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中的生态问题研究

2023-11-03 05:25宝娟
村委主任 2023年4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

宝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的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振兴是国内大循环的引擎,空间生态资源潜力巨大和生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文章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动力机制,对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两山理论”指导下提出有效衔接的路径,以期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生态扶贫;生态振兴;绿色发展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4-0134-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X322      文章标识码:A

2005年国家提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2012年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2]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密切相连,二者侧重点不同,通过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从而实现生态宜居。文章在二者有效衔接的理论架构基础上,探讨了从生态扶贫过渡到生态振兴的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而提出二者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1   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村调研时,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3]。“两山理论”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中生态智慧的传承,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文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以“两山理论”作为理论架构,对该地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进行系统地研究。

1.1   “两山理论”是中华文化中生态智慧的传承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所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劝君莫打三春鸟”体现出了不能违背自然生长规律,尊重自然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体现出顺应自然的思想;“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体现的是保护自然的思想。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追求绿水青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不断生根发芽,“两山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2   “两山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4]。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会改造和控制自然,因而和自然建立起了关系,构成人与自然共同体,自然环境好了,人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3   “两山理论”的思想内涵

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两山理论”的关键[5]。人在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经济发展依赖于自然,而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又会影响自然,可见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作为调节二者关系的主观存在,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采取绿色创新的理念,使二者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6]此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两山理论”的目标是在生态方面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只有做到保护“绿水青山”而不是用破坏“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金山银山”才是真正的顺应民心。从“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到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看,现在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未来的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高质量的经济是以绿色为底线,所以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而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研究

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000元,接近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021元,凉山州大部分地区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21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现行标准下,已无绝对贫困,这就为生态振兴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在会东县乌东德镇全村推进“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会东县计划在鲹鱼河镇、乌东德镇等6个乡镇新(改)建农村户厕1 700户,新建农村公共厕所22座,同时给予相应的补贴,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旱厕每户补助1 500元,新(改)建水冲式卫生厕所每户补助2 000元,新建农村公共厕所每座补助10万元,许多村民都感慨也可以用上和城里一样干净整洁的厕所。厕所革命重点在于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和文明素养,再回想之前的凉山州,还在为温饱打拼时,没有多余的金钱和精力去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养。故从厕所革命中可以看出凉山州生活水平发生转变,生态意识也日益增强,这就为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提供了物质动力。

2.1   空间生态资源潜力巨大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然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空间生态资源潜力巨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性开发潜力巨大。拥有螺髻山、泸山、龙肘山的山体景观,泸沽湖、马湖、邛海、螺髻山温泉瀑布、金沙江、大渡河峡谷、雅砻江的水体景观。截至2020年,在全州 160多个景点中A级景区占三分之一。其中邛海濕地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保护湿地,为推进邛海提档升级,西昌打造了三角梅园、玫瑰花岛、竹园等艺术景观,不仅体现出邛海湿地景观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更加体现出该地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此外,在美姑县,秉持“生态立县、农旅兴县、文化强县”的理念,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旅游示范区、创新生态文化旅游业态、培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旅游政策创新为重点,打造巴普文旅小城、大风顶旅游区、黄茅埂旅游区、溜筒河旅游区、文旅小镇等旅游区域。

2.2   生态市场需求与日俱增

国内生态市场开发潜力、需求潜力巨大,民众对于生态宜居的向往也与日俱增,所以生态振兴是国内大循环的引擎之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要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发展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国内市场加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仍呈上升趋势。城镇居民对于生态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响应市场需求,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打生态牌、吃生态饭、走绿色发展道路,将民族文化融入生态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业全面发展。冕宁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康养文旅产业,发展“温泉、田园、滨海、生态”融合的特色康养项目,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例如冕宁县的冶勒牧羊小镇集天然、质朴、养心养身、文化与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为城市快节奏生活提供了宁静的圣地。2023年春节长假期间,冕宁县共接待游客36.158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 18 359.71 万元,同比增长30.8%[7]。

3   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的隐患问题

虽然凉山州具有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动力机制,但是在衔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生态环保意识不足

生态环保意识是指对于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主观态度,映射出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建设,只有人人树立起环保理念和意识,才能构建美丽家乡、美丽中国。但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民众环保意识不足,环保理念还需进一步强化,对于环保相关知识、环保相关法律认识缺乏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

3.2   旅游产品供给单一

由于旅游投资力度不高,宣传效果不到位,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旅游经营规模程度化低,难以和其它产业形成联动,“生态旅游+”优势发挥不明显,生态旅游市场化低,旅游产业布局不合理,旅游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未完全融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生态振兴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3.3   考核体系缺乏量化

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必须将生态量化考核作为硬指标实施。部分地区没有设置生态量化考核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忽视生态环保的问题[8]。比如在易地搬迁的过程中,更倾向于考核完成的质量和数量,部分地区对于房屋的地理布局和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没有考虑到位。

4   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解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9]用好脱贫攻坚阶段积累的生态经验,避免乡村振兴阶段可能出现的生态隐患,凉山彝族自治州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4.1   制度转变:建立健全有效衔接法律制度

在制度和法律层面给出具体方案对生态扶贫过渡到生态振兴具有历史性意义以及更好的操作性[10]。可以通过法律相关条例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应制定专门的生态保护法,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污水处理、卫生厕所、乡村无障碍设施建设都给出明确规定,同时详细划定污染种类、惩处范围以及治理目标,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4.2   意识转变:发挥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

农民是生态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村地区有关生态治理教育和宣传不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有参差,环保意识不强,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间的辩证关系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往往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11]。因此,提高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对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尤为重要。让广大群众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营造浓厚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首先,加大生态宣传力度,加强卫生教育,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升民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其次,加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新,在生产中,不仅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还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引入科技人才带动乡村绿色发展。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可以借鉴浙江金华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具体做法是农户初分,保洁员再分,最后由政府处理。农户先将垃圾按照是否易烂分类,将易烂的堆肥,不易烂的交给保洁员,保洁员再将不易烂按照是否可以售卖分类,好卖的最后收益归保洁员,不好卖的、不易烂的由政府统一处理。这样的垃圾分类法接地气,关键对于农民好理解,好操作,可以大大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使居住地变得更加整洁卫生。最后,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让农民在自己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农民参与生态振兴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例如凉山州会东县开展的返县森林植被恢复大规模绿化行动效果显著,该项行动在松坪镇修建了一个3.33hm2有余的苗圃基地,基地里种植各种树苗,包括新银合欢、橄榄、三角梅等。基地的修建、树苗的种植培育、基地的管理运行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会东县大规模绿化行动至今已投入资金1 700多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工人劳务费,在改善了农民就业收入的同时,也让会东县收获了绿色发展的红利,曾经的荒山已然换上新颜。

4.3   主体转变:打造“1+N”的绿色平台

在生态扶贫过程中,责任主体为政府,但是在生态振兴的过程中应该打造“1+N”的绿色平台,其中“1”仍然是政府,而N包括市场与社会三方等,通过系统地配合生态治理,形成强大的系统合力[12]。尤其鼓励市民下乡、电商、创新企业,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成为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点。例如市场与社会三方的灵活性强,可以充当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桥梁,创新企业具备相关的生态产业发展技术,可以提供咨询与解决方案等。

4.4   产业转变:打造“生态农业+”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根据凉山彝族自治州当地实际情况,打造“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生态农业+高科技”“生态农业+互联网”等发展模式,助推生态振兴[13]。可以学习布拖县特尔村將特色农业甜荞花项目打造成网红景点的成功经验。布拖县特尔村位于布拖县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气候条件恶劣。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种植兼具观赏价值的特色农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融合。

5   结束语

凉山彝族自治州从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优势条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此外,城市居民向往绿水青山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村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不足、旅游产品供给单一、考核体系缺乏量化的问题。因此文章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从法律层面、参与主体的意识层面、责任主体多元化层面、产业形势多样化层面探讨了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8-02-04].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3]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杜雯翠,江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重大命题、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J].环境保护,2017,45(19):34-38.

[6]人民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EB/OL].(2020-08-15)[2020-08-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051901650862386&w-fr=spider&for=pc.

[7]冕宁县人民政府.春节黄金周“多元化”冕宁游受热捧[EB/OL].(2023-02-01)[2023-02-01].http://www.mn.gov.cn/xw/tpxw_14503/202302/t20230201_2431358.html.

[8]胡钰,付饶,金书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中的生态环境关切[J].改革,2019(10):141-148.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洪大用.复合型环境治理的中国道路[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20(03):67-73.

[11]段晓亮,王慧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22(04):62-63.

[12]李宁,李增元.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研究[J].理论导刊,2022(04):72-78.

[13]辛翔飞,王济民.乡村振兴下农业振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20(01):28-35.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
日本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发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绿色发展”关键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