词语是你不太熟悉,不懂意思的吗?自己圈画出来,查字典,给它注音,理解一下意思。
2.划分层次
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后,我们就可以关注到段落了。可以通过默读的形式,把每一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画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能力。接着,再把这些关键信息整合,看看哪些段落是围绕同一个内容讲的,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再看不同的段落之间,如何过渡,如何转折,理顺这些关键点,文章的骨节、架构就清晰地浮现了。比如,写人的文章,就看写了主人公的哪几件事,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写事的文章,就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景的文章,就看写了哪些风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带给人何种感受。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带着学生做思维导图,把文章的重要信息梳理出来,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脉。
3.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活跃,乐于提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提问的能力可以从小训练,比如预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针对这篇课文,提(至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问题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有问题,就会去找答案。這样学生听课时,就不再是被动接收了,而是一次寻找答案的过程。关于如何提问,可以尝试一下“黄金三问”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分别对应概念、因果、决策。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配合教师,来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通过家访或者家长会的方式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孩子在家查字典、读课文也是学习。除做好预习工作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目前,很多农村小学也有自己的图书馆,可以让学生借阅适合的图书带回家阅读,这样可以增强自学能力,也能拓展知识面。让学生阅读,也要家长配合监督,因此,加强和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农村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