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军 冯育青 范竟成 朱铮宇 范如宇 张曼玲
(1 苏州工业园区绿绣眼生态咨询工作室 ,江苏 苏州 215021;2 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江苏 苏州 215128;3 苏州市林学会,江苏 苏州 215011)
太湖为全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是雁鸭类、涉禽等水鸟集中分布的区域(钱国祯等, 1980; 赵肯堂等, 1990; 高维平等, 2000)。长江中下游湿地是鹤类、天鹅和雁类等水鸟主要的越冬地之一(Cao et al., 2009),长江口湿地与太湖均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驿站之一。苏州既为太湖平原地区,又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拥有太湖70%的水域面积和158 km 的长江岸线。周婷婷等(2018)对苏州市鸟类物种进行调查和统计,高伟等(2008)对长江口潮滩湿地鸟类适栖地作了营造实验研究,但关于苏州市太湖和沿江湿地的鸟类群落研究少见报道。本文通过对两地水鸟的调查研究,旨在掌握两地水鸟栖息状况和分布差异,为改善水鸟栖息地提供参考依据。
苏州市(119°55′—121°20′E,30°47′—32°02′N)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太湖位于苏州市西南部,湖泊水域辽阔,建有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东太湖湿地公园、太湖绿洲湿地公园等多个湿地鸟类保育场所(范竟成等, 2016)。在以上湿地公园以及西山消夏湾湿地、金墅港湿地、乌龟山湿地和苏州湾湿地开展太湖鸟类调查。在张家港沿江西水道、通州沙、双山岛、铁黄沙、白茆口、浏河口、浪岗水库开展沿江鸟类调查。太湖以大面积开阔湖泊为主,其次为农田和库塘,且植被覆盖较好。沿江地区以长江及潮间带滩涂为主,其次为围垦的农田。
2015—2022 年于鸟类繁殖的春夏季、迁徙的春秋季和越冬季,对苏州市太湖和沿江湿地的水鸟资源进行调查(图1)。采取样带法步行调查,样带宽100 m,长2 ~3 km;步行速度约1 ~2 km/h;少数样地因环境特殊,采取样点法调查,样点半径为100 m,每个样点统计时间为10 min。利用双筒望远镜(8×42)和单筒望远镜(SWARoVSKI ATX30-70×95 等)观察、听叫声辨识来鉴定和记录样带(样点)上所见鸟类种类和栖息环境,并用相机(Canon 7D mark II,Canon EF 100-400mm f/4.5-5.6L IS IIUSM)拍摄记录。鸟类鉴定参考《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新编版)》(约翰·马敬能, 2022)、《东亚鸟类》(马克·布拉齐尔, 2020)、《台湾野鸟手绘图鉴》(萧木吉等, 2015),分类系统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濒危和受保护情况主要参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 2021)、《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1)等。
图1 调查点位示意图Fig.1 Location of Survey area
采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测算两地物种相似度:SI=C/(A+B-C),其中,A+B为比较的两个地区物种种类之和,C为两区的共同种类数;SI值为0.00 ~0.25,属极不相似;SI值为0.25 ~0.50,属中等不相似;SI值为0.50 ~0.75,属中等相似;SI值为0.75 ~1.00,属极相似。按照鸟兽物种多样性测度的G-F指数方法(蒋志刚等, 1999),在科、属水平上分析鸟类多样性。利用生物普查得到的鸟类和兽类名录计算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苏州太湖和沿江湿地共记录到水鸟9 目20 科146 种,记录个体数量达143 365 只(表1),其中,太湖和沿江分别有7 目15 科107 种和9 目20 科139 种。苏州太湖水鸟物种数量比沿江地区少24%,但水鸟个体数量比沿江地区多253%(表2,表3),两地的冬候鸟种数和个体数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居留型,其中,太湖的冬候鸟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94.8%,而沿江的旅鸟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显著高于太湖。
表1 苏州太湖和沿江水鸟组成、数量及分布Table 1 Composition, maximum counts and distribution of waterbird species in the Tai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Suzhou
注:1. 居留型:R 为留鸟Residents,S 为夏候鸟Summer migrant,W 为冬候鸟Winter migrant,V 为迷鸟Vagrant,P 为旅鸟Passing migrant birds。2. 濒危和受保护名录:1)PROT 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分为Ⅰ级和Ⅱ级;2)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保护等级,CR 为Critically Endangered(极危),EN 为Endangered(濒危),VU 为Vulnerable(易危),NT 为Near Threatened(近危)
表2 太湖和沿江水鸟种数及比例Table 2 The Counts and Proportion of Waterbird Species in the Tai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表3 太湖和沿江水鸟个体数量及比例Table 3 The Maximum Counts and Proportion of Waterbirds in the Tai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太湖的雁形目、鹈形目、鹤形目和鲣鸟目物种数量与沿江接近,但雁形目、鹤形目和鲣鸟目在太湖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沿江,分别高达56.28%、64.5%、48.1%,而沿江的鸻形目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分别比太湖高38.9%和42.1%。太湖和沿江两地分别有水鸟107种和139 种,其中共有种为47 种,SI值为0.68,属中等相似;两地雁形目、鹈形目鸟类的SI 值分别为0.86、0.83,属极相似;而鹤形目、鸻形目鸟类的SI值分别为0.58、0.6,属中等相似。
太湖和沿江两地在科、属水平上的鸟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表4),沿江水鸟的科数、属数、物种数高于太湖地区,但太湖地区的F 指数和G-F 指数较高,两地G 指数相同。
表4 太湖和沿江水鸟多样性的指数Table 4 The Diversity of Waterbirds in the Tai Lakeand the Yangtze River
苏州太湖和沿江地区水鸟群落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有34 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 青头潜鸭(Aythya baeri)、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勺 嘴 鹬(Calidris pygmaea) 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物种鸿雁(Anser cygnoides)、灰鹤(Grus grus)、大杓 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等。列入IUCN 红色名录的受威胁鸟类有19 种,包括极危等级的青头潜鸭、 勺嘴鹬、 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濒危等级的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太湖地区记录超过其东亚地理种群数1%标准的水鸟有8种,其中罗纹鸭(Mareca falcata)5 815 只、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8 722 只、青头潜鸭42 只、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2 960 只、斑头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1 518 只、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9 872只、白骨顶(Fulica atra)59 889 只、鹤鹬(Tringa erythropus)259 只,主要分布在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东太湖湿地公园、太湖绿洲湿地公园和金墅港湿地(图2);沿江地区记录超过其东亚地理种群数1%标准的水鸟有3 种,其中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65 只、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1 208 只、罗纹鸭1 455 只,主要分布在张家港沿江西水道湿地和铁黄沙湿地(图2)。
图2 太湖和沿江重要水鸟资源分布示意图Fig.2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t waterbird in the Tai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不同类型的水鸟各有偏爱的栖息地(吴剑锋等, 2012),结合太湖和沿江湿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表5),湖泊、库塘等开阔深水域适合雁形目、䴙䴘目、鲣鸟目、鹤形目游弋;滩涂、农田等浅滩浅水湿地适合鹈形目、鹤形目、鸻形目水鸟栖息。
表5 太湖和沿江湿地水鸟栖息地偏爱Table 5 Preference for habitats of waterbird in the Tai Lake and the Yangtze River
苏州太湖和沿江水鸟均以冬候鸟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53.27% 和45.32%,太湖冬候鸟个体数占比极高(占94.8%),因为太湖大面积湖泊环境能吸引和容纳较大量的雁形目、鹤形目、䴙䴘目等冬候水鸟的栖息。沿江旅鸟物种数和个体数都显著高于太湖地区,鸻形目水鸟在旅鸟中比例达83.3%,沿江鸻形目水鸟物种数和个体数量远高于太湖地区。
太湖和长江最近距离仅50 km,但两地的水鸟物种组成为中等相似(SI=0.68),其差异表现在鸻形目、鹤形目等鸟类在沿江地区拥有大面积天然滩涂湿地,对鸻形目水鸟具有较大吸引力。在科、属水平(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上,太湖水鸟多样性略优于沿江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太湖的湿地类型更为丰富、植被情况更好。不同类型的水鸟各有偏爱的栖息地类型(吴剑锋等,2012),保护不同的湿地类型,有利于保护水鸟多样性。
苏州太湖和沿江地区记录超过其东亚地理种群数1%标准的水鸟分别有8 种和3 种,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的重要中转停歇地和越冬地。但一些鸟种个体数的年际波动较大,例如,罗纹鸭在太湖的数量变化较大,从2019年最高的5 818 只减少到2021 年的847只,可能受人为打捞水草、冬季食物减少的影响。沿江的中杓鹬数量呈下降趋势,从2015 年的1 208 只减少到2022 年的202只,主要由于滩涂湿地的围垦施工,栖息地减少,此结论与曾健辉等(2021)提出的鸻鹬类较雁鸭类更难适应水位变化的观点相符。
苏州地区水鸟约有152 种(冯育青等, 2021),本文记录到的太湖和沿江湿地共146 种,占苏州水鸟种数的96.05%。太湖湿地的雁形目、鹤形目(主要为白骨顶)水鸟在苏州地区具有明显优势,需加强封闭水域的管理,应限制渔船、游艇等进入,避免水鸟受惊扰;控制水草清理频度,沉水植物是众多水鸟冬季的食物来源,过度打捞水草会造成水鸟食物短缺。沿江湿地的天然滩涂湿地,是鸻形目水鸟(特别是鸻鹬类)在苏州地区赖以生存的关键栖息地,应加强天然滩涂的保护;加强围垦区人工湿地的管理,鸻鹬类水鸟利用低潮位在滩涂上觅食和栖息,涨潮时会寻找高潮位栖息地,应对沿江地区已围垦的农田进行改进,在4—5 月和8—9 月实施翻耕放水,成为鸻鹬类高潮位栖息地,有利于提升水鸟多样性。
2015—2022 年调查苏州市太湖和沿江湿地的水鸟资源,共记录水鸟9 目20科146 种,记录个体数达143 365 只,两地各有水鸟107 种和139 种。两地的水鸟群落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差异,苏州市太湖地区水鸟以雁形目、鹤形目、䴙䴘目为主,沿江地区水鸟以鸻形目为主,太湖和沿江地区记录超过其东亚地理种群数1%标准的水鸟分别有8 种和3 种,在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具有重要保护价值。针对太湖和沿江湿地的水鸟保护,应根据水鸟类群对生态要求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水鸟栖息地保护方案,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修复和管理。
致谢:感谢钱锋先生、邓郁先生在数据收集方面给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