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瑞珊 何小丽 赖淑贤
“少年强则国强”,幼儿体质健康一直备受国家与社会的关注。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儿童状况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监测评估方案,全面、动态地监测儿童发展状况;《幼儿园工作规程》把“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首要目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放在五大领域之首,可见在幼儿阶段,培养健康的体魄、增强体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0)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质监测的作用推动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发展,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广州市天河区为提升区域的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幼儿体质健康监测,并基于监测数据对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天河区幼儿体质健康监测基本情况
天河区在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对在区内幼儿园就读的3-6岁幼儿进行了5次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监测,测查对象达257,006人次。幼儿体质监测依据《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相关工作要求和《国民体质测查标准(幼儿部分)》(以下简称《幼儿标准》)实施,依托天河区3-6岁儿童体质健康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以确保测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测查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五项体能(立定跳远、20米快跑、单足立、投掷、拍球)和其他体质测试(平衡木、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
(一)天河区幼儿身体形态发展状况
身高是体质测试中身体形态的一项重要指标,该指标反映的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骼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人体纵向的发育水平状况。体重是一项反映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既可以反映出人体的骨骼、肌肉组织、皮下脂肪以及内脏器官的发育状况,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营养状况。
最近一次(2022年3月)的测查结果显示,幼儿身高体重结果总体符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在身高方面,全区幼儿园身高位于1个标准的有33778人,占65.31%;位于2个标准的有14430人,占27.9%;位于3个标准的有2814人,占5.44%;大于(低于)3个标准的有699人,占1.35%。与前4次结果对比,大于(低于)3个标准的占比率稳步下降,位于1个和3个标准的占比率维持正常水平,位于2个标准的占比率略有升高趋势。在体重方面,全区幼儿体重位于1个标准的有35414人,占68.47%;位于2个标准的有12694人,占24.54%;位于3个标准的有2665人,占5.15%;大于(低于)3个标准有948人,占1.83%。与前4次结果对比,位于2、3、大于(低于)3个标准的占比率稳步下降,位于1个标准的占比率呈升高趋势。
(二)天河区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状况
根据《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幼儿身体素质监测指标包括20米快跑、立定跳远、投掷、单足立和拍球,以上指标主要反映幼儿的速度、力量、平衡、灵敏等素质。
最近一次(2022年3月)的测查结果显示,天河区幼儿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符合预期目标。在20米快跑方面,39218人达标,达标率75.43%;在立定跳远方面,35200人达标,达标率67.70%;在投掷方面,31846人达标,达标率52.56%;在单足立方面,31846人达标,达标率61.25%;在拍球方面,39305人达标,达标率75.59%。与前4次结果对比,天河区幼儿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变化。
根据《幼儿标准》,反映幼儿身体素质的指标还包括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投掷、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以上指标主要反映幼儿的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等素质。
最近一次(2022年3月)的测查结果显示,天河区幼儿在以上指标的测查表现总体符合预期目标。总分平均分23.66,处于三级(合格)水平;10米折返跑平均分3.38,立定跳远平均分3.76,双脚连续跳平均分3.61,网球掷远平均分2.98,坐位体前屈平均分3.01,走平衡木平均分3.58。与前4次结果对比,同样呈现波动上升变化。
二、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成效与存在问题
构建的科学的幼儿体质监测体系是开展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基础,以天河区为例,依据《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和《国民体质测查标准(幼儿部分)》的要求,以及结合区域实际需要,把监测指标分为两类。一是形态指标测量项目,包括体重、身高;二是素质指标测量项目,包括拍球、20米快跑、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等。同时,自主研发幼儿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幼儿体质进行监测并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为采取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给予干预建议。
另一方面,全区幼儿体质监测数据也反映出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幼儿体能方面,区内幼儿的体能发展不均衡,投掷与单足力两个项目的达标率明显偏低,反映出幼儿园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方面的措施不到位。在幼儿体质方面,坐位体前屈的达标率偏低极有可能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幼儿体质健康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很好地开展幼儿体质健康的促进工作。
三、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優化思路
(一)建立与完善幼儿体质健康监测长效机制
要完善区域性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应立足顶层设计,构建幼儿体质健康监测的长效机制,通过实践体质动态监测、进行健康促进、建立健康档案的幼儿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对幼儿群体的体质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在监测方面,要做到客观科学、真实有效。提倡幼儿园配备科学的测查工具,加强对测查人员的专业性培训,采用科学规范的测查办法和评价系统,尽可能减少体质健康数据的采集误差,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是提升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分析方面,依托专门构建的幼儿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实现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动态监测并科学预测发展趋势,为采取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给予干预建议。在健康促进方面,在分析幼儿体质薄弱环节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采取健康教育、开展体育锻炼、注重膳食营养、给予危险因素干预建议等途径和策略,提升幼儿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培养并壮大体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一方面,体质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应做到能把体质监测结果反馈与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相结合。个体的体质健康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外和生物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及卫生服务因素的影响。体质监测结果若能运用得当,能有效增强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群体对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理解,但如果过分强调测查结果,甚至把提高测查成绩作为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主要目的,则有悖幼儿体质健康促进的初衷。因此,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能牢牢把握住各项监测指标的达成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热爱参加体育锻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原则,真正做到把体质监测结果与健康行为的养成相结合,并及时把监测结果与建议反馈给幼儿园、教师、家长、幼儿,确保各方能真正理解监测结果的意义。
另一方面,体质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应做到能为精准判断和干预幼儿体质健康问题服务。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应在有效运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关注幼儿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习得、动作能力发展、健康行为养成、运动技能改善等内容。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助于建立以幼儿体质健康知识与技能、身体活动相关行为与动机、体质健康结果等相结合的幼儿体质健康干预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对不断完善幼儿体质健康监测指标、提升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豐富并创新幼儿健康教育形式
首先,开辟多种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渠道。一是让幼儿园、家庭、社区通过参与增进理解,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家庭、社区为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二是让幼儿园、家庭、社区通过参与提高认同,如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建机制,共同参与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广泛听取并吸纳多方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其次,搭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交流互通的平台。一是积极调动体育、教育、文化、卫生医疗、妇联等政府机构的职能作用为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构建科学的服务平台,为幼儿的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二是不断深化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成果推广,以专业、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平台,从而更好的实现幼儿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保育教育深度结合
搭建符合区域实际需求的“天河区3-6岁儿童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对区内3-6岁在园幼儿的体质健康进行动态监测,建立幼儿体质健康档案,掌握幼儿体质健康的发展趋势,采取体质健康促进策略,搭建起“区、园、班、幼儿”四级评价及管理体系。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为保育教育工作提供优化路径和依据。
责任编辑 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