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芳
每年的正月和六月六,当你来到阿歪寨的藤甲谷,就会看到身穿藤甲的士兵们手持盾矛,两队人马兵戎相见。在铜鼓敲击的指令下,士兵们前进、突袭、包围、砍杀,在统一规范的步伐和动作中,双方队伍正在激烈战斗,仿佛穿越到那烽火不断的三国时代……这可不是冷血无情的战场,这是阿歪寨的村民们在跳“铜鼓藤甲舞”,以庆祝传统节日。
古村“阿歪”守藤甲
阿歪寨是布依族的传统村落,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幺铺镇,“阿歪”是布依语的音译,有“山水环绕,鸟语花香”之意,所以“阿歪”的寓意就是“幸福的地方”。正如它的名字,走入阿歪寨内,青石路蜿蜒,石屋、木屋林立,村民们坐在大树下谈天说笑,时间仿佛在这里都慢了下来,随处萦绕着古朴气息,让人感到神秘,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阿歪寨也是全国唯一的藤甲文化村。
再话藤甲续传说
说到藤甲,那就不得不翻開历史画卷再到那遥远的蜀汉时期探寻它的故事。话说诸葛亮的南征战役中,安顺市是主战场之一,历史上著名的七擒孟获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大败南蛮王孟获后,战败的孟获从乌戈国请来藤甲兵助战,藤甲兵首战蜀军,大获全胜。因为特殊工艺制作的藤甲胄对冷兵器有极强的防御作用,且轻便透气,是南方潮湿地区作战的最佳选择。“藤甲”,顾名思义就是藤制铠甲,藤甲在布依语中被称为“布掉高”,有藤子衣服之意,其主要材料是青藤,编织而成的藤甲可以防身。但轻便也意味着单薄,御寒效果较差,再加上其经桐油浸泡,非常易燃,这让藤甲兵最终被诸葛亮的火攻打败。
这段历史在安顺市留下许多三国文化遗址,相传幸存下来的藤甲兵几经迁徙,其中的一些辗转至阿歪寨落脚,在此繁衍生息。藤甲兵的后裔就是如今的阿歪寨布依族村民。即使远离战场,藤甲也是捕猎防身的必备用具,在恶劣的山林环境中生存,这种实用性使藤甲工艺在历史长河中延续。留存的藤甲文化包括藤甲编织、铜鼓藤甲舞、藤甲祖神祭祀等。
藤甲文化助文旅
如今的藤甲不再用于战争和狩猎,但它已成为阿歪寨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当地村民韦达泽凭借家里的藤甲残片以及村民的帮助“复活”了藤甲胄,村里的老一辈看过他新制的藤甲都认为这就是当年布依族人曾经使用的藤甲胄。2008年,国家军事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分别收藏了阿歪寨提供的一套完整的由头盔、护肩、护胸、护臂、围裙和盾牌组成的藤制铠甲,以供专家研究和游客观赏。阿歪寨藤甲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藤制盔甲防御武器的空白,更是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阿歪寨面对这座“传统宝库”不是将它束之高阁,而是抹去表面的历史尘埃,挖掘它的巨大潜力,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旅游光彩。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阿歪寨发展藤编工艺、建设藤甲谷、将古老石头房子改建为新民宿……这种种举措,让这个隐匿在山林间的神秘古村落成为充满魅力的旅游风景区和度假胜地。
这里有藤甲作坊,村民们正在编制藤甲衣和其他青藤制品。“手工艺品在景区内不愁没有销路,家门口就可以增收致富。”村民一边编着藤甲一边笑着说。青藤经纬纵横间编织进去的历史内涵和美好祝愿也就由此传递出去。
这里有由夜郎谷谷主宋培伦老师精心设计打造的藤甲谷景区,150余座神色各异的藤甲兵,20余座神秘的夜郎古国雕塑,无不展示三国时期藤甲文化的魅力。这里还有古朴民宿和特色美食,村民们紧跟旅游业发展,开起民宿,做起餐饮,游客无论是吃、住、行都能在这里感受布依风情。
铜鼓舞蹈聚人心
除了在闲暇时间旅游,节日的欢聚更有振奋人心的体验。作为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年的正月和六月,阿歪寨村民都会在藤甲谷中表演铜鼓藤甲舞。铜鼓藤甲舞由军事操练演化而来,如今成为布依族人民的娱乐活动。在这种群体活动中,村民们欢聚共舞,享受生活,还增强了本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村民们不但乐此不疲,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看。
如今,受到阿歪寨铜鼓藤甲舞的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有的游客甚至还穿上了藤甲体验一番,身临其境感受烽火不断的三国故事,触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历史尘封,苏轼见赤壁而怀古;时间流过,阿歪守藤甲续传说。透过纵横编织的藤条触摸历史痕迹,寻找扎根于传统文化的信仰,这一次由阿歪寨翻开神秘一页,让我们回到蜀汉时期,品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