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2023-11-04 17:14唐迎菲
新楚文化 2023年17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文旅融合的提出,为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简单介绍了文旅融合的概念,论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优势,并立足文旅融合背景,提出了几点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希望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7-0084-04

一、前言

近几年,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关于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跃升国家战略思维。2022年,国务院《“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因此,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文旅融合概述

文旅融合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包含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为载体,在旅游活动中达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相融洽、双向交流,满足游客深入探寻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需求[1]。文旅融合本质上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强调借助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借助旅游广泛传播文化,丰富原产业内不具备的文化内涵、产品形式,实现两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的

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优势

(一)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过程中,我国各地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构成了各地独有的红色旅游要素[2]。已有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专题纪念馆、军事会议旧址、革命英雄人物旧居、红军标语墙、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在文旅融合下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呈现出显著优势。

(二)红色品牌形象突出

我国各地先后涌现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目的地[3]。同时各地借助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以及博物馆建设契机,广泛开展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品牌建设活动,延安、南昌等红色文化品牌形象突出,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借鉴。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的

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红色文化主题化

明确红色文化主题是文旅融合下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应清晰梳理区域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底蕴价值,以红色旅游特色文化作为主题,综合考虑红色旅游价值、建筑科学价值、历史文化等因素,有侧重点地开发遗产文化,均衡红色文化资源所处物理环境原真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4]。进而依托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库,分门别类地制作红色文化资源目录,以便在旅游开发中凸显特色红色文化,在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旅游形式单一引发的吸引力不足问题。如河北省以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圣地西柏坡,魅力西柏坡,富裕西柏坡”为主题,围绕西柏坡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诞生地,推出“六个一”旅游活动,包括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看一部电影、听一次讲座、参观一次廉政展览、看一次西柏坡精神情景报告会等,在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求的同时突出体现红色文化主题。

(二)红色文化产品化

文创产品是近几年各大旅游景区的热门,也是红色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载体[5]。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各地应注重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被游客识别、接受的文创产品。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文创产品设计需聚焦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纪念意义、实用功能,从革命人物、事件、精神、文物、建筑物、文字几个方面进行红色元素符号提炼,将提炼的红色元素符号与特定地域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相融合,特别是提炼自革命人物、革命事迹的革命精神,并突出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价值,真正将红色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从题材来看,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可以划分为革命人物(革命战争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革命文物(革命战争时期使用的军用物品、生活用品)、革命建筑(革命人物纪念馆及故居、革命战争遗址)、革命文字(革命战争年代标语、口号与领导语录)、革命事迹(革命战争时期发生有影响力事迹)、革命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精神)等;从类型来看,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可以划分为雕塑工艺品、办公用品、旅游纪念品、出版物等。其中雕塑工艺品主要是对革命事迹、革命英雄人物、革命建筑外观的模仿利用,便于游客直观感知景区红色文化,延递革命情感[6]。如在提取唐山乐亭革命英雄人物李大钊的主要特点,重点刻画李大钊浓眉、四方脸、眼镜、八字胡、灰色长袍等,利用玉田剪纸的形式表达,缩短游客与革命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办公用品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以以笔记本、U盘、钢笔、胶带、杯子等为载体。如将唐山红色地标性建筑物冀东烈士陵园大门与丁振军、包森、杨十三等英雄人物纪念碑相结合,以插画形式融入杯子、胶带、书签等日常办公用品,促使游客在日常办公中感受唐山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主要是将文物承载历史内涵与区域日常生活载体相融合,赋予旅游纪念品文化寓意,满足游客情感需求。如以黄河壶口瀑布为背景,设置西柏坡展览馆“两个务必”浮雕,促使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可持续传承;出版物是记录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传记、革命故事图册、革命领导人语录等。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军事博物馆设计的文创产品《红历》,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内容,从革命事迹中提取革命人物、革命精神,利用镂空图案层层叠透的方式延展画面层次,展現革命内核。

(三)红色文化业态化

红色文化业态化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引领,整合多元文化,完善旅游设施,创新整合、包装、提升旅游资源,呈现出丰富红色文化旅游业态,促使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接受红色文化洗礼[7]。基于此,各地应主动变更以往单一、分散的发展模式,以创新方式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由单一景区景点组合转变为区域内各旅游要素科学有机统一。在各旅游要素统一体中,红色文化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并以自身包容性整合其他文化资源,共同促进红色旅游业态创新发展。

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涵盖物质、非物质两个层面,物质层面为战争时期我国遗留的遗址、遗物、遗迹等革命历史遗产遗迹,后人为缅怀革命先烈建造的烈士墓、博物馆等场所;非物质层面表现为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突出表现为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在红色文化业态化实现进程中,地区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形成厚重红色历史,表现为人物与物态的丰富扩展以及非物质层面事件与精神的延续升华,如贵州地区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表现为祭奠革命烈士的红军山、中国抗战生命线24道拐以及突破乌江天险、遵义会议中表现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由此,贵州地区在原有红色纪念馆、纪念地的基础上挖掘多文化资源,将单一红色旅游景点转变为综合旅游业态,覆盖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含古镇保护区、红色文化旅游区、古镇拓展区等)、赤水河流域旅游产业带、遵义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由点到面,穿点成线的全区域旅游发展。除此之外,根据红色文化连续性、发展创新性与历史传承性,各地应注重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以红色文化印证传统文化历史,以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传统,促使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实现和谐共鸣,在红色文化中闪烁传统文化光辉。

(四)红色文化游乐化

游乐是当代人对旅游活动的主要诉求。各地可以有机整合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开挖、遗迹开发、遗址利用,在保留原有红色文化要素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游客对兼顾功能、情感、游乐的诉求,进行红色文化要素的活态改造,调动区域利益相关者主体参与性,组织区域开展民俗演艺、红色故事情景剧、民族节事等文化游乐活动,促使游乐活动成为展示红色文化精神的动态窗口。同时各地可以融入“文创+”元素,嫁接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游乐相关展馆、餐饮、零售等业态,生成“茶艺+花艺+展馆”、“酒店+博物馆”、“展馆+DIY纪念馆+亲子空间”、“餐厅+音乐吧+多媒体室、书店+爱国主题教育+零售生活馆”等多种模式,促使红色文化旅游全面升级为现象级文旅体验。

(五)红色文化体验化

红色文化体验化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品高层次开发的标志,强调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融入当地特定文化,深刻解读文脉,全面发掘内涵,有效展现历史文化传承性、地域文化独特性,明确旅游主题,提高红色文化旅游建设水平,促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游览后对红色文化形成深刻的印象,增强体验感。同时各地应从红色旅游体验差异化着手,立足本土生态风景,培育红色文化旅游经纪人,设置廉政明德的红色文化讲堂,以纪录短片的形式为游客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8]。同时在景区人物语言、服饰与肢体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圆度的基础上,借助VR技术给予游客置身革命年代、重温英烈事迹的穿越体验,在沉浸式旅游体验环境中激发游客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感。

(六)红色文化情景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单单涵盖资源本身的发展,而且涉及文化资源相关环境文化氛围的发展。因此,各地应面向红色文化所处环境,在城市旅游规划中纳入遗传保护,并将城市总体规划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相结合,清晰划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范围,完善构建红色文化情境。针对已遭受破坏的环境,各地应立足历史文献发掘遗产最初真实历史风貌,修复改造红色建筑外立面风格,最大限度恢复特点环境原真性,营造红色文化相关环境氛围,实现红色文化整体情景化。如江西省聚焦“革命摇篮”的井冈山,立足全域旅游整合,营造环井冈山旅游经济圈与大井冈山旅游经济圈,并实现井冈山与萍乡市秋收起义系列经典、抚州市与赣州市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景区联动发展。在联动发展模式下,江西省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为主导理念,在井冈山斗争全景画馆内,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再现红军战斗、生活、工作场景等情景。同时提炼红色文化,推出中国红歌会、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与4D电影《黄洋界保卫战》,将红色文化嵌入井冈山优越自然生态环境中,形成以红色为主体,集红色朝圣旅游、绿色观光旅游、金色成功旅游、蓝色休闲旅游、古色民俗旅游为一体的五彩复合旅游情景,为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支撑。

(七)红色文化互动化

红色文化互动化主要是借助主客共享的开发模式,赋予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作为游客目的地与居民日常互动场所的双重功能,开放居民参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本地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在激发红色文化资源活力的同时,让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纽带。同时各地应突破以学生群体为主的红色旅游市场框架,开放面向全社会群体的泛研学体系,围绕红色革命基地多样性文旅资源,筹建多个特色研学旅游线路,加强游客与红色景点互动,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八)红色文化品牌化

红色文化品牌构建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时期,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资源发展由单一模式转变为与其他文化交叉融合模式,受政治、地理交通、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文旅融合强调现阶段旅游业发展无法脱离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协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社会文化以及科技信息。在协同发展框架下,社会、自然、环境、科技相互影响,为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可以有效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后续推动力不足的问题。

以陕西延安为例,作为著名红色圣地,延安有400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如宝塔山景区、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坪革命旧址等。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延安以“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为品牌口号,将做强红色文化为要旨,开创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途径。一方面,延安立足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提前改造系列红色旅游景区与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等景区,形成红色文化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自然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产品格局;另一方面,延安定期举行中国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公祭民祭黄帝陵、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等节日庆典活动,并推出“我要去延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宝鸡广播电视台、榆林广播电视台、渭南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联合推送,借助手机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渗透式宣传,促使延安旅游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可以激发红色文化活力。因此,各地应立足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发展结构,把握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差异化价值,以文化旅游化为关键,全面落地实施红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一体化、情景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同时各地应以红色文创产品研发为重点,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形态,为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家佳.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瓮安县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3(04):73-75.

[2]秦赢.文旅文创融合视域下“红+绿+古”发展模式探究——以河南地区红色文化开发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3(09):100-102.

[3]孟俞彤,于洋.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以河南信阳为例[J].旅游纵览,2023(13):157-159.

[4]唐开祥,吴文婕,吴胜兰,等.文旅融合视角下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游客满意度及对策研究——以贵州施秉县为例[J].商展经济,2023(13):37-40.

[5]唐勇,张俊杰,刘朝勇.成都市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的保护与文旅融合研究[J].邊疆经济与文化,2023(08):74-78.

[6]谭国戬.关于推进广州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报告——以“保护开发东江纵队抢救香港文化名人历史遗迹”为例[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02):102-107.

[7]杨国艳.双循环格局下宿迁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现实路径探索[J].旅游与摄影,2023(01):98-100.

[8]伏黎明.文旅融合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为例[J].西部旅游,2023(12):44-45.

作者简介:

唐迎菲(1985.10-),女,山东荣成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