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荣
(南平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南平 353000)
肺炎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且具有进展快、发病急的特点,据悉[1],全球有每年超过100万的新生儿会死于新生儿肺炎,而更多研究显示肺炎的发生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对于新生儿来说,由于身体机能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故而在发生肺炎症状后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由于肺通气和肺换气障碍,还有可能造成低氧血症,如果严重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2]。在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治疗期间结合精细化护理管理具有必要性,即在关注幼儿生命体征变化中,关注吸氧、抗感染治疗效果,给予精细化、精准化的护理指导,安抚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3]。鉴于此,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本院的142例NICU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入本院的142例NICU新生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措施的不同均分为每组71例。观察组女31例,男40例,年龄区间6~28 d,平均(19.07±4.03)d;对照组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区间7~27 d,平均(20.13±4.89)d。此外,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可开展调研。
纳入标准: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患儿有咳嗽、喘息等症状。患儿家属对治疗情况知晓,明确了调研目标,也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儿伴有严重的心脏系统、肝脏系统疾病;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家属中途决定转院治疗等情况。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护理,即针对患儿的心率、脉搏变化进行记录,协助医师进行对症治疗,清除儿童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对家属讲解病情,取得信任。
1.2.2 观察组 给予患儿精细化护理。第一,从环境护理着手,调整室内的温湿度,进行每日通风换气,确保病区环境符合要求,在使用心电监护仪器的过程中,要确保操作准确,并做好手卫生消毒,防止出现继发性感染。第二,喂养管理。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需要为患儿提供舒适的坐位,并进行叩背,防止出现溢奶、吐奶的情况。每日可为患儿进行口腔清洁,即使用生理盐水和棉签轻轻进行,防止微生物滋生。第三,体位管理,为患儿转变体位,确保呼吸道畅通。可选择头高脚低的形式,下肢屈曲外展,在半小时后转为仰卧位,在3 h后为头低脚高位,在臀部、头部可垫上小枕头,间隔半小时后可为仰卧位。第四,抚触护理,为患儿进行头面部、胸部、腹部的抚触,缓解其应激反应,增强患儿的安全感。第五,无菌操作管理,如医院制定操作规范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全程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有效防止细菌感染造成透明敷贴对患儿皮肤的感染,在操作前护理人员需按照规定进行手部消毒等工作,采取无菌敷料实施全程静脉留置针插入、拔出等项目。第六,对家属的安抚,即关注家属心态变化,加强针对性疏导,帮助家属稳定情绪状态,在关注患儿病情的时候能够客观面对和配合,也能提升对医护人员工作的依从性和信任度。同时,普及新生儿肺炎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加强家属对疾病正确认知。第七,加强内部培训,落实精细化护理流程。所有医护人员需要完成好每项本职工作,将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培训学习的相关制度,保证制定的各项服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并且有效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儿与患儿家属同医院间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1.3 评价标准 ①对比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用时,主要包括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以及咳痰消退时间。②对比患儿肺功能水平变化,即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深呼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③对比患儿的病情康复疗效。显效指的是患儿在治疗3 d后各项症状得到好转,在1周内胸片显示已经恢复正常。有效则为患儿在3~7 d内症状逐步缓解,胸片有所改善。无效则为患儿治疗1周病症无好转迹象,胸片无明显改善。随后按照显效和有效的人数占比计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④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用χ2检验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判定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用时 观察组患儿病情康复用时更短,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对比分析(h,)
表1 两组患儿康复情况对比分析(h,)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 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2.3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疗效 观察组总疗效率为95.77%,高于对照组(84.51%),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比分析[n(%)]
2.4 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 在调研中,观察组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
表4 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多是由细菌病毒所引起的,且发病短、发病急、进展快。结合新生儿的实际情况,其往往存在自身抵抗力差,且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后会出现呼吸不畅通的症状,最终会加速形成肺炎,并表现为气促、咳嗽、喘息等[4]。若未及时治疗也会引起肺部毛细血管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失调等。新生儿肺炎的产生与气道末肺间质、肺泡之间的炎性反应有关,在细菌、病毒感染、药物作用以及免疫损伤下都有可能导致肺炎,其中较为常见的则是细菌性肺炎,患儿有呼吸困难、肺啰音及气促等症状,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气管管腔狭窄,更容易受到感染[5],同时因为支气管平滑肌肌力不足,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能力不高,故而容易产生呼吸困难的情况,在NICU病房的新生儿肺炎患者中,要加强精细化护理指导[6],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治疗安全与疗效。
在本次调研中,重点分析了精细化护理的要点,在结合调研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效果更好,这与进行了喂养护理、体位转变、病区环境改善等方法均有关系[7]。在多环节的护理服务中,也针对早产儿、低体质量儿进行了重点帮助,防止病情加重。如在病情环境管理中,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力低下,容易伴有院内感染,必须做好消毒和通风换气的准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8]。在诊疗器械上,如听诊器、心电监护仪,也要做好清洁,防止携带微生物导致不良结局[9]。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感染事件。此外,不同的体位管理对新生儿的病情也有好处,如在转换体位的过程中,气道分泌物会在重力作用下排除,护理人员也会为新生儿叩背,有助于分泌物的脱落[10]。在体位转换下有助于提升氧合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另外,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可以安抚其不安的状态,对于提升新生儿睡眠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发育有着一定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在护理管理期间要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其作为儿童监护人,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密切关注,且情绪可能更为激动,由此,要讲解新生儿肺炎的感染途径,如早产、滞产等,以及在新生儿治疗期间的要点,帮助家属了解新生儿肺炎的改善途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治水平提升,患儿病死率下降,病情整体控制效果较好。但是,也有部分家属对疾病缺乏了解,过度担心治疗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这就有可能增加护患纠纷[12]。在常规的护理指导中,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病情监测和用药指导,以及必要的家属沟通。在精细化护理下,总结了护理流程和内容,针对护理的薄弱环节进行了优化,更重视整体性,给予新生儿更多的照顾。在精细化护理中,从体位管理、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工作梳理,提升儿童的舒适性[13]。另外,在呼吸道护理中也及时清除了痰液,保障了呼吸通畅。在与家属的沟通中,重视换位思考,通过病情讲解、科学喂养等多个方面的说明,也促使家属对治疗工作更放心。精细化护理的开展能够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之处,更完善、更系统、更科学,有助于新生儿病情能早日康复。此外,在精细化护理中加强人文关怀部分的应用,能够满足家属需求,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管理水平[14]。在护理落实过程中,从环境、认知、生活各个角度进行干预,提升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应对灵活性,能够取得较好的护理成果[15]。从本次调研可见,观察组患儿病情康复用时更短,且观察组新生儿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总疗效上观察组患者以95.77%高于对照组的84.51%,差异显著(P<0.05)。最后,观察组家属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在发现新生儿肺炎后应该尽早诊断、尽快治疗[16]。同时,应该对患儿在治疗时进行精心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当产生并发症问题。整体而言,精细化护理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做到了精益求精[17]。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得到有效改善,工作优良率提升,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科室管理水平[18]。
综上所述,针对NICU新生儿肺炎患者,为其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良好,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指标,缩短康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