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

2023-11-04 11:21王建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皴法意蕴水墨

王建平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甘肃 天水 741014)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山水画的笔墨是最具特色的元素,也是古代艺术家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中国山水画之所以在美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笔墨的精妙,其笔墨所创造出的意境美,即便是真山真水也难以达到这种境界。艺术家通过山水画的笔墨来抒情言志,表现了对人生的兴叹,因此山水画的笔墨所描写的景物,既来自于作家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也来自于艺术家的内心感受,是自然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在描绘景物时,还传达了艺术家多方面的艺术气息和审美追求,具有非常深刻的美学意蕴。笔墨不仅具有自身的美学意蕴,还不断与时俱进,很多近现代画家把中国山水画与西洋素描和油画结合起来,可以弥补中国山水画在色彩上的单一性,更加突出中国山水画的美感。因此,本文将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进行探究,以期充分认识中国山水画笔墨的精华。

一、山水画笔墨本体的美学特征

(一)笔法的意蕴

中国山水画的笔法,有中、侧、逆锋等变化处理。其中中锋用笔本身源自书法,在明朝中后期时被山水画借鉴过来,具有鲜明的美学内涵。中锋用笔的特色是笔力雄厚,体现了艺术家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线条上讲究沉着、浑圆、饱满,不倡导尖、飘、浅,这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的独特审美标准。中锋用笔几乎集合了所有笔法的优点,相比来说侧锋具有浑厚、凝重、简洁、洗练的特点,虽然变化比较多,但是更注重巧妙性,有时候笔力会显得飘薄,因此部分艺术家不提倡此种笔法。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认为中锋是正宗的笔法,体现了中庸和正大的儒家审美规范。在实际的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自然对象和作者情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笔法的运用上,也会千变万化。真正创作到情浓时,再区分每种笔锋也没有什么意义。历史上很多山水画大家也是中侧锋并用的,比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既包含中锋笔法,也包含侧锋笔法,但是不影响该作品流传千古。还有李可染的线条,即便是在半寸中也能实现变化,傅抱石将侧锋和散锋并用,也极具创造性。因此山水画的用笔要符合生活,体现虚实结合和刚柔并济的美感,才能体现出更深刻的美感。

(二)皴法的气象

皴法在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中处于核心地位,与笔墨有着密切联系。皴法是笔法的延续,在表现山石结构上具有恰到好处的作用。皴法不仅能表现山石结构,还能用在草木疏淡的描绘上。从客观实际来说,南方的山石和北方的山石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在山水画中,北方山石主要是用斧辟皴,可以展现北方山石的雄浑壮观和阳刚之气。南方山石主要用披麻皴,具有圆曲柔混的特点。皴法的运用在各个朝代经历了较大的变更,比如在五代时期,范宽使用的雨点皴和芝麻皴,可以表现出山头黑沉沉的密林景象。在元代时,把宋代的湿笔方法进行改进,运用干笔皴擦,寻求墨的干淡效果,更能体现出山水的意境。代表人物有倪瓒,笔力虽然轻柔,而且运用干淡的墨比较多,但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太湖地区地形地貌的真实特征。清朝的秦祖永,更加详细的论述了皴法,他认为一石之中有三面,如果先勾一石,就只有一面,左皴数笔,右皴数笔,就是三面。从自然对象中可以得出山的皴法,可以看出皴法和勾勒等技法,受到自然对象本身特征的影响,自然对象的形态、轮廓、起伏和光线,会影响皴法的运用。虽然皴法是一种程式化的笔墨技巧,但是并不僵化,在皴法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山水画的美学意蕴也越来越突出。

(三)墨法中的文化与美学精神

1.水墨的韵致

“笔墨”作为绘画术语正式提出是在晚唐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古人的观念中,黑色是五色的组成部分,因此黑色也是彩色。到了唐宋之后的文人画中,对黑色运用的越来越多,也就是使用墨成为山水画的主流。即便现实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但是在山水画中都大多呈现出黑白两色,用浓淡干湿来表现色彩的变化。墨法的成熟是在水墨山水出现之后,水墨是山水画成就最高的内容,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画的代称。水墨是一种象征的颜色,可以对万紫千红的彩色世界进行综合性表达。唐代王维也十分推崇水墨,认为“水墨最为上”,因此很多人都把墨当做是高雅的代表,彩色的作品才是艳俗。清朝的唐岱还把墨分成了“六彩”,即黑、白、浓、淡、干、湿。这体现出人们对内在伦理道德的推崇,甚至对于人的感官生理刺激表现出摒弃的态度,显示出文化规定性。水墨中的色彩从浓淡干湿进行变化,体现了层次变化和山水之间不同的质感,需要创作主体对情感有灵活的控制,是心灵与形象的融合。从墨法的技巧上来说,“六彩”体现了浓淡层次变化,从墨法的趣味上来说,对墨法的运用体现出闲适飘逸的气质,好似雾中看花的艺术境界。

2.色彩的情致

色彩和水墨一样,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蕴。青绿是一种人文色彩,具有勃勃生机,具有富贵华丽的气息,因此适合描绘宫廷作用,也符合民间的审美趣味。古代画家擅长用青绿作画的人很多,比如董其昌的《昼锦草堂图》,就是运用了石青、石绿和朱砂进行皴擦,非常明艳醒目,极具风华。到了元朝时期,在文人学士中兴起了浅绛山水画,因为这些作画者都有着比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他们内心也追求摆脱世俗,在创作山水画时使用了浅绛色彩,较为疏淡,符合失意文人的内心世界。两种色系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中庸思想,就是不求色彩的冷暖,也不管科不科学,只要求情理,使得山水画的人文气息更加浓厚,山水画的意境更加突出。从明朝到清朝期间,山水画笔墨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水墨取得了压倒性的地位,直到今天,山水画仍然以水墨为主,色彩只是处于辅助地位。但是这也导致人们对山水画的知觉感受缺少刺激性,客观上来说山水画少了一些美的色彩和丰富的意味。在近现代的山水画作品中,一些知名画家并不只是单纯运用水墨。比如张大千和刘海粟,他们在泼彩时也很夸张,使用具有抽象意味的大红大绿,色彩的效果也像墨色一样,可以发挥到极致。水墨与色彩的融合,可以更好的体现作者的心情和情绪,进而为山水画增添人文精神和情感价值。

二、山水画笔墨中的人文精神

(一)笔墨虚实论

虚实结合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艺术手法,而且应用的历史很长。中国山水画在营造空间美学时,常常讲究虚实相生,认为没有景象反而更精妙。在一幅作品中,可以在没有笔墨之处或者用笔松动之处用“虚”写,在用笔沉着和用墨浓重之处,用“实”写。在笔墨应用方面,按笔代表实,提笔代表虚。空白没有笔墨的地方,可以给人无限的遐想,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情感,观赏者需要用充足的想象力去联想,因此可以给人不同的意境。无论是虚处还是实处,都要用浓淡干湿表现笔墨变化,呈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感觉,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意境。在画面的留白处,比如天空、云海、水光等,都不需要用到笔墨,但是实际上也是有实物的,这种不特定的意象,是作家故意留出来的供观赏者想象的空间,营造出空灵的境界。在这种虚处,最能体现出画家的用意技术。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代表了光、空间和云水树石的趣味,这种与虚实相关的气,直接影响画面的意境。笔墨的虚实是体现自然事物生趣的重要技巧,在虚实结合中体现了笔墨精神,也凝聚着画家的人文内涵,可以把观赏者带入到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当中,是自己的心灵与自然的结合。

(二)笔墨与气韵

“气”这个字最早是中国哲学的元气论提出来的,由此也产生了“韵”。魏晋时期的画家在创作时,重视绘画艺术精神,在作品中传达人物的精神个性,将此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目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气韵生动”成为很多山水画作品追求的较高目标。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气”应用在绘画艺术中,提升了绘画作品的人文精神,通过笔墨来彰显自己的情感态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山水画作品中,气韵都是评判的重要标准,甚至是绘画的第一法则。最开始“气韵”是表现人精神的词语,在山水画中,气韵更多的表现在自然景物的韵味,画家用笔来论气,用墨来展示韵味,用笔可以达到气势壮阔的审美境界,具有超乎想象的审美效果。在用墨方面,墨的浓淡深浅都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韵味和质感。韵的产生离不开气,没有气就没有韵,没有韵也不能展现出气的生机。气韵为山水画提供了生气,鉴赏山水画时,是否有生动的气韵也是重要标准。笔墨和气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天地元气相会合那样自然。

(三)笔墨与自然生活

笔墨是画家创作出来的作品,凝聚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自然界也无法达到水墨的内涵,但是水墨创造的源泉是真正的山水景物,如果没有大自然提供真正的实物,笔墨也就不能形成。自然与艺术,既存在不同,也各有长处,因此笔墨蕴涵着传统的自然美学观念。笔墨不仅有其自身的精神性,而且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具有造型和写实功能,笔墨最早是在呈现山水的外形和阴阳景象方面使用的,在今天的山水画中仍然使用。虽然很多文人志士寄情山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遁入山林,因此山水画可以代指自然。笔墨能够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把创作者的感情寄寓其中,笔墨始终在具体的画面中存在,笔墨的使用方式直接受到山水景象的影响。大自然为山水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而且自然景物本身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可以激发创作者的表现欲望,让画家能够用多种笔墨去表现景物。比如米元晖创作的《潇湘白云图》,借助洞庭湖的实景进行创作,根据南方雨景的特点,运用了米点的笔墨形式,十分符合当时的自然景象。再如董其昌在画树木的时候,用笔非常多变,能够把树木的参差不齐和各种肌理表现出来,体现出笔墨形态和自然物象的对应。

(四)笔墨蕴含的人文精神

古人在作山水画时,一定要先学点文化知识,懂得写诗和儒学,先成为文人,之后才能开始作画,甚至把作画当做是业余的职业。儒家思想对山水画的笔墨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写意山水画一直占据主流位置,因此山水画大多蕴涵着深远的意境。比如苏轼在他的《枯木怪石图》中,一株古木从怪石一侧倾斜而出,怪石似卷云皴,实则无皴法。虽然与实际事物不很相似,但这是作者自遣的方式,用笔墨来抒发自己心中的盘郁之气。这体现出文人作山水画,不讲究形似,主要重视传神,而且将自己的情感隐藏在其中。近代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认为一切造型艺术都要把素描当做基础,这对中国山水画的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之后的笔墨风格中,讲究干净的用色,不用宿墨和脏色,体现了新的时代对笔墨的审美特征,也对后来的李可染、石鲁等产生重要影响。笔墨审美观的转变也体现了民族成长的过程,山水画的这种阳刚之气,正好体现出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结语

山水画的笔墨是古代艺术家的伟大创造,笔墨是山水画的经典,在对自然界真实山水进行描绘的同时,还具有抒情言志的价值,体现了人生的感慨。笔墨所表达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蕴,对于当今时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积极传承笔墨技法,不断丰富笔墨语言,让笔墨精神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皴法意蕴水墨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水墨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泼尽水墨是生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当代水墨邀请展
意蕴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