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

2023-11-03 15:55胡金频
传播与版权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发展困境民族地区媒体融合

胡金频

[摘要]媒体融合为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科学版)》为例,分析了该学报通过采用在线采编系统、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技术手段后取得的变化以及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媒体融合;民族地区;社科学报;发展困境

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塑文化生产传播方式,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学术期刊作为传播最新研究成果的阵地,加快期刊与媒体的深度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媒体融合在期刊应用的相关研究概述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出版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期刊出版只有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才能在时代快速进步的浪潮中立足。当前,许多期刊的发展存在一定滞后,但从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不少期刊对新技术快速响应,借助媒体融合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關于媒体融合在期刊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多。例如,詹丽等从“域出版”角度对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性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研究[1];王春敏认为应从培养数字化人才、完善数字化出版流程、建设全方位信息传播平台、生产适合数字化的内容及创新盈利模式等进行期刊的数字化转型[2];

赵征从基于二维码的融合出版角度提出了学术期刊出版优化策略[3]。毛丽娜从整合出版资源、优化出版流程、组建团队、多刊联动、多渠道精准传播几个方面对融媒体时代社科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思考[4];孟婷婷从正确认识媒体融合、创新融合出版模式、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行业期刊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的探究[5];艾岚等构建了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6];李赛等对2019—2020年CSSCI来源期刊进行调查,发现有22种期刊开通了官网,其中19种期刊获得了百度官方认证,该调查所选样本期刊都建设了独立的采编系统,构建了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的完整体系[7]。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单位主办的人文社科类期刊在数据平台建设及网站出版方面相对成熟,但依然存在媒介形式单一、新媒体运营质量低、互融性差等问题,李赛等从构建新媒体矩阵和优化移动出版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张莉从期刊特色、遵循全媒传播理念、优化高校学报生产关系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建议[8];李莎认为应在技术与内容“双轮驱动”的形势下,把握融合发展的变革方向,延展期刊未来发展空间[9]。而四川省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学报的编辑人员理念、编辑手段、出版方式、传播手段均比较落后。

四川省民族地区一般高校社科学报面临编辑人员不足、稿件质量整体不高、技术手段较落后、出版周期较长、所处部门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融合出版为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应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好学报的转型发展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文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的《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如何通过推动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媒体融合助力其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发展概况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的前身是《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9年,属季刊。其在2003年合并之后进行了改名,2017年9月正式使用在线采编系统,创建了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网站,并上传了2003年以来发表在该刊上的所有论文且均可免费下载,同时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西昌学院学报”。

(一)2018—2022年收发文情况

稿源是学报赖以生存的根本,统计和分析来稿情况可以从根本上了解稿件来源的量,然后在收稿量的基础上提升稿件的整体质量,通过与其发文量对比,找到之间的关联。为了便于统计,文章对2018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刊发在“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上的文章进行取样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2018—2022年的收稿量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8—2019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的投稿数量相对稳定。2018年以前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均邮箱来稿在500篇,2018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邮箱投稿量较大幅提升,全年共收到投稿1254篇。2020—2022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的投稿量逐年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采用在线采编系统,搭建学报网站,可以扩大学报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投稿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论文的整体质量,稿件的录用率从2018年的8.6%降低到2022年的4.0%。

(二)2018—2022年期间期刊影响力情况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获取了其2018—202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CI学科排序,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发现,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的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CI学科排序也有较大进步。

(三)期刊网站论文下载量

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创建网站之初,就将2003年以来发表在该刊的文章进行上传供读者免费浏览和下载。从下载排行榜看,网站下载量最高的文章为《西南土著濮为彝族族源之一》,其被下载8100余次,知网下载次数为200余次;其次是《“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内涵、意义与建设路径》被下载6400余次,知网下载次数为1700余次;《试论云南武定彝族李氏土司的来源与发展》,被下载6400余次,知网下载次数为130余次。通过网站下载次数排名前三的稿件与知网的下载次数对比可以发现,开源网站有助于论文的宣传和扩大阅读群体,提高期刊影响力。

(四)结论

采用在线采编系统和创建网站以来,2018—2022年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收文量有了很大提高,从这5年的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和CI学科排序可以看出其影响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免费的论文下载服务扩大了论文的宣传范围也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因此,有效的媒体融合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社科学报的宣传和影响力的提升;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地域原因带来的学术不平等现象。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困境

民族地区社科学报从传统出版媒体到“媒体融合+传统方式”确实能够加速学报的传播,在短时间内能够扩大学报的传播范围和提升影响力,但是随时间的推移在3—5年内会到达一个瓶颈。学报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然而健康、持续、良性的学报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学报的质量,只有在“技术+质量”的基础上才可能保持学报的健康、持续、良性发展。笔者结合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编辑队伍结构不合理

新技术在学报中的运用,给编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是编辑整体年龄偏大,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不足,对在线采编系统的运用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和适应,并且编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经常遗忘、反复操作等问题,给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影响。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编辑对新技术缺少探索精神,不愿意去研究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导致学报与媒体的深度融合存在一定困难。三是专业人才缺乏,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编辑队伍由辅导教师和科研领域的专业教师组成,缺乏具有出版专业背景的专业编辑人才[10],同时编辑部人员流动较大,而培养一个编辑需要较长周期,这就导致学报的编辑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大多数学报没有配备新媒体采编人员,而新媒体技术对一般的编辑来说掌握难度较大。因此,这也导致学报的微信公众号流于形式,内容呈现形式单一,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并未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四是编辑部人员较少,工作量过大,导致编辑无法花更多时间去学习新技术。

(二)未能借助新技术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

在一般的学报出版过程中,学报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仅限常规交流,比如论文的录用情况、论文校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期样刊的邮寄等,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交流。但是,作者除了参与论文修改和校对过程,还可以给学报的发展、栏目建设等提供好的意见。此外,由于编辑部人员有限,而作者资源相对较多,学报完全可以将庞大的作者资源作为学报发展的后盾。当前,部分学报编辑缺乏有效利用学报网站平台留言功能、微信、移动技术等与作者保持长期交流的意识。

(三)内容呈现形式单一,知识服务意识不强

当前,诸多学报新媒体内容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仅仅将学报转换成PDF或XML格式上传网络,缺少创新且不符合当前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导致发布的内容缺乏吸引力。此外,大部分编辑不具备新媒体处理的相关技术和能力,对当前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的方式不敏感,导致其很难将出版的文章以年轻人喜闻见乐的方式进行呈现。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报除了刊发高质量的文章,适当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学报的宣传范围和提升影响力也很有必要,但是大部分编辑由于技术的限制导致其在学报传播途径上下的功夫很少,缺乏上门服务的意识,比如,如何将出刊的论文通过应用相关技术更加精准地投放给那些需要的人,如何通过应用相关新技术扩大学报的影响力。

(四)缺乏与地方媒体合作,形成信息孤岛

西昌学院学报公众号自建立以来,大部分的订阅者都是投稿的作者,其宣传仅仅通过学报网站和出版的纸质刊,这导致公众号的宣传范围太小,阅读的人群范围过窄。西昌学院作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的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学报一些栏目基于地方经济、文化、教育建设和研究而开设的,然而读者群体范围过窄,导致科研成果未能更好地为本地经济、文化、教育研究服务,使西昌学院学报公众号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座信息孤岛。同时,地方媒体有很多的素材资源,但由于阅读群体更多的是凉山本地人,这也导致其文化传播的范围较小。

四、媒体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策略

(一)优化编辑队伍结构,由单一的技术编辑向综合性编辑转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行业对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简单的专业知识、格式修改、内容修改向综合性发展转变。编辑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编校技术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新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和运用能力,快速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能力等。创办一本知名的学报,编辑人员还需从单一编辑身份向学术型编辑转变。只有成为学术型编辑,其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及相关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应鼓励编辑参加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会议,与相关学者结识,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稳定的作者群,以此获取更有价值、更高质量的文章。同时,编辑也要提升专业素养,定期参加培训,了解出版行业最新动态,熟悉相关政策。

(二)完善数字化传播平台,加强学报与作者的交流

讀者阅读需要的变化导致出版除了以内容为核心,更应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创新,打破传统出版边界,应用融媒体思维。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对微信较为依赖,通过微信公众号扩大学报影响力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在线采编系统是一种B/S模式,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作者投稿之后不能随时跟踪稿件状态,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可以通过开发在线采编系统的移动端并绑定微信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宣传了微信公众号,也便于作者及时了解稿件动向。作者对稿件动态的关注虽然提高了公共号的关注度,但是如果公众号创作观念不改变和内容更新不及时,也很难维持作者对学报的长期关注。因此,公众号改变内容呈现形式、保持定期更新,推送与作者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章,可以提升文章的阅读量,加强学报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此外,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要重视作者发表论文过程中的体验,通过建立作者微信群、QQ群或者学报论文论坛,加强作者与学报之间的沟通,征求作者对学报发展方向、栏目建设、选题等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推动学报发展。

(三)豐富媒体呈现方式,增强学报内容传播力

短视频是目前大众喜欢的一种内容呈现方式,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应该改变过去的纸质内容电子化的呈现方式,可以根据一些论文主体或者栏目建设,创作一些符合栏目内容又为大家所关注的主题短视频,以此扩大学报的传播范围。比如,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栏目,拍摄一些西昌学院助力凉山地区乡村振兴的视频,以此来引起大众对凉山地区乡村振兴的关注,同时,也可以拍摄凉山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带来变化的相关视频,从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作者作为论文的首要把关人,对选题的背景、过程、意义再熟悉不过,他们可以获取相关选题的第一手资料,比如支撑选题的图片、音频、视频等,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还可以根据作者的研究领域,邀请作者拍摄一些调研的视频或图片,以多种形式来呈现与论文研究有关的内容。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通过多种呈现形式在网站、公众号、短视频等多平台进行传播,以此宣传一些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实时性的选题,增加与大众的互动,甚至可以通过互动开发新的选题。

(四)借助地方公众媒体平台,加强地方合作

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应立足地方发展,通过对地方资源的研究来建立资源优势,因此与地方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和合作变得尤为迫切。西昌学院学报公众号可以与地方公众号建立合作,通过宣传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教育等,扩大民族地区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同时通过地方媒体宣传学报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学报在地方的影响力。比如,凉山州广播电视台作为凉山州的主流媒体,旗下有官方微信、微博、掌上凉山App、中国彝语App、无限凉山官方网站、彝族人网站、中国彝语网站、掌上彝州微信公众号、中国彝语微信公众号等[11],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五、结语

媒体融合为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然而,由于地理原因、学校本身科研水平、学报的影响力等因素,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媒体融合为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学报发展的关键还是论文质量。如何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影响力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投稿论文本身质量、热点文章、权威作者,这些都是提高学报质量和影响的关键因素,但民族地区的一般本科院校学报,在我国期刊评价体系中所处地位导致其无法吸收到高质量的论文投稿。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社科学报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其能通过媒体融合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丽,邓喆.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性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困境:以“域出版”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01):54-59.

[2]王春敏.媒介融合时代下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转型[J].传播与版权,2021(07):88-90.

[3]赵征.我国学术期刊基于二维码的融合出版实践逻辑与优化策略[J].出版广角,2020(22):48-50.

[4]毛丽娜.融媒体时代社科学术期刊融合出版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J].新媒体观察,2021(07):74-77.

[5]孟婷婷.行业期刊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1(04):37-39.

[6]艾岚,李金霞.媒体融合视域下学术期刊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的构建[J].中国编辑,2021(01):62-66.

[7]李赛,朱娜.中国科学院人文社科类期刊融合出版现状与对策:基于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5):655-661.

[8]张莉.媒体融合中的高校学报转型发展[J].中国出版,2020(09):21-24.

[9]李莎.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守正与创新[J].科技与出版,2022(07):74-79.

[10]梁凤鸣.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地方高校学报核心竞争力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22(06):139-144.

[11]孟丽涛,苏勇.全媒体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县级媒体融合路径选择: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96-99.

猜你喜欢
发展困境民族地区媒体融合
新课改视阈下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宁夏回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免费手机软件盈利模式探讨
基建投资预算贴合工程造价控制阶梯化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