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契约、质量监督与农业企业外包
——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3-11-05 12:49任健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外包程度监督

任健华

(1.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把能够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环节控制在内部,而把非战略性作业剥离外包,成为农业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模式。农业企业外包是指农业企业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将终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养殖、研发、加工、运输等环节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业化经营主体的生产组织模式,如农业企业广泛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外包型组织结构模式实行的种养环节外包。外包因有助于农业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同时搭起了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桥梁而备受关注。然而近些年,为数不少的农业企业纷纷减少外包业务,转向纵向一体化生产。从直觉上看,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与中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是不可分的,但目前对农业企业生产组织模式或结构的文献主要围绕产业链整合和企业绩效等问题展开[1-4],鲜有文献从质量关注角度进行解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越来越关注。中央和各级政府业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并出台多项政策;2019 年7 月10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到2030 年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规划目标;2022 年8 月,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食品安全战略计划。社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重视,也促使提供农产品的农业企业关注外包模式下中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

在外包模式中,农业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主体实质是委托代理关系。农业企业根据自身在种植、养殖、研发、加工、运输等环节的需求,向专业化经营主体支付费用,专业化主体根据合同约定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产出归农业企业所有。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生产活动中难以观察和监督的部分及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使得明晰所有特殊权力的成本过高,因此不完全契约是必然存在的。这就导致上述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如下问题:专业化经营主体无须考虑产出的质量优劣,且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采用低成本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从而降低中间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农业企业难以观测专业化经营主体的行为,为了保障中间产品质量,避免接包方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对专业化经营主体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进行监督,以纠正其利益偏差行为,监督成本因此产生。沿着这一思路,一些学者结合契约不完全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时,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及代理成本与外包程度的关系[5-6]。从国内相关文献看,对契约不完全下外包问题的研究大多采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7-9];关于农业外包影响因素和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层面分析,或是站在农户角度进行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实证研究[10-15]。从质量关注角度实证研究契约不完全条件下农业企业外包决策的文献主要聚焦于农业细分行业,如乳业的产品质量安全与组织模式的关系问题[16-17]。

本文以农业企业外包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农业企业是推进三产融合、实现“三农”发展目标的关键力量。作为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纽带,其外包业务往往与农户和农村有密切联系,将业务外包尤其是种养环节外包是农业企业带动小农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农业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和质量信息的隐蔽性使得农业中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监督,更可能出现违约问题,而社会对优质农产品的高需求促使农业企业对产品质量日益重视;三是农业产业链较长,农业企业有业务外包的现实需求。而其产业链可分解的特性,为农业企业选择外包发展战略提供可能。较为典型的是温氏“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产业分工合作模式,该模式将肉鸡育肥环节委托外包给农户,以轻资产运营迅速扩大养殖规模,既降低了成本又抢占了市场。温氏养殖环节外包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业务外包逐渐被农业企业认同,并成为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模式之一。正因为外包在农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企业对中间产品质量的广泛关注,故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契约不完全性的角度分析质量监督成本对外包决策的影响,并从产品质量关注角度解释农业企业外包水平变动的原因。

二、理论模型

外包是一种与纵向一体化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安排。通过外包部分业务,企业能动态配置自身资源,并利用其他经营主体的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对农业企业来说,业务外包主要是通过签订合同将非核心业务下放给专门营运该项业务的农户、合作社和上游企业来完成,目的是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客户满意度。但事实上,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外包的真实成本往往大于实际支付的价款,如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对接包方的搜寻成本,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中间产品质量及生产工序达到可支付状态的监督成本,以及接包方违约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及交货延迟损失等。此外,外包还容易形成发包方和接包方的上、下游生产锁定、控制和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或生产链中断。对农业外包来说,专业化经营主体为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使用富含激素的饲料以缩短养殖周期,使用低劣、不健康的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或过度施用高毒农药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以提高中间产品成色和产量。质量安全是农业企业必须严守的“红线”,如果农业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而不得不增加监督成本,则宁可考虑选择纵向一体化,表现为农业企业外包的减少和萎缩。本文在上述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不完全契约条件下质量监督影响农业企业外包决策的理论模型。

模型有三个假设条件:①两种生产组织模式。农业企业最终产品的生产需要特定质量的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取得:纵向一体化和外包。②信息不对称。农业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主体关于中间投入品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即专业化经营主体对其提供的中间投入品的质量信息是完全的,而农业企业无法准确知晓中间投入品质量高低。③契约不完全。外包型组织结构中,农业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主体事前无法签订面面俱到并可强制执行的合同,接包方对其承接的外包环节可能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因此,农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监督成本以保障中间产品质量,且专业化经营主体付出的努力与农业企业的监督程度一致。本文借鉴Acemoglu et al.的契约不完全分析框架[18],并引入质量监督成本,研究不完全契约环境下,质量监督成本对农业企业外包决策的影响。

(一)生产

假设有两家企业:农业企业M 和供应方S。最终产品符合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有总需求函数:y=Ap-1/(1- α),产品销量Q=Ap-α,其中,A 表示市场规模,p表示产品价格,α∈(0,1)反映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

因此可得总收益R的函数为:

假设一单位最终产品Q的生产需要投入一单位中间产品M。有Q=M。中间产品M的生产需要一系列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用0~1之间连续的点表示并按照可监督程度程度排序。用0表示最容易监督的任务,1 表示最难监督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投入为xi,其中,变动成本为cv,固定成本为cf。中间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假设全部任务中可分为θ部分可监督简单任务和(1-θ)不可监督的复杂任务。简单任务所需投入为xb,复杂任务的投入为xc,则有:

则中间产品的总成本:

销售收入:

(二)不完全契约的影响

简单任务能在合同中准确界定(可契约性),而复杂任务在合同中则难以清晰描述,因此,不完全契约可能导致企业在不可监督部分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为了保障产品质量,需要对复杂业务进行额外的监督和管理。假设企业在复杂任务中付出的努力程度与企业投入的监督费用j成正比,则承包方在复杂任务的投入为j∙xc,j∈(0,1),j越大,表示监督力度越大。此时,生产函数为

销售收入为

(三)不完全契约下外包和一体化的决策

企业决策的依据是利润最大化,当外包收益高于一体化时,企业选择外包,反之采用一体化。

1.外包模式下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外包模式下的博弈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①农业企业向专业化经营主体作出要约,包括对简单任务的详细描述和对复杂任务的概括描述;②农业企业与专业化经营主体就产成品收入的分配方案和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协商谈判,并将结果写入合同;③双方按照约定投入固定资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完成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并将中间产品交给农业企业;④农业企业对中间产品进一步加工并销售,将销售收入按约定比例与专业化经营主体分成。

假设企业获得销售收入中的β部分,则供应商获得(1-β)的销售收入。假设中间产品所需的专用投资总额为C,企业承担的的部分为g,则供应商承担的专用投资为(1-g)*C。则外包模式下农业企业的收益为:

专业化经营主体的收益为:

2.一体化模式下利润最大化问题

根据Acemoglu et al.的研究,一体化模式下,企业将支付T 给供应商,从而把中间品M 的供应行为转化为企业内部决策[17]。此时,企业的销售收入:

约束条件为:

3.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

结合以上分析,可得企业对中间产品实施外包的决策条件为:将业务外包取得的收益大于实施纵向一体化时取得的收益。用∆E表示两种生产组织模式差额收益,即:

当∆E>0 时,企业选择外包,反之,选择纵向一体化。

对∆E进行整理,并求监督成本j的偏导数,有如下结论:

命题1:E关于j的偏导数,说明质量监督成本越小,企业通过外包取得的收益越多,越倾向于采用外包生产方式。即监督成本与外包成反比。

命题2:生产过程越复杂的行业,监督难度越大,监督成本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方式生产。即农业细分行业由于其生产复杂性的差异使得外包程度有所不同。

三、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以上理论模型的结论表明,外包决策受到质量监督成本和生产复杂程度的的影响,为此,本文选择监督成本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并分行业研究该变量对外包的影响。同时,借鉴外包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文献[19],并结合交易费用理论、价值链理论、有限资源理论等,本文认为企业外包水平还受到资产专用性、权益净利率、销售收入、企业年龄等一系列企业特征因素的影响,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i表示各个企业;t表示不同年份;O为外包程度;M/Sale为管理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值,表示质量监督成本;F/C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比值,代表资产专用性程度;IER为权益净利率,衡量企业盈利能力;Sale表示销售收入,说明企业的市场规模大小;TA为总资产,代表企业资产规模大小。由于销售收入和总资产取值较大,故在模型中取对数。Age表示企业年龄,用当期年份减去企业的上市年份来表示。Oit-1是企业i在t-1期的外包程度。

(二)数据测算与说明

本文借鉴张莉、鲍晓华对我国整车制造企业外包水平的测算方法,即以中间投入占生产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外包程度,其中,中间投入为三项期间费用(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之和,扣除当期计提折旧与摊销以及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的差额来表示,生产总支出用中间投入与资本投入、工资投入三项投入之和表示[18]。测算结果见表1;各变量的定义及描述性统计量见表2。

表1 农业细分行业2012—2021年平均外包水平

表2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三)内生性及其处理

质量监督成本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外包水平与监督成本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质量监督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外包决策,但反过来,外包程度越高的企业,需要监督的对象和业务就越多,为保证中间产品质量而支付的监督费用就越高。另一方面,变量遗漏问题,即存在一些影响企业外包决策的因素,如政策导向、专业化经营主体的信誉等级等因素未加以控制,而这些因素也同样会影响监督成本。这两方面都会导致监督成本的内生性。为避免估计结果的有偏和非一致性,可寻找一个与质量监督成本相关但独立于扰动项的指标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参考诸多解决面板数据内生性问题的文献,选择内生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另外,农业企业需要与专业化经营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维持交易关系和约束交易行为,且考虑到均摊搜寻成本和激励接包方,往往签订多期合同,故外包行为具有一定连续性,即当期外包程度与上一期外包程度正相关,因此模型中考虑了外包水平的滞后项,为动态面板模型。对于动态面板数据主要有两种估计方法:差分GMM 和系统GMM。与差分GMM 相比,系统GMM 估计将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结合为一个方程系统进行估计,估计效率更高,因此本文采用系统GMM 方法进行估计。

四、回归结果与分析

在前文影响机制分析和现状描述的基础上,本节对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外包决策的因素进行计量检验,并重点考察质量监督成本的重要性。首先利用面板数据混合OLS 方法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报告了系统GMM 估计结果,以考察结论的稳健性。

(一)基本回归结果

在表3 中逐步添加解释变量,考察各因素对外包水平的影响。整体上看,随着解释变量的增加,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在模型6 中达到最高(0.7168),说明模型对外包水平具有较高的解释力。模型1 是在不加入其它变量的情况下,本期外包水平与滞后一期外包水平单独进行回归的结果。结果显示,外包水平一阶滞后项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外包决策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当期的外包行为会对未来的外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模型2添加了质量监督成本,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农业企业的质量监督成本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纵向一体化生产,外包比例越低,即监督成本对外包有“抑制效应”。由此,本文从契约不完全角度发现,质量监督成本是农业企业外包程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在模型3—7 中,逐步增加了资产专用性、权益净利率、销售收入、总资产、企业年龄。各组合中,质量监督成本对外包的解释力仍然非常显著,这表明质量监督成本与外包的关系是相当稳健的。且通过比较回归中各变量系数大小,可以发现,相对于除了滞后一期的外包水平之外的其他自变量,质量监督成本系数的绝对值最大,说明其对外包程度有较强的解释力。以上分析说明了监督成本与外包程度呈反比,即监督成本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内部生产而非外包,证明了命题1。

以调整后可决系数最高的组合6 为例,分析其他解释变量对外包程度的影响差异。资产专用性对外包程度的影响均为负,且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外包水平越低。衡量市场规模的销售收入对外包的影响显著为正,销售收入每增加1%,外包程度提升2.92%,说明企业的销量越多,越需要通过以业务外包方式向外部借力以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生产更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资产规模对外包的影响显著为负,总资产每增加1%,外包程度下降3.52%,即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外包程度越低,分析认为,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越有将产业链进行纵向扩张的能力,为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更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模式进行生产。与部分学者研究结论不符的是,权益净利率对外包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企业在进行外包决策时较少考虑目前盈利水平的高低。模型7中添加的企业年龄对外包的影响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外包与否与公司上市时间长短没有必然联系。

(二)系统GMM 回归结果

农业企业外包水平的动态变化特征意味着,采用普通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可能是有偏的。基于此,接下来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方法克服该问题。首先对总样本进行系统GMM 回归,考虑到农业细分行业的生产复杂程度和生产或服务过程的可监督程度有所不同,为了考察外包影响因素的行业差异,将农业上市公司分为种植类和养殖类两个子样本。其中种植类企业包括种植业和林业。养殖类企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对两类企业分别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4中模型8-10。

表4 系统GMM回归结果

模型8是全部农业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与混合回归方相比,各系数符号及变量的显著性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系数值有所改变。回归结果显示,当期外包程度受到上一期外包程度的显著影响,说明外包行为具有延续性;质量监督成本对外包的影响仍显著为负,即监督成本会抑制企业外包行为;资产专用性也与外包水平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的企业,外包程度越低。销售收入对外包的影响为正,说明销量的增加会促使企业增加外包比例。总资产对数的系数显著为负,表示资产规模越大的农业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对现有资产优化配置进行一体化生产而非外包。权益净利率和企业年龄在系统GMM 估计中对外包水平的影响仍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通过比较各系数绝对值大小,发现企业外包程度主要受到监督成本、上一期外包水平和资产规模的影响。其中,监督成本和资产规模对外包的影响为负,上一期外包水平对当期外包的影响为正。可以预见,随着农业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和监督成本的上升,外包程度会越来越小,而一体化趋势会更为明显。以上分析说明质量监督成本对于农业企业外包水平的下降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且估计结果稳健,证明了命题1。

模型9 和模型10 给出了种植类企业和养殖类企业的回归结果,比较两组结果,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与养殖类企业相比,种植类企业的外包业务受质量监督成本的影响更大。模型9监督成本回归系数为-0.613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模型10 监督成本回归系数为-0.3599,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质量监督成本对种植类企业的外包的抑制作用更强。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种植类企业中间产品的生产周期更长,生产过程更复杂(一般包括种子培育、播种、灌溉、施肥、收割、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更多(光、温度、湿度),监督难度和成本更高,因此其外包决策受到监督成本的影响也更大。该结论证明了命题2。

第二,与种植类企业相比,养殖类企业的外包水平更多的受到上一期外包决策的影响,模型10 滞后一期外包水平系数值更大(0.3986>0.2222),这说明养殖类企业的业务外包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养殖类中间产品质量高低主要受到饲养技术和饲料等级的影响,且与种植业相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中间产品的生产环境更容易控制。因此,一旦采取外包决策,外包带来的效益相对稳定,外包风险较小,故养殖类企业一般会延续外包方案。

第三,资产专用性对养殖类企业外包影响不显著,而销售收入对种植类企业外包的影响没通过显著性检验。分析认为,畜牧业和渔业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低于种植类企业,故资产专用性程度不是其在外包决策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种植业和林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远高于畜牧业和渔业,因此在销量扩大时,更倾向于纵向一体化生产,故销售额对外包程度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

综合以上分析,细分行业外包程度不一致在于细分行业生产特性存在固有差异,如生产复杂性、生产过程的可监督程度、对自然环境和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等。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外包是一种流行趋势,但受到质量关注和监督成本的影响,农业类企业的一体化程度在逐步加强,表现为近10 年来外包程度的持续下降。

五、结论及建议

从价值链和分工角度看,外包有利于企业掌握核心力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农业企业的外包程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原因。但由于近年来频繁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些企业不再进行外包,或者缩减外包环节和比例,转向一体化生产模式。本文结合契约不完全理论,分析农业企业外包决策的微观机理,从质量监督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企业外包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各因素对种植类和养殖类企业外包水平变动的差异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农业企业的外包决策具有延续性。且与种植类企业相比,养殖类企业的外包水平受上一期外包水平影响更大;②质量监督成本会抑制企业外包行为,表现为监督成本越高,外包水平越低;③生产越复杂的行业,外包水平受监督成本的影响越大。与养殖类企业相比,监督成本对种植类企业外包的负向影响更大,即中间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涉及的环节越复杂,外包决策对监督成本越敏感。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契约不完全条件下质量监督成本与外包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的不足在于,使用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外包监督成本,只能近似地测定农业上市公司为了保障产品质量、防范对方发生道德风险而产生的额外成本,不能完全反映契约不完全程度。研究结果也从侧面说明:要获得外包产生的成本节约、效率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等收益,必须有良好的契约制度环境和专业化经营主体的自律行为。本文研究的启示意义在于,农业外包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起诚实守信、重视质量的商业环境,以减少契约双方的契约摩擦。一是要根据生产行业特性选择适当的分工组织形式,动态调整企业的组织边界;二是各经营主体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契约精神,提高合约执行效率,重视产品质量,履行社会责任;三是政府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倡品质至上、公平诚信的商业文明、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减少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契约摩擦,为农业企业业务外包营造良好商业氛围,充分发挥农业外包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外包程度监督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监督宜“补”不宜“比”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