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

2023-11-05 20:44王骏缘
科教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培育思政精神

王骏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路途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提供有力支撑。作为职业技术人才,高职大学生必须秉持奋斗精神,勤学苦练、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砥砺创新,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努力成为“大国工匠”式的高级技能人才。

1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

奋斗精神是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基因中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创造辉煌、自立自强、赓续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沛精神动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条件下,奋斗精神显现出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奋斗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显现出赓续艰苦奋斗、砥砺团结奋斗、自主创新奋斗等底色。

1.1 赓续艰苦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小小红船到逼仄窑洞,从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披荆斩棘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党心民心也是在艰苦奋斗中凝聚起来的,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的法宝。要使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交出精彩答卷,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赓续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姿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实干,舍身忘我、默默无闻地奉献,顽强不屈、攻坚克难的斗争面对新时代的翻涌浪潮。

1.2 砥砺团结奋斗

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通过团结奋斗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与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和波诡云谲的全球局势,团结奋斗依然是必要并且重要的,通过团结联合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高职院校学生应在砥砺团结奋斗中凝聚职教人才的智慧伟力,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化解社会发展困境。

1.3 自主创新奋斗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给我们的经验教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78 年3 月18 日,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之高,推动力度之强,政策密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2]。作为职业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应以自主创新为己任,发挥创造伟力,在创新中奋斗,在创新中发展。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现状及问题

文章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选取学校5000 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方式展开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0 份,回收4956 份,有效率为99.1%。本文从内涵理解、培育途径、实践教育三方面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总结出奋斗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培育弱化的原因如下:

2.1 对奋斗精神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在对奋斗精神内涵的调查中表明:57%的高职学生对奋斗精神的内涵有了解,但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理解奋斗精神显现的新内涵。39%的高职学生了解奋斗精神,但仅简单地将奋斗精神等同于艰苦、拼搏。4%的高职学生不了解奋斗精神。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奋斗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2.2 奋斗精神培育途径单一

对奋斗精神培育途径的调查结果表明:87%的高职学生认为他们仅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进行奋斗精神的培育。13%的高职学生认为他们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外,还从专业课堂、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同辈群体、网络视频中进行了奋斗精神的培育。几乎没有学生认为自己从没接受过奋斗精神的培育。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途径相对单一。

2.3 奋斗精神培育实践力度弱

对奋斗精神认可度的调查中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对奋斗精神普遍是认可的,并且认为他们需要奋斗精神引导自身奋发图强。但在实践过程中,78%的高职学生表示愿意用奋斗精神要求自己,但实践过程中严于律己却是很困难的。还有将近1%的高职学生表示不愿意用奋斗精神要求自己。结果表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结构不完整,理论与实践脱节,组织实践活动力度不足的问题,未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奋斗精神的魅力。

3 新时代高职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3.1 抓牢主渠道,拓展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培育。“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是提升奋斗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培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要将奋斗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习近平青年奋斗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等理论概念讲实讲透。让高职学生深刻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奋斗,在什么背景下奋斗,为什么而奋斗,如何去奋斗,弥补高职学生奋斗精神缺失的理论之基。

第二,通过专业课程课堂培育。通过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构建,能更好地将奋斗精神和所教授专业结合融入,为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提效增质。专业课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奋斗精神。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师在授课时,选择了本专业领域的代表人物全国劳动模范韩宝国作为案例,让学生自主挖掘韩宝国不辞劳苦、甘于奉献、创新技术的奋斗精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课程思政“硬融入”等问题。

第三,通过网络课堂培育。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课堂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之中。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开放、互动、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氛围[4],具有灵活性、便捷性、多样化等特点,是开展奋斗精神教育的有力武器。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借助中国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上传奋斗精神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素材,撰写脚本,拍摄与奋斗精神相关的视频,选取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公众号、抖音号奋斗精神专栏,鼓励学生观看学习。

3.2 深耕主阵地,推动环境育人入心入魂

第一,通过人文环境营造氛围。高校人文环境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雕像、景观、图书馆等各个方面的物质文化,它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教育的另外一种展现形式[5]。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这些人文环境作为“无声课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奋斗精神的养成和发展。在具体培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能够代表奋斗精神典型人物的雕像;结合学院主题月活动,在学校教室、图书馆、食堂处人群聚集地张贴典型人物的事迹图片等。让大学生长期处于奋斗精神的环境熏陶之下,加深奋斗精神的影响力。

第二,通过朋辈群体典型示范。“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6]。通过朋辈群体典型示范能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有助于提升奋斗精神培育的可接受度,从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加大奋斗精神培育朋辈资源的挖掘力度。一方面,组建团队,指导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在校学生,发挥朋辈咨询在奋斗精神培育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关心同学生活,促进奋斗精神培育走深。另一方面,邀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优秀校友回校讲座,增强奋斗精神的渗透力。

第三,通过校园活动自主践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校园活动种类丰富多样,可以结合学院、学生自身特点以及现实需求设置班级类、文体类、竞赛类等类型活动,也给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将奋斗精神融入各类校园活动,设置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宣讲、科学家精神演讲比赛、红歌合唱比赛、创新竞赛、主题党日等活动,让高职院校学生自主探索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学习新时代奋斗典范,感悟奋斗精神要求,提升自我奋斗价值导向,提升奋斗精神的吸引力。

3.3 打造新基地,促进理论实践知行合一

第一,通过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培育。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办学单位为自己寻找和建立实践教学场所[7]。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用是有效补充奋斗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培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钩的重要环节。当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基于立德树人需要建立学校虚拟馆。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打造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馆内展示了湖南各革命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并设有原创研发的“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VR。学生进行VR、微视频等沉浸式体验后,进行革命人物故事分享和“我心中的革命人物”微视频制作。通过此种方式让高职院校学生有感悟、有行动。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和实践基地合作,如科学家人物纪念馆、革命人物纪念馆、科学家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践行奋斗精神。

第二,通过校企合作,在产教融合中培育。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关系到企业能否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当代校企合作模式中应重视“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培育。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让高职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将“小我”与企业、国家“大我”联系起来,实现自我认知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另一方面,让高职学生在双模式、双平台下磨砺奋斗精神。企业在学生实习中考查该生品质素养,学校在学生面对精神困惑时及时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在高职院校学生奋斗精神培育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校环境要素。

猜你喜欢
培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