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1)
SMW 工法桩指的是向水泥土桩中置入H 型钢后形成的结构,又称为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具有防渗挡水、承受荷载的作用,是深基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支护结构。SMW 工法桩施工技术细节丰富,各项工作具有专业性,需要深入探讨施工技术,掌握技术应用方法,采取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保证SMW 工法桩在深基坑中的支护效果。
某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 万m2,容积率2.4,包括f、n 两个地块。其中,f 地块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分别为76 490.34m2、33 774.68m2,共110 265.02m2,包括11 栋住宅楼。
以连续套转法施工,设置Φ850@600 三轴搅拌桩,桩内插入H700×300×13×24 型钢。施工设备以JB-168 型三轴搅柱机、D290 型电动振动锤和50t 履带吊为主。
工程SMW 工法桩深基坑支护要点如下:
(1)质检员积极参与SMW 工法桩施工质量检验中,要求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参数等均科学合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及技术要求采取管控措施,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2)放样定点、控制点必须准确,施工期间适时抽测,纠正偏差,确保所有SMW 工法桩的孔位偏差不超过5cm。
(3)孔斜控制:以源头防控为主要策略,开钻前检验搅拌机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正式施钻;钻进期间加强检测,要求孔斜偏差在1%以内。
(4)水泥浆控制:严格依据水灰比拌制水泥浆,遵循随拌随用原则,停置时间超过2h 的水泥浆不具备使用价值,视为废料处理;水泥浆制备完成后需经常搅拌,避免离析。钻进期间排出的土通常以泥浆形式沉积在导沟内,此部分泥浆将在短时间内快速固结。为处理该部分弃浆,首先用挖掘机将导沟的泥浆挖除,集中堆放在集土坑内,待泥浆固结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堆放区域。
(5)搅拌桩提升速度0.2~0.5m/min,提升全程连续、匀速。提浆时,先在孔底喷浆30~60s,做上下运动(活动范围必须在底部1m 以内),最后提升。
按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连接施工顺序施作SMW 工法桩,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重复套钻,目的在于保证接头的稳定性和提升墙体结构的连续性,从而达到止水、稳固深基坑的效果。
图1 跳槽式双孔全套复搅式施工示意图
(1)适配合适形式、合适功率的三轴搅拌桩机,具体根据施工条件、桩径、成桩深度等进行确定,要求设备稳定运行。
(2)整平施工场地,保证桩机、起重机等设备行走时的平稳性。施工现场存在软弱道路时,设备行走期间发生晃动,不利于设备的正常使用,为此,以铺设钢板或夯实的方法进行处理。
(3)规划运输路线,搭建临时设施,配套性能可靠的供浆系统。
(4)全面清理SMW 工法桩施工现场的地下障碍物,回填黏性土至设计桩顶标高。
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如图2 所示。
图2 搅拌桩施工示意图
3.3.1 测量放样
以图纸要求为准,结合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测量控制网引测围护结构轴线和高程,测量放样后安排复核,提高精度;布设临时控制桩,施工期间每日校核控制点。桩位中心外放5cm,避免因桩向内倾斜而导致内衬厚度不足。
3.3.2 成桩作业
①开挖沟槽。挖机开挖1.2m 宽、深度触及杂填土底部的沟槽,清除杂填土,为成桩施工创设良好的条件。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显示,局部的杂填土埋深达到3~4m,针对此类特殊条件,首先开挖至杂填土底部,再回填黏土并夯实,尽可能减小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
②放置定位型钢。在沟槽两侧打设4 根10#槽钢,形成固定支点;取两根长度为2.5m 的型钢垂直于沟槽方向布置到位,与支点焊接;取2 根长度为7~12m 的槽钢沿平行于沟槽的方向布置在上方,焊接两组型钢。
③孔位定位。在H 型钢表面划线定位,将定位偏差控制在1cm 以内。
(1)启动桩机,钻头下沉并注入水泥浆液,持续向下钻进,到达桩底标高时重复搅拌注浆,随后提升钻头。提钻平稳进行,期间同步注入水泥浆液。施工时,各项参数均要得到有效控制,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SMW 工法桩主要技术参数
(2)施工顺序。以重复套钻的方式施工SMW 工法桩,要求相邻两桩稳定搭接,保证成型墙体结构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桩机就位。在当班班长的指挥下,由专员安排桩机就位。为使桩机平稳运行,在桩机下方铺设钢板,局部地质条件极差时,以开挖换填渣土的方法进行处理。桩机移动前,清理移动路径上的障碍物,检查桩机周边的情况,顺畅移动到位。保证桩机的垂直度,施工期间用线锤进行检测,及时调节装机偏差,以保证施工质量。成桩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200、桩中心偏差不超过50mm。
(4)搅拌下沉。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计算搅拌下沉速度,以计算结果为准,平稳下放搅拌头,最终到达设计桩底标高处。
(5)注浆、搅拌、提升。灰浆泵注浆,浆液到达搅拌头时,开始提升搅拌头,提升期间同步进行搅拌和注浆,得到均匀性良好的混合料。搅拌头提升至离地面50cm 的位置时关闭灰浆泵。
(6)重复搅拌下沉。为保证桩体内部混凝土的密实性,完成搅拌提升后再次搅拌下沉至桩底,搅拌头同步进行搅拌、提升作业,但此阶段不注浆。
(7)其他方面。下沉速度不超过1m/s,提升速度不超过2m/s,以相对平稳的状态进行下沉和提升。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平台,在平台附近搭建水泥库,存放浆液拌制所需的水泥,根据1.5~1.6 的水灰比拌制浆液,浆液通过质量检验后随即投入使用。
为便于H 型钢的回收利用,插入H 型钢前先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再均匀涂刷减摩剂。具体方法如下:
(1)H 型钢表面附着的铁锈、污垢及其他杂物均要得到全面清理。
(2)减摩剂用电热棒均匀加热,待其达到融化状态后搅拌,随后均匀涂刷在H 型钢表面,按该方法操作后,可避免H 型钢表面减摩剂涂层剥落问题。
(3)如果减摩剂表面偏潮湿,涂刷前用抹布擦去水分,再用喷灯烘干。
(4)减摩剂的用量以1kg/m2为宜,经过涂刷后,形成厚度不少于1mm 的涂层。
(5)减摩剂涂刷完成后需注重防护,避免出现涂层开裂、剥落等问题,若涂层异常,重新涂刷。
(1)H 型钢的插入以自重下沉为主、90 型振动锤施振下沉为辅,保证H 型钢能够准确下放到位且无损伤。
(2)H 型钢起吊前,在顶端开设Φ100mm的中心圆孔,以便配置吊装所用的固定钩和吊具;根据H 型钢标高确定吊筋长度。
(3)在沟槽处设置H 型钢定位卡,用于控制H 型钢插入位置。在现场配置一部50t 履带吊,用此设备起吊H 型钢,调整形态后使H 型钢中心对准桩位中心,沿定位卡缓慢插入,下插过程中用经纬仪检测垂直度,保证H 型钢插入的精准性。前期依靠H 型钢的自重下沉,无法继续下沉时,用90 型振动锤辅助,最终使H 型钢下插到位。
(4)H 型钢下插期间加强检测和纠偏,若存在水平误差或垂直误差,立即进行调整。H 型钢偏差的纠正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宜一次大幅度纠偏。
基坑土方回填至冠梁底标高时,用顶拔装置回收H 型钢。拔除设备采用1 台液压泵、2 台200t 液压千斤顶、1 台15t 吊车及夹具等配套装置。正式拔除时,用液压千斤顶反复顶升H 型钢,使其松动,随后用吊车及其他配套装置拔出H 型钢。SMW 工法桩由于H 型钢的拔出而产生空隙,此部分用6%~10%的水泥浆填充,使结构具有完整性。空隙填充所用浆液采用的是水灰比为1.5 的水泥浆液,填充后,浆液流动至空隙内并发生固结。
H 型钢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因此,回收后清理H 型钢表面的杂物,整形保养,挑选可重复使用的H 型钢存放至指定位置,由专员管理,后续有需求时可及时投入使用。
(1)冠梁施工前,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冠梁定位和标高测量,于指定位置施工冠梁。
(2)围护桩桩头浮浆被凿除干净后,以30m为一段,分段绑扎钢筋;在钢制支撑部位放置厚度为12mm 的钢板作为预埋件使用。
(3)钢筋安装时,避免锚筋与冠梁主筋发生碰触,若因空间限制或其他原因导致两者相碰,适度调整,但不可对材料的使用及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4)钢板顶面与冠梁顶面平齐,与锚筋用穿孔塞焊。
(5)冠梁施工采取地面泵车泵送C25 混凝土,成型冠梁的截面尺寸为700mm×1 300mm。
在本工程中,基坑支护周边分布居民楼,最近距离不足3.5m,同时周边建筑以自建房居多,建筑可能由于深基坑施工的扰动而失稳;从地质条件的角度来看,施工现场的砂层平均厚度约为10m,较厚。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特殊的施工条件,加强质量控制,保证围护桩有良好的止水效果以及利用建设成型的SMW 工法桩支护深基坑,防护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成桩施工时,桩体必须穿透透水层,且深入粉质黏土层的深度至少达到1m,这样有利于提升桩体的稳定性。此外,SMW工法桩施工中还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桩身垂直度控制。搅拌桩施工前用水平尺核对机械架,保证桩体垂直度。搅拌桩施工期间及时检测桩身垂直度并确定偏差,若偏差超过1/200,立即采取纠偏措施;同时,H 型钢的插入也需保持垂直,可用线锤或经纬仪检测,存在偏差时及时纠正,确保偏差不超过1/150。为桩身垂直度控制工作配置经纬仪,用此仪器对搅拌轴纵横向加以校正,及时纠偏,使搅拌轴保持垂直。桩身垂直度控制要及时,要求工作人员适时检测和及时纠偏。
(2)搅拌桩桩身质量控制。桩身水泥浆需均匀分布,以保证桩身结构具有连续性和均匀性。施工期间,灌浆作业连续进行,避免忽然中断和输浆管路堵塞。泵送混凝土量必须充足,下沉和提升速度需合理,并保证搅拌充分。在本工程的SMW 工法桩施工中,采用跳槽式全套复搅式连接,重复套钻的施工方法使搅拌桩的连续性良好,接头部位稳定可靠,可充分发挥搅拌桩的隔水帷幕作用,对深基坑产生良好的支护效果。
综上所述,SMW 工法桩支护是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妥善施作SMW 工法桩有利于维持深基坑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相关人员仍需持续探索,提高SMW工法桩施工工艺的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