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懿
(青岛市少年宫,山东 青岛 266000)
双减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这也为民族器乐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让民族器乐教学获得更好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结合学生兴趣,积极探究提升民族器乐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对策,深化学生对民族器乐的认知,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
民族音乐是在我国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韵味的,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一种音乐形式。民族音乐具体可以细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剧以及器乐等。其中器乐是相对于声乐来说的,是一种完全利用乐器进行演奏或者乐器占据主导,人声属于附属的一种音乐形式。民族器乐的包含种类是非常多的,从具体演奏形式上来看,具体包含弹拨类、吹奏类、拉奏类和打击类。弹拨类主要包括古筝、琵琶、古琴等。吹奏类主要包括箫、唢呐、葫芦丝以及竹笛等。[1]打击类主要包括鼓、锣、编钟等。拉奏类主要包括京胡、板胡以及二胡等。
其中二胡是很多民间艺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并且二胡与吹管乐器相比较,其发展历史不仅较短,而且相对缓慢,并且主要在地方曲艺、戏曲以及歌舞等活动中进行伴奏。经过几代二胡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当前二胡不仅可以进行伴奏,还可以进行独奏,更是由于自身的纯美的声音、柔美圆润的音色受到当代人的喜爱。同时,二胡在演奏过程中,即不需要转调或者调琴,也不需要佩戴假指甲,因此比较方便携带,且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演奏。青少年学习二胡不仅能够增强其想象力,还能够让其手、口、耳更加协调,促进其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助力青少年更好成长。
民族器乐是我国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展出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精髓。青少年学习民族器乐,能够让青少年在学习器乐文化的过程中,深入感知民族文化精髓,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获得更好发展。二胡是一种民族特色浓郁的乐器,并且在民间的应用频率和接受度都相对较高。同时,在二胡教学中选取的曲目通常都极具代表性,青少年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真实感受我国博大精深、内涵深厚的民族器乐文化,促进青少年音乐和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此外,二胡文化中还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通过二胡教学,青少年能够在深入感知我国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感知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民族器乐教学是宣扬和引导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凸显我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主要手段,只有青少年对我国民族特色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2]在开展民族器乐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民族器乐基础知识,还应该对其创作背景以及蕴含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在凸显东方音乐特性的基础上,深化学生对民族器乐文化的理解,促进我国民族器乐文化的更好传承。
在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表演技巧,另一方面还应该让学生在深入感知民族器乐文化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以二胡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基础演奏方法的讲授,更要注重作品情感和意蕴的表达。如二胡曲目《苏南小曲》为我们展现的是江南的柔美和婉转,而《赛马》展现的则是蒙古族人们的豪迈以及豁达。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文化底蕴、内涵以及表达情感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时,不仅要深刻理解作品展现出来的情感,还应该学会用自身演奏来实现情感的传递,这同样是民族器乐教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民族器乐弹奏者,在教授弹奏技巧时,通常从自身实践出发。尽管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文字谱以及半字谱等多种方式用于器乐教学,但是于口传心授的经验教学方式相比,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严重不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也得以不断革新,在这一大背景下,口传心授经验式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活动的客观性、稳定性以及主动性方面存在缺失,被动教学现象严重。加上,教师通常只是将自身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传授,导致学生在基础知识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的发挥。[3]同时,在这种机械式传授的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参与教学,影响学生对民族器乐文化的认知深度,因此教学成效并不理想。
在民族器乐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效的好坏。但是,当前在青少年民族器乐教学中,却存在严重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养较低的现状,影响民族器乐教学的高效开展。结合二胡教学来看,很多优秀的二胡表演艺术家,尽管表演技艺非常精湛,但是在教学经验和文化素养方面与专业教师相比却稍显不足,导致教学成效并不理想。而一些教学经验充足,并且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又不愿意从事二胡教学。加上,二胡教师在培训、教研以及交流活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二胡教师在专业技能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加上忽视自身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心理以及兴趣的关注不足,促使在二胡教学乃至民族器乐教学中,存在严重的闷头教学问题,严重影响民族器乐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民族器乐是在各民族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不同民族中,民族器乐在演奏风格上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突出的演奏标准不够统一的问题,促使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混淆,影响民族器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二胡为例,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二胡演奏风格也存在区别,如北方二胡的风格相对豪放,南方二胡风格则相对绵软,演奏风格上的差别导致在具体演奏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二胡表演艺术派别众多,各派别间还存在突出的争端和排斥问题,导致二胡教学中也深受派别因素的影响,促使学生不能全方位了解二胡文化及其表演技巧,影响二胡艺术的有效传承。
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目的是在高考中占据更多优势,或者让民族器乐教学为学生后续良好发展提供助力,并不是站在热爱或者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学习,这就导致民族器乐学习存在严重的功利目的,影响民族器乐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在文化复兴大背景下,要想加强青少年民族器乐教学,教师首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以二胡教学为例,教师需要明白,二胡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为了培养二胡艺术家,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深入了解二胡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感受二胡艺术的魅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深入感知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养成正确的三观意识,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点拨,而不是一味地监督学生练习。[4]在教学方法上,更不应该单纯注重基础乐理和拉奏技巧的讲述,应该加大对二胡作品内涵、情感以及创作背景的关注,从而让学生对二胡文化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刻,保证二胡教学的高效开展,实现二胡艺术的持续传承。
随着教改活动的持续推进,以往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民族器乐教学来说,由于其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并且教学对象是青少年,口传心授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教学需求,因此为了能够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器乐教学的主动参与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青少年认知规律以及兴趣特点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民族器乐教学特性,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民族器乐教学中。以二胡教学来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将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进行合理穿插,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不同课程的教学优势,还能有效弥补各教学开展形式存在的不足。为了能够实现这三类课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教师可以在以往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及时融入小组探究、微课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二胡学习的兴趣。如合理利用微课教学,教师能够将二胡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录制,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随时进行巩固练习,更好突破学习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或者教师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深入感知二胡文化,从而真正爱上二胡,爱上民族器乐。
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并且教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成效。因此,要想加强青少年民族器乐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提升民族器乐教师的综合素养。[5]一方面民族器乐教师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渠道汲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并在与民族器乐教学进行充分融合的基础上,总结出能够有效吸引广大青少年眼球的教学方式。另一方教师还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系统化专业培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民族器乐教学的高效开展夯实基础。其次,鉴于在二胡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流派纷争问题,导致在演奏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发生混乱,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效,还影响二胡艺术的良性发展。这一问题在其他民族器乐教学中或多或少也会存在,因此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要求不同地区以及派别的民族器乐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沟通和研讨,促使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做到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让学生在学习民族器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提升艺术交流成效,增强民族器乐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
综上所述,民族器乐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青少年是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为了能够实现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应该加强青少年民族器乐教学,深化青少年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知,助力青少年正确三观意识和良好个人品质的形成,让青少年真正肩负起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