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文化引领农村小学办学内涵提升

2023-11-05 18:16:14王通镇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竹子办学班级

王通镇

竹乡新办学校需要办学灵魂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于2013年9月投入使用的农村小学,总投资4200多万元,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硬件齐全、功能完善,现有800余名学生、40余名教师。“文化就是力量”,引领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以文化滋养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对于一所农村小学而言,文化就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

竹乡得天独厚的竹文化底蕴 学校坐落于鄞州东部的塘溪镇,镇域内竹资源丰富,每年单各类竹笋产量总计近1万千克,竹产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其中竹编工艺更是首屈一指。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叶良康师傅便是宁波市目前仅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竹编传承人,其工艺竹编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的前身——上城小学曾被列为“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的“工艺竹编”项目于2013年成功获批“鄞州区第四批特色项目”,学校的竹编传承小组在省市区所获奖项更是不胜枚举。如今,竹文化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和一张特色名片。

竹子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 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艺术、园林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中国也因而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则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而竹子均列其中。可见,从古至今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竹以其挺拔清秀、青葱翠绿、疏密有致、刚劲而富有韧性的形象,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同时被赋予幽雅、脱俗、坚贞、正直、谦虚、刚强、坚韧、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于突破等品质。这些良好的品质正是学校教育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竹文化为引领,提升农村小学办学内涵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挖掘竹子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特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能和保障。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开展竹文化研究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其中,在竹文化价值的理论研究方面,何明教授在《中国竹文化》一书中运用文化学、价值学和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了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义和特征,展示了中国竹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在实践操作层面,坐落于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安吉的孝丰镇中心幼儿园提出了“依托竹文化,开发竹乡特色园本课程资源”;安吉县实验小学积极开拓“竹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以竹文化为载体的民族精神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宁波市的横街镇中心小学通过创建“竹文化”科技校园,推动学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横街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竹制品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

但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普遍存在以下不足:理论研究较多,落实教育实践较少;工艺、综合劳动等单学科研究较多,提升到学校文化层面的不多;学科渗透无所适从,嫁接点、突破点和结合点存在不足。因此,我们的研究更加侧重通过学校的文化层面,寻求有效的学科渗透路径,借以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构建课堂教学与竹文化有效整合的模式,探寻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策略及实施、调控的运作程式;通过研究,诱发学生课堂思维兴趣,提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等综合学习能力;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虚心进取、自我突破、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课程综合开发能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我们尝试围绕“竹的环境文化”“竹的班级文化”“竹的制度文化”“竹的课程文化”“竹的精神文化”等多个维度展开研究,旨在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特质。

竹的环境文化 学校明确校园环境建设的总体构想,即:以竹文化为核心校园文化,以竹形为元素,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形成以“竹韵园”为代表的系列文化景观。一方面,植被铺设,竹叶青青。在投入使用之初,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我们在校园整体绿化设置上,选择将一些特色鲜明、拥有文化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种植在校园的各个空间,如凤尾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孝順竹等。同时,给每种竹子配发竹类标识牌,内容包括名称、科名、属名、生态特征、主要用途、分布等方面简述,旨在向师生传播有关竹子的科普知识,为师生了解竹子提供便捷的渠道。另一方面,楼层环境,竹韵悠悠。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日”字形的连廊结构,布置走廊文化和楼层主题,让每一面墙壁都诉说竹子的历史、文化、品德,从而构建立体的育人环境氛围。一是积极创设“竹文化长廊”,引导学生知竹源、晓竹性、明竹用、悟竹韵、修竹德。二是布置教学楼层主题。一楼以“竹之美德”走廊突出德香,关注竹之品德的挖掘与育人目标的结合,注重德育,隐含“立人”目标;二楼以“竹之诗画”为主题,突出墨香,选取古诗词中关于竹子的优美诗篇,配以竹子背景图画,注重美育,隐含“达人”目标;三楼以“竹编工艺”为主题,突出校本龙头特色——竹编,选取竹编优秀作品进行布景,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喜爱竹编这一非遗产项目,注重智育,隐含“树人”目标;四楼以“放飞理想”为主题,注重展示学生在学校学习竹文化过程中完成的优秀诗文、画作、书法、工艺等作品。

竹的班级文化 一是创建以竹名、竹形、竹神为内涵特质的班名、组名,如毛竹中队、凤尾竹中队、孝顺竹中队、楠竹小队、刚竹小队等,并围绕班级名称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例如,在恬静的翠绿之中,班级墙上布置了能够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拔节向上”“你追我赶”等文字;有展示学生才华和作品的“竹娃展示台”;有体现班级管理的“竹林纪律”;有分享快乐的“竹苑趣事”等。各个班级都在精心构思的基础上,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充分展现学生的精神面貌。二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围绕“竹文化”精神分别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各个班级根据班名提出口号,明确个性化的班风和创建目标,如学习竹坚韧不屈、正直向上、不畏艰难、无私贡献等精神和品格,真正将竹子蕴含的优良精神品质充分融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竹的制度文化 学校的长期发展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而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完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都属于学校的制度文化,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只有积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学校拥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基于此,只有将竹文化内化为学校的制度文化,学校才能走上实现内涵发展的可持续道路。一是校长挂帅的竹根制度。以校长为根本,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二是中层骨干的竹枝制度。全面实施教职工以岗定酬、多劳多得的分配方法,采用自主推荐、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中层干部,以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德育导师的竹叶制度。明确德育导师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德育老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业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如此环环相扣,才能促进制度的刚性约束和人性化关怀的有效结合,更好地促进竹文化对学校制度文化的渗透,学校制度才能早日完善成熟。

竹的课程文化 课堂是落实办学思想的主阵地。学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统领,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寻求竹文化与对应学科的有效嫁接点、结合点和突破点,从而形成有鲜明竹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一是谈竹。收集与竹子有关的故事、格言、成语、歇后语,带领学生吟竹诗、诵竹词、咏竹赋、读竹文,达成“低段学生人人会背一首竹诗,会讲一个与竹相关的故事,人人有一句喜欢的竹子俗语或歇后语,高段学生人人会写与竹子相关的记叙文,掌握借竹喻人的写作方法,初步了解有关竹子散文特点”的目标。二是论竹。通过看、测、估、算等方法,达成“低段学生人人掌握丈量竹子的长度、高度、宽度等计量单位,人人了解竹子的几种空间立体造型,高段学生人人掌握竹子或部分竹子的面积、周长、横截面积、竹筒体积等计算方法”的目标。三是说竹。引导学生以竹子为主题,正确掌握常见句型和短语,如:welcome to/welcome back to;be good at/do well in;excited/exciting;most of the time;by the way;use…to…;等等。四是唱竹。通过听、唱、跳、演等形式,达成听演奏能够分辨出是哪种丝竹乐器演奏,会唱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校歌,会跳竹竿舞,能简单演奏二胡和竹笛的目标。五是玩竹。了解体育史上以竹为器材的运动项目,利用课堂踩竹高跷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性;引导学生制作竹风筝,学放竹风筝,掌握竹蜻蜓的玩法。六是画竹。通过贴、绘、赏、编、创、制等途径,达成人人会利用竹叶的外形拼贴竹叶画,会在竹片、竹筒、竹编上进行绘画,会在欣赏以竹子为题材的中国画,人人会编简单的竹编作品,会完成以竹子与橡皮泥等基本美术材料结合的综合竹材美术作品,会创作与竹相关的儿童画和漫画,会制作简单的竹风筝、竹蜻蜓等竹玩具的目标。七是探竹。观察竹叶、竹枝的生长方向,研究地下竹笋生长位置;通过观察竹子、竹花的生长,撰写相关的观察日记;通过了解竹子特性,制作相关竹制品,比较竹制品与其他材料制品的优劣;研究竹子的生长习性,指导如何养竹、种竹;竹子衍生品的深加工调查;研究与竹有关的动物养殖。八是品竹。中段学生人人能够利用画图软件创作一幅与竹相关的图画,人人设计一个简单的竹LOGO。通过上网收集与竹有关的故事、诗句等,达成高段学生人人会利用Word制作一份以竹为主题的电子报,人人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以竹为主题的电子报的目标。

竹的精神文化 首先,充分发掘竹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元素,开展主题活动,形成“以竹育德”的育人模式。一是评选“竹苑之星”,树立品行模范。充分挖掘竹子高风亮节、无私奉献的特质,关注学生的品行教育,设置文雅之星、奉献之星;提炼竹子坚韧不拔、虚心进取的特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设置自信之星、自强之星;提取竹子由笋蜕变为竹、推陈出新的自然特性,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设置进步之星;根据竹子向阳生长的属性,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设置健康之星;结合竹子作为多种艺术类型的呈现样式或载体,关注学生的审美素质,设置书法之星、绘画之星、文艺之星;结合竹子外形洁净的自然属性,关注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设置劳动之星。通过“竹苑之星”的评比,不断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评选过程本身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整个评选过程成为督促学生确立目标、有所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二是收集“竹苑成员”,注重精神渗透。提炼竹子的自然属性、精神象征、文化內涵,取材竹子各个部位为元素,以漫画的笔触,设计吉祥物“竹苑成员”:竹爷爷:谦为主题——以遒劲的根鞭为元素,寄托竹子虚心正直的自然属性;竹奶奶:爱为主题——以婆娑的竹叶为元素,寓意竹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竹爸爸:韧为主题——以挺拔的劲竹为元素,蕴含竹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竹妈妈:雅为主题——以摇曳的修竹为元素,展现竹子脱俗高雅的精神风貌;竹宝宝:新为主题——以鲜嫩的竹笋为元素,彰显竹子自我突破的形象内涵。在此基础上,将“竹苑成员”印制在书签上,根据操作规程,当学生达到一定标准后可获得“成员”书签一枚,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收集“竹苑成员”活动,将品德教育渗透在日常喜闻乐见的“争章集卡”活动中。每个“成员”展现不同的品德修养努力方向,学生收集“竹苑成员”的过程就是品德养成和提升的过程。三是评比“翠竹班级”,展现团队风貌。根据学校制定的“翠竹班级”评比细则,结合平时大队部日检情况,评比“翠竹班级”,并为获评班级授予锦旗,促进各班之间良性竞争的有效形成。

其次,在竹文化的核心理念引领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宗旨,并由此完善“三校”、“三风”和“三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其中,“三校”(校训、校歌、校标),即将竹子的风骨蕴含于校训提炼,竹子的品行贯穿于校歌创作,竹子的文化寓意融汇于校标设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即提炼竹子坚忍不拔、虚心进取、自我突破、乐于奉献精神内涵,构建校风、教风、学风。“三人”,即以竹之魂为人,以竹之爱育人,以竹之德待人。

总之,将“竹文化”全方位地渗透于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内部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并以“竹环境”“竹品行”“竹课堂”等多个维度开展研究,能够促使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形成学校独特的办学旨趣,使师生形成共有的一种精神、风格和文化,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竹子办学班级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和竹子在一起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