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到“育”:农村地区生育观念的变迁研究

2023-11-03 05:25傅远航
村委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变迁

傅远航

摘要:文章通过对东北农村地区老中青三代人的质性访谈,发现传统农村的生育观念受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多生”和“偏爱男孩”的观念正在淡化。其中生育的性别偏好、年龄选择、生育成本理解是生育观念变化的主要内容,随着文化教育、养老保障等结构性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演变逻辑也由传统化向理性化开始转变。

关键词:农村地区;生育观念;变迁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4-01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24.21       文章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人们普遍存在的生育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过去的生育大军在农村,但是根据2021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的通知》的结果显示,农村青年的生育意愿已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在南方地区,浙江宁波多数农村青年对生育二孩和三孩的意愿普遍下降,同时,北方地区的生育意愿也同样不强[2]。除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外,我国学者也做出许多相关研究。比如,黄健(2010)[3]基于伦理与功能的理论将传统的生育分为伦理型生育与功能型生育。曹桂芝(2008)[4]将传统的生育观念大致解释为我们所熟知的观念,包括生育目的、生育年龄以及生育数量。阮极将认为传统的生育观念是受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教育成本昂贵是如今人们选择“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家族组织松散、阶层分化及“空心村”现象推动了农村地区生育观念的变迁[5]。根据各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在社会快速转型和变迁的今天,传统乡村的内部结构正发生方方面面的转变。因每代人所经历的成长环境、社会背景、教育和思想文化均有差异,因此,在不同年代下的生育观念也将不同。鉴于此,文章以吉林省长岭县落实村的三代人为研究对象,年龄段分别为50后、70后和90后(文章中的L1-L9代指研究对象),从生育年龄、生育性别、生育数量与质量三个维度进行调查分析。

1   不同代际生育观念的基本表现

1.1   生育年龄

首先生育意愿是生育观念的直接体现,基于此,我们可以把生育意愿界定为:人们在生育子女方面的愿望和要求,它体现着个体生育孩子的目的以及对生育孩子的数量、时间、性别、素质等方面的期望[6]。对于此期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女性生育的年龄上,在这一点,50后人的观念受传统思想影响最深。传统生育文化的核心,简要说来,就是早婚早育、高出生、重生男、轻生女的生育价值体系。上述生育价值体系成为当时普遍的生育特征,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早生孩子早享福”的结果[7]。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人们心里,生育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这样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们自身的生育选择上,同时会把这种期望传给下一代,甚至是隔代。

我20岁就生了我第一个孩子,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我那外孙女都29了还不着急要小孩,在我年轻的时候结婚那么久还没有小孩在村里早就被戳脊梁骨了。老L1-GMX也说到:搁以前我们结婚都早,你看现在的孩子都在念书呢,我像他们那么大时候早都当爹了!(50后L3-LQB)

從访谈案例中可以感受出在50后人的心中,结婚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一个家庭的成立似乎就是为了下一代的出生。且由于地缘形成的熟人社会,使家长里短都悉数暴露在乡村社会中。因此,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家庭在社会背景的驱动下会选择早婚早育,而如果一位女性不能生育,不仅仅是她自己,连带她的家庭都会遭人非议[8]。而70后受老一辈人的影响颇深,因此,在生育意愿上依然愿意早生,更确切的说是不排斥早生,主流的观念是“顺其自然”。随着70后对早婚早育观念的淡化,90后年轻夫妻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都与50后、70后有较大差别,相比之下,在结婚年龄上90后所发生的观念转变尤为明显,人们不再早婚早育,而更倾向于晚婚晚育。

我结婚就算挺早的了,我还不想那么早生小孩,我工作都不稳定,在县里打工挣得钱也不多,生孩子倒是容易,但养孩子得花多少钱啊。(90后L8-LZT)

在接触三代人过程中可以看出,90后与50后的差异很大,不再一味坚持早婚早育,而是更希望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个人意愿来决定生育年龄。这不仅仅是因为政策的限制,同时也因为人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思想也较之以前更为开放,婚姻和生育的选择变的更加自由。

1.2   生育性别

生育性别问题一直以来是生育观念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农业社会,男性作为主要的劳动力,女性一生都扮演“听从者”角色,因此,这里的生育观念不仅仅是个人生育意愿因素导致,同时包含着一定社会层面因素的影响。

我们那个时候谁家不想生儿子啊,生个儿子在公公婆婆面前都抬得起头来,我就老大是儿子,接着都是闺女了。(50后L3-LQ)

QSZ也说到:以前哪像现在,干活都不用人,用机器!那男娃就是比女娃力气大,能干活,我那两个儿子,多大点时候就跟着我干活了!(50后L2-QSZ)

在以前的农村,现代化的农业工具还没有普及,男性承担了绝大多数的体力活,因此,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同时还有一种思想就是“养儿防老”的观念流行,在农村访谈过程中笔者还观察到一个现象:老人基本都在儿子家养老,这仿佛成为了农村社会中一个约定俗成的制度。到了70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明显谈化了。

我家就是女孩啊,俺家闺女学习好,考了好大学在外地念书,从小比同村那些淘小子好养多了。(70后L5-CJ)

李志以生育的成本和效用分析生育问题,他认为一个家庭是否生育、生育多少以及生育性别的选择主要基于对于成本与效用的理想计算[9]。这种趋近于利益的理性选择,也就是说随着男性不再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时,人们对于生育的性别关注点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对90后来说,重男轻女这种现象出现了反转,90后更倾向于生女儿,他们的思想与祖辈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

俺(我)家就一个儿子,这两年也商量着要个老二,但是头胎就男孩不好办呐,这要是再来个男孩,孩子长大肯定都要去市里的,娶老婆、买婚房,两个儿子我可供不起!(90后L7-DYF)

对于之前重男轻女思想更严重的农村而言,农村的青年思想也转变为生男不如生女。与传统社会相比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构成力量,同时,女儿好养、懂事、贴心、也不用买房,这也从成本—效用以及利益关系的角度促使现在的已婚青年人更愿意生女孩。

1.3   生育数量与质量

“多子多福”是老一辈长久以来奉行的心愿,多生一个是为家庭增加劳动力,使家族人丁兴旺,扩大家族规模。同时,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女性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做家务,且基本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农业劳动,不需要考虑生育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生一个孩子就多一口饭,那生四、五个,就凑一碗。哪特意去养孩子了,村里一堆娃,玩着玩着就大了。(50后L1-GMX)

当时俺们就传一句话,“生一个不孝顺,生俩不孝顺,不可能生十个这十个都不孝顺吧!”(50后L3-LQB)

多生子女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生产力的保障,同時更体现了农民的养老保障。所谓生育成本可理解为人们对生育所做的心理准备、生育对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经济的投入,这一概念在70后逐渐的被认识起来。首先70后不再将多子多福作为生育的唯一追求,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在东北地区,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很彻底,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育观念。

我在市里打工的,小孩子都上兴趣班,学什么小提琴、画画,我想让我家儿子也去,一问一节课就要120!(90后L7-DYF)

自70后起,观念逐渐从对于数量的追求转变为对质量的追求,将生育的重心由“生”转为了“育”。这种观念在90后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甚至由于过重考虑投入成本和提前准备,更加看重生育成本,在生育之前就提前做好经济和心理上的准备,从怀孕期间的营养费到孩子出生后的奶粉钱、学费、大小病的医疗费等,在90后中对“生”转“育”的想法愈来愈重视。

2   结构性因素对生育观念的影响

2.1   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过去,农村地区经济较落后,接受教育在当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同时,人们对子女受教育这件事也并不重视,在代际流动中只能延续上一代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的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就是没文化的,不能让孩子也吃没文化的苦,有文化才能有出路,只要她愿意念,我们咋样都得供!(70后L6-WW)

随着人们普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思想逐渐开放,慢慢的不再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育理念,而是追求自己的生活。因此,生育观念不再以多子为目的,而是开始计算生育成本,更多结合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选择生育的数量,由单纯的“多”变“优”,是农村地区生育观念上一项大的变迁。

2.2   教育成本的压力

在教育竞争极其激烈的今天,孩子的抚育状况是影响其阶层地位的重要指标,在应试教育下,农村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更加看重,家庭已经成为影响教育的关键变量,甚至家庭的育儿投入会影响子女未来的发展。

现在不是我们要给孩子补习,是所有人都补习,别看这里没有市里好,但是基本的补习班都有,而且几乎都是整个班的同学都去补课,孩子的同学都去,你说你能不让孩子去吗。(90后L9-ZDH)

父母为了子代在社会阶层中能够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他们报着极高的期盼寄予培养出高于自身阶层的下一代,因此,家长和孩子不得不受整体结构的影响。这同样是在经济压力下对于子代阶层竞争的一种妥协,正是这种妥协和对于子代发展的希望,使生育观念从“生”更进一步转向了“育”,人们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2.3   养老保障政策的完善

农民生于土地、长于土地,在过去,人们那么渴望生儿子,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养儿防老”,希望在自己丧失劳动能力后得到照顾。而当社会能够做到“老有所养”时,生育也就不再一味的为了“防老”而多生孩子了。

我们都交了社保,等老了干不动活也有“工资”,生孩子生一个孝顺还行,要是不孝顺,生七个八个有啥用!(70后L6-WW)

养儿防老这一社会现象,自国家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以及逐步地完善以来,该观念慢慢的被取代。随着人们不再把养老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家庭,而是将养老责任很大一部分从家庭分向社会,传统的观念也在同步淡化,不仅做到老有所养,更为年轻人减轻了生活压力。

3   结束语

农村生育观念的转变是对于社会发展的一种主动适应,引起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转变带来的社会影响有利有弊,但笔者认为是利大于弊的。首先,人口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在过去,农村地区的人们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重“生”而轻“育”,对孩子缺乏正确地管教。而现在的年轻夫妻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孩子的培养上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其次,生活质量的提升。生育观念的变迁使下一代有了改善生活的意识以及能力,他们不愿再复制父代的生活方式。综上所述,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深深影响了其生育观念,农村生育观念受到教育程度、教育压力和养老体系完善的影响,多生和偏爱男孩的传统生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发生转变。

文章所做的实地研究,选取的地点范围较为狭窄,不一定能够代表大多数农村地区,而调查的对象数量较少,典型性可能也不够,故此文章中根据调查所得出的各种结论仅供后续研究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君,曹锦清.现实伦理:农民生育观念转变的社会基础及趋势——对皖南D村的定性研究[J].长白学刊,2013(05):133-138.

[2]新京报.“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武大教授指出问题关键[EB/OL].(2021-11-01)[2021-11-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5201661891857349&wfr=spider&for=pc.

[3]黄健.农民生育观念的两种类型及其新伦理[J].中国国情国力,2010(04):29-31.

[4]曹桂芝.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生育观的变迁[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06):39-42.

[5]阮极,蔡欣晴.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对生育观念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3(04):35-45

[6]焦颖.新时代下城市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新闻知识,2021(02):80-85.

[7]李燕华,李婷婷.我国农村婚姻行为模式和生育文化的变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01):236-238.

[8]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东岳论丛,2002(02):5-12.

[9]李志,兰庆庆.二孩政策背景下生育压力与生育倾向的调查研究[J].科学决策,2017(04):18-37.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