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星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重要小说流派,与传统的现代派小说不同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跨体裁的文学创作形式,跨文体写作已经成为后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跨文体又称为反体裁,是指对旧有体裁界限的跨域和模糊,文本中出现各类体裁的杂糅,从语体上来说,跨文体体现了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各种文学体裁的拼贴混合,这种跨体裁的创作风格强化了后现代小说特有的艺术魅力。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万有引力之虹》《V》《拍卖第四十九批》《葡萄园》《梅森和狄克森》等作品都是后现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他创作的后现代小说有三个基本特征:不确定性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化以及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英国文学评论家乔治·莱文认为品钦小说的文本特征无法描述,没有什么文字可描述其多样性,另外品钦也有意使他的小说变得飘忽不定和变化多端,同时又包含其他的文本元素。品钦的小说经常采用多元化的创作模式,尤其是他引入了跨文体的创作手法,将小说的创作与诗歌、戏剧、书信、日志等文体巧妙地结合起来,彻底突破了传统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限制。
托马斯·品钦在小说的创作中始终延续了一贯的创作风格,将大量的诗歌杂糅到小说的创作中。他的小说可以说是小说和诗歌的结合体,在他创作的每一部小说中都有多处诗歌出现,品钦以此勾勒出一幅幅声像结合的后现代社会画面。而这些诗歌并非只是一种类型,有的以直接借用名家诗句的形式出现,有即兴创作的打油诗,有对知名歌曲的戏仿,还有些诗歌由于提供的信息模糊而使人无法辨别出其真正来源。
直接借用诗歌原文是托马斯·品钦将小说创作与诗歌结合的重要方式。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第一章中品钦描述斯洛索普祖父的碑文时直接引用了美国著名女诗人爱米丽·狄金森的诗。
死亡以及痛苦与狂喜都是狄金森诗歌中表现的重要主题,狄金森的孤独精神和死亡感受对品钦及其家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品钦在叙述斯洛索普家族的历史时,提到了其祖父弗雷德里克将爱米丽·狄金森的诗句作为自己的墓志铭的事,且在墓碑上没有注明作者和出处。托马斯·品钦借用了狄金森的诗句来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感受,即当面对死亡时每个人都是非常无奈的,只能选择一种自嘲的方式来聊以慰藉。这里描述的是斯洛索普祖父的感受,同时也预示了斯洛索普的之后的悲剧命运。
同样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的第一章,作者又直接引用了一首15 世纪海因里奇·苏索创作的德国颂歌。
品钦所借用的诗歌原文有歌曲,也有诗歌,它们都与小说情节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关系。诗歌的出现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自然、流畅,同时又满足了情节发展中气氛渲染的需要。虽然直接借用诗歌原文的形式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有限,并非诗歌嵌入的最主要形式,但对品钦小说的创作来说这种小说,与诗歌原作结合的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品钦的小说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原创歌曲,他在小说的创作中擅长创作出符合情节发展的歌曲,并以诗歌、歌曲等形式自然的融入小说当中。例如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的第一章里奥斯比·费尔演唱了一首迎接黎明的歌曲:
“爬起来,屁股离开地上,
(来一根香蕉)……”
歌曲对小说中香蕉早餐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歌词诙谐幽默,口语色彩浓厚,粗俗的语言体现了下层士兵的语言特点,同时又紧贴情节的发展。此处歌曲的插入显然要比直接的文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对于小说情节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歌曲戏仿是托马斯·品钦小说中采用的诗歌嵌入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在小说中,品钦通过戏仿的方式对知名歌曲进行模仿和改编,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中出现了一首名为《红河谷》的歌曲。
红河谷
人们说你就要冲下马桶——
马桶不会离开这里,
岸边的大便真是棒极。
不难看出小说中的这首《红河谷》与家喻户晓的原作之间有巨大的差异,除了韵律之外并未有其他的相似之处,歌词也与红河谷没有半点关系。在此作者有意保留了歌曲原来的名字,使插入的歌曲产生了非常滑稽和荒谬的效果,同时又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创作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托马斯·品钦小说常与非小说领域的话语形成互文,他将欧美电影、戏剧等其他非文学领域中的话语与小说进行杂糅,因此,品钦的叙事话语的互文性早已超越了文学文本领域的限制,跨越文类成为一种超美学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百科全书式的互文体系。品钦将戏剧的文学形式与小说的创作进行结合,从而使其小说的场景描述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使人物对话更加清晰且具有画面感,同时也使得读者在阅读品钦的小说时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奇特性和新鲜感。
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的第一章中,作者在描写普丁与波因茨曼之间的对话时采用了戏剧对话的形式来进行展现。
普丁:可这不是——
波因茨曼:长官?
普丁:波因茨曼,这不是太下作了吗?用这种方式干预别人的心理?
波因茨曼:……
本段对话采用了戏剧体裁中的对话形式形象的展示出两个人对话时各自的情绪表现,同时又清晰、完整的展示出两个人对话的内容,鲜明的体现出品钦将小说与戏剧体裁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给读者带来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此外,小说《V》第二章中,品钦称小斯坦西尔和玛格勒费恩·狄基亚芙·洛温斯坦之间的对话的叙述为“戏”,他借用了戏剧体裁对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玛格:那么你一定得离开?
斯坦:斯坦西尔必须在本星期结束前赶到卢塞恩。
……
玛格:一个女人。
斯坦:另一个女人。
玛格:你追逐的就是她?寻找?
斯坦:你接着就会问他是否认为她是他的母亲。这个问题荒唐可笑。
本段以戏剧的形式叙述了双主人公之一的赫伯特·斯坦西尔在马略卡岛追寻其父亲西德尼·斯坦西尔日志中提到的神秘的“V”的经历。而小斯坦西尔和玛格之间的对话是以戏剧的形式展开的,两人的对话简短,中间穿插着小斯坦西尔的长段独白和戏剧中常见的场景提示。
(长时间的停顿。透过云层洒在他们身上的阳光渐少渐弱,使他们显得有气无力,十分丑陋)
从体裁的形式上来看,此段叙述将戏剧中的多种元素运用到了小说的创作中,使读者仿佛完全进入到了戏剧的世界,甚至忘记了自己正在阅读一部小说。使用戏剧式的对话形式也能够更强烈地体现出小斯坦西尔想要找到“V”背后真相的强烈欲望和急迫心情。
在小说《葡萄园》中,品钦描写了冯德先生和盖茨小姐在审讯会上的对话场景,此处他使用戏剧的体裁形式对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冯德先生:在这最后阶段你如何概括本案主犯的行为特点呢?
盖茨小姐:最后的——
冯德先生:他生命的最后几天。
盖茨小姐:越来越不稳定……受到了别人的控制?执行别人的命令之类的?
……
品钦采用戏剧的体裁对审讯会现场冯德先生和盖茨小姐的对话进行了完整的叙述,两人对话间无其他成分插入,且无场景提示。此处对话描写采用戏剧的体裁模式能够排除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使读者专注于二人对话内容,同时也更符合二人在审讯时的对话特点。
托马斯·品钦在小说创作中也常将书信这一非文学体裁与他创作的小说进行杂糅,使两种文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奇特的叙述效果。例如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的第一章中,品钦将斯洛索普与基诺沙之间的通信以书信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出来,插入的书信部分信头完整,主体部分内容简单,看起来更像是类似便条的简单通信形式。此处使用书信的表达方式使小说的篇幅增长,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又紧密结合了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滑稽的效果,并给读者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第四章中,品钦将魏斯曼从海牙写来的信以引用的形式嵌入了小说的叙述中,这使小说和书信两种不同的体裁自然的融合了一起。品钦选取了魏斯曼书信内容的一小部分插入小说的叙述中,同时在书信中插入了相关说明以阐述书信内容的来源,另外书信中还将部分内容进行省略,删除了与情节无关的内容。书信叙述的信息对人物形象的深层描述有重要的作用,它揭示出卡捷这个女性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使人物的性格更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将小说和日记、日志结合起来是托马斯·品钦小说创作中经常采用的手法,在品钦早期的小说《V》和《万有引力之虹》中,他曾多次将日记及日志融入小说的创作中,这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品钦在小说《V》的第十一章中多次将福斯托一世和二世的日志插入小说的叙述中,为小斯坦西尔追寻“V”提供了相关的线索。日志在整章的叙述中所占的比重极大,各篇日志之间还穿插着对日志的评价和解释,小说和日志之间的转换及过渡自然而流畅。日志的引入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使整篇小说的叙事风格独具特色。
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第三章中,品钦将恩赞的日记嵌入了小说的叙述中。与小说《V》中的日志插入方法不同的是,品钦将恩赞的日记插入了小说的段落中,以引用的方式叙述了日记的内容,这也使得日记和小说之间的界限消失,日记和小说浑然一体。另外日记中使用的语言简短而缺乏连贯性,将恩赞心烦、恐惧的情绪充分体现了出来,日记的出现能够真实的体现出赞恩的真实状态以及他所流露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经上述分析可知,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极具后现代特色,他将诗歌、戏剧、书信及日志等文体融入小说的创作中,将各种文体融为一体使小说成为一种复杂的文学载体。品钦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跨文体、反体裁的创作特征,他的作品彻底突破了现代派小说的创作限制,将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推向了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