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凤
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引入群文阅读。区别于传统的单篇阅读,群文阅读能够最大程度地摆脱机械化、功利化的阅读形式,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然而,群文阅读的引入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做好前期的理论学习,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本文将从实际的教学案例出发,充分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引入策略。
阅读主题作为群文阅读的前提,不仅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方向,还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率。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高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均匀分布阅读、写作等探索任务。随着群文阅读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群文阅读的主题与单元内的主题情境并不完全一致。在此过程中,教师结合某一概念化的主题筛选合适的文本。区别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文章范围并不固定。教师既可以选择单元内的诸多文章进行组合,又可以在教材内选择合适的文本。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的互联网文章也逐渐成为群文阅读的重要资源。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为例,从文章内容来看,作为一篇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散文,《荷塘月色》不仅描述了清华园中的荷塘月色,还承载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为了让学生理解旧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抱负,教师拟设朱自清的专题并选择《匆匆》《温州的踪迹》《春》《背影》等文章组成群文阅读。通过以上多篇文章的阅读,学生既要积累其中出现的生动表达,感受朱自清的文章特点,还要以选择的作品为基础,拟定时间轴将群文阅读中的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依托文本中心的把握,学生逐渐明晰朱自清的部分人生轨迹。
一般来说,每一组群文阅读的主题都是相似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文章的方式并不统一,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某一作者选定群文阅读中的文章,与此同时,还可以基于某一特定的情感筛选文本。
受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跟随教师逐步挖掘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技巧、特色表达以及中心主旨。然而,从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语文阅读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使命。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他们摆脱传统的阅读习惯,教师积极设计群文阅读活动。依托具体且多元的任务要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理解指定的文章内容。区别于以往的阅读方式,学生能够在有效的互动中实现文本的深入理解。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当课文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详细学习过《祝福》,所以,教师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多个维度分析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经过激烈的讨论,各学习小组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小组认为,两篇文章的相似点在于主人公的相似。作为时代的产物,祥林嫂与别里科夫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点。其一是死亡原因的相似。在两篇文章中,人物的死亡既是故事的结束,同时也是读者思考的开始。无论是祥林嫂还是别里科夫都死于社会的压迫以及心理层面的崩溃。其二是人物形象的相似。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底层民众的缩影,都过着不幸的生活。其三是作者情感的相似。作者都希望能够通过两个人物的悲剧唤醒人们的警惕性,为人权、尊严摇旗呐喊。结合学生们的种种回答,教师一边听取其发言,一边利用表格提取部分关键词。通过有来有往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能够把握文章间的联系,明晰文章背后的深意。
群文阅读活动的内容广泛,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经常会在无意识中完成文章内容的对比。通过由浅入深的挖掘,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虽然高中生已具备成熟的逻辑思维体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可以自主完成群文阅读。因此,当学生产生形形色色的疑问时,教师除了要做好学情的汇总,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一直以来,教师偏重于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具体的引导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不僅要从中获取知识点,还要通过文章的阅读感受其中的情感,思考其涉及的社会现象以及意义。针对这一教学趋势,教师积极展开问题引导。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将《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归园田居》等古诗组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分析、掌握其中的意境、内容,还从每一首古诗蕴含的人生哲理出发,明晰作者的人生理想。利用“这些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有的同学认为,《短歌行》表达了曹操的野心以及想要一统天下的抱负,《归田园居》描述了陶渊明心目中的隐居生活。跟随教师展示的PPT(幻灯片),学生们回顾不同诗人的人生轨迹。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让你从上述诗人中选择一个做邻居,你会选择谁呢?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积极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当教师展开问题引导时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二是拟订有逻辑、有顺序的问题。依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将摆脱以往的阅读方式,将关注点扩展至作者的人生轨迹以及其他方面。
作为一种新颖且实用的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为了调动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教师除了要筛选合适的文本,重视问题引导,还要构建具体的情境。区别于单篇阅读,群文教学往往难度更大。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实物、动作、多媒体构建多元且真实的教学情境。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将《登高》与其组合在一起。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学情境,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听到这首音乐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结合这一问题,学生纷纷表示,听到这首歌就会想到高山旁的流水。接下来,教师从音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文字中的流动美。随后,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能力感受《琵琶行并序》以及《登高》。“通过这两首诗你想到了哪些画面?”——依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渐将音乐、美术、语文多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
情境的创设讲求真实性、多元性、丰富性。在日常的群文阅读中,教师致力于摆脱文本的限制并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以外的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元的多媒体技术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模式能够摆脱传统的阅读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从主题设定、文本筛选、贯彻落实、课堂评价等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从引导的原则来看,群文阅读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