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采常态化形势下辽宁医药产业发展对策

2023-11-04 16:07李婉
辽宁经济 2023年8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李婉

〔内容提要〕本文以辽宁省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集采常态化背景下辽宁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辽宁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集采常态化;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护佑人民生命、建设健康中国的基础性保障。近年来,为更好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医药服务,着力解决医保、医疗、医药发展不协同,国民平均收入与医疗支出费用严重不符等问题,国家组织开展了药品集采等一系列医疗系统改革,推动医药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革命。当前,我省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辽宁医药行业作为当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适应集采新常态,主动应对变革、补足短板、发挥优势、激发活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新业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一、研究背景

(一)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医疗保障改革的措施,到2025年,每个省集中采购的药品要达到500个品种以上。2018年年底至今,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组织开展八批九轮药品集采。随着工作不断推进,集采规则不断优化,质量监管更为严谨,供应保障更为稳定,使用政策更为完善,总体呈现了‘价降、量升、质优’的态势。当前,国家医疗保障局重点聚焦巩固集采新常态、净化医药流通新生态、构建医药行业发展新格局等3个方面,常态化、制度化地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达到稳定行业生态,激励企业规范竞争,促进行业整治,减轻群众负担的目的。

(二)集采对医药行业带来深刻影响

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促使药品价格大幅降低,患者的医药负担大大减轻,切实提高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效节约了大量的医保基金。与此同时,集采常态化正在重塑我国的医药市场。短期看,集采直接大幅压低中标药品价格,无论企业中标与否,其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都会受到较大冲击,医药行业整体进入转型改革的阵痛期。长期看,集采利好我国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引导各医药企业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改善医药行业销售模式,净化行业竞争生态,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有助于增加国产药品市场占有率。

(三)辽宁医药产业现状

辽宁生物医药经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工业体系。从产业布局看,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本溪三地,占比分别为45.7%、35%、5.7%,合计达到86.4%,丹东、锦州、葫芦岛等地也布局一些细分领域。从产业结构看,以化学药为主,占比达61%,受集采和新冠病毒感染等因素影响,销售规模急剧减少;生物药、中药、医疗器械虽然成长性较好,但占比仅为38%,对全行业增长拉动作用有限。从发展基础看,2022年全省医药行业规上企业186户,龙头企业实力较强,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户;人才科研基础较雄厚,拥有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拥有两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11名等,多项技术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资源禀赋看,辽宁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多个中草药种植基地,盛产众多药材,比如人参、细辛、五味子等。蒙药、满药在我国北方民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历史和群众基础。

二、辽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药品集采的提速扩面,辽宁省医药产业增速放缓,暴露出集采中选比例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研发能力弱、集群效应不明显、地理资源优势发挥不显著等问题。如何解决医药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推动辽宁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是推动辽宁医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一)集采中选产品中辽宁药企占比落后

在国内,公立医院是医药行业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如果不进入集采,医药行业难以生存发展。2018年以来,历经4年多,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八批九轮药品集采,共纳入333种药品中,包括8家辽宁药企的13个产品。近日,第八批国家集采拟中选品种已出炉,共有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5家跨国药企的5个产品,169家国内药企的247个产品,国内药企中包括4家辽宁药企的4个品种。从第三批集采中1家辽宁药企的1个品种中选,到第五批集采中2家辽宁药企的4个品种中选,到第七批集采中3家辽宁药企的4个品种中选,可以看出辽宁省医药企业也在努力地积极融入到集采大军中,但是中选品种的数量和所占份额非常落后。

(二)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

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核心推动力就是创新,而研发投入则是创新的主要动力。国内医药产业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研发投入强度在6%左右,而辽宁不到3%,近10年无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重大新产品上市。辽宁大部分从事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并不是医药企业主体,而是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真正拥有研发实力的医药企业太少。而拥有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为中小规模企业,其有限的资金仅够维持自身管理运营和市场开发,能够用来做研发的投入极为不足,因此自有产品较少,多为仿制药。可以说,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够是辽宁医药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以沈阳、大连、本溪为核心的医药產业集群存在整体创新动力较差,各企业之间创新能力差距明显等问题。集群内部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不够紧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产品和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系统运行有效性较差,产业集群整体的协同创新效应并不理想,没有释放出应有的集群效应。同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够紧密。我省高附加值特色化学原料药较少,现有原料药未与制剂形成一体化有效衔接,部分制剂受控于外省原料药垄断。

(四)资源优势未有效激活

辽宁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众多的野生品种和人工栽培品种。这些资源为辽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但是,近年来化学制药产业仍是辽宁省传统的优势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而中医药产业近年来逐渐萎缩,呈下降趋势。中药材产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都不高,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蒙药、满药市场认可度不高,尚未形成市场化布局,传承梯队青黄不接,特色医药势力单薄。

三、推动辽宁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議

(一)增加研发投入,更需慎选投入方向

目前,集采政策很看重对企业研发热情的保护,相比于医保对传统药物的大幅度杀价,创新药的医保谈判降价幅度相对温和很多。所以,加大研发投入和改革创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集采纳入医保,争夺院内市场,保有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稳定的利润,这是保证药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新药研发领域已经出现了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如基于CD19靶点的CAR—T疗法的研究,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成为肿瘤治疗领域中最热门的赛道,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以357项临床试验位居全球CAR—T治疗临床试验登记项目数量的首位,其中175项都同样基于CD19靶点。此类严重同质化的现象势必会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因此,研发投入要找准方向,避免扎堆分争同一块蛋糕,鼓励有研发实力的医药企业往真创新、差异化的创新方向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和民族特色医药

辽宁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建立现代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改进加工工艺,提高中药材利用率,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领域,研制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生产、流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体系建设,培育民族医药骨干企业和品牌,优化市场布局,实现辽宁省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为辽宁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灵活把握转型方向,开拓非医保市场

随着医保改革的持续推进,一味要求研发能力欠缺的企业转型创新药研究,只会把道路越走越窄,应该依据企业自身基础和特点,开拓非医保市场,如院外市场、电商平台、零售终端、健康养生、医疗服务等不受医保政策影响的市场。特别是辽宁拥有优越的“山、林、湖、泉、海”等多种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结合深厚的中医药底蕴,配套发达的交通网络,将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开发度假养生、食疗养生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可以形成巨大消费市场。

(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应围绕医药行业研究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具体措施,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项目实施,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行业新增长点。要发挥东北制药、东软医疗等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制造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医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用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人才、资金来辽宁创业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发展建议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浅谈羌医药产业发展思考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神威清开灵注射液荣获“中国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巡礼”奖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3年医药产业各项数据
朝阳产业何时能走出发展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