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习惯说“东西南北”

2023-11-03 02:41陈丹阳
百科知识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东西南北鱼戏莲叶

陈丹阳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诗《江南》是一首广为传颂的千古名作,生动展现了江南劳动人民的采莲场景。诗的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反复咏唱,描绘鱼儿在莲叶间穿梭嬉戏的情景,趣味盎然。按照《乐府诗集》的分类,《江南》是一首相和歌,也就是“一人唱,众人和”的歌谣。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汉代的某一天,一群年轻男女正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采莲,有一位领唱者咏唱了诗的前两句,随后众人合唱“鱼戏莲叶间”,再分组咏唱“鱼戏莲叶东”一直到“鱼戏莲叶北”。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人们在描述彼此相对的两个方位时,通常会说东西、南北,而不说西东、北南。如果四大方位连在一起,一般习惯说“东西南北”或“东南西北”,也是先东后西,先南后北。虽然也有“南北西东”这样的表述,但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前面两种。儒家经典《礼记·檀弓》中记载,孔子自称为“东西南北人”,意思是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之人。我们熟悉的北朝民歌《木兰辞》,用互文的形式描述木兰出征前到各个集市采购装备,也是按照东西南北的顺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为什么我们习惯说“东西南北”呢?这就要从古人对方位的认知说起。

如何确定四大方位

人类文明产生之初经历了漫长的蒙昧时期,并没有什么方位的概念。当人类开始尝试确定方位的时候,所能依据的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天上的太阳。太阳每天清晨从一边的地平线升起,傍晚又从另一边的地平线降落。如果在升起的位置和降落的位置之间连一条直线,就可以确定两个最基本的方向,这就是东和西的来历。

不仅中国人如此,世界上其他古代民族对方位的认知也与太阳有关。例如,今天我们将世界分为7个大洲,其中亚细亚洲简称为亚洲,欧罗巴洲简称为欧洲。亚细亚这个词汇最初的意思是“上升”,用来表示日出和东方;欧罗巴的意思是“没入”,用来表示日落和西方。后来,古希腊人就用这两个词汇分别指代爱琴海东西两边的土地。如今,人们依然把位于爱琴海东岸土耳其境内的安纳托利亚半岛称作“小亚细亚”。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才逐渐演变为两个大洲的名称。

古人对南和北这两个方位的认识要晚于东和西。要确定南和北,仍然需要观察太阳的运行。我国位于北半球,每天正午太阳光照过来的方向为南,背阳的方向则是北。天气晴好的时候,在地上立一根竿子,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太阳照射下竿子的影长,影长最短的时刻便是正午。此时,影子的一头指向正北方,另一头则指向正南方。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里,正午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又会沿着南北方向移动。

日出的东与日落的西

在确定四大方位概念的同时,古人又赋予它们不同的文化意涵。在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大多数人都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充足的阳光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因此,古人崇拜太阳,认为它给世间万物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东是太阳升起的方位,所以东就有了光明、温暖、新生等意味,人们也就产生了一种对东的崇敬之情。

《诗经》中有许多将东与太阳结合的诗句。如《齐风·东方之日》中写道:“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作,诗中用东方的太阳比喻女子的美貌。另一首《齐风·鸡鸣》中写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这首诗用东方天明时的早朝来劝诫君王勤政,认为只有君王勤政,国家才能昌盛。

与东相反,西是太阳落下的方位。每天太阳落山之后,世界陷入一片黑暗。人们都向往光明,不喜欢黑暗和寒冷,所以就会对西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逐渐形成了以西为卑的思想。不仅如此,由于日落意味着一天的结束,会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结束,所以西就有了死亡、恐怖和不祥的意味。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将西方作为亡灵的居所,汉语里有许多以西方指代死亡的词汇,如驾鹤西游、一命归西,等等。

《诗经》中与西有关的诗作多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如《邶风·简兮》中写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有人认为这里的西方美人是一位擅长舞蹈、命运多舛的宫女,其身世值得同情。

向阳的南与背阴的北

南和北,也有与东和西类似的寓意。南是正午太阳照射的方向,越往南走,阳光越充足,气候越温暖,动植物生长越旺盛。从古至今,中国人盖房子会尽量让房屋坐北朝南,把门和窗户开在南面,让更多的阳光洒向室内。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逐渐形成了以南为尊的观念。

在《诗经》中,出现较多的一个关于南的概念是“南山”,其他方向的山却很少提到。根据考证,在这些关于南山的描述中,只有少部分讲的是南边具体的某座山,其余大部分都是泛指南边的山。虽说四个方位都会有山,但是由于房屋朝向的原因,即便居住在四面都有山的地方,古人每天一出门,最容易看到的还是南山。更重要的是,南是日照的方向,象征着生命,因此南山的寓意更佳。

这些诗作中,有的着重描写南山的优美环境和丰富物产,如《小雅·斯干》中写道:“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有的着重展现南山的崇高和威严,如《小雅·节南山》中写道:“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还有一首《小雅·天保》中是这样写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是大臣祝颂君主周宣王的诗,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诗中将日月的恒定、南山的坚固和松柏的长青联系起来。后代诗人继承了这个传统,纷纷以南山比喻长寿。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春日行》是這样写的:“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唐代乐府诗《再举酒》中则写道:“万国执玉,千官奉觞。南山永固,地久天长。”如今我们祝福一个人长寿,最常说的祝福语仍然是“寿比南山”。

相对于向阳的南,北是背阳之所,象征着寒冷、幽暗和死亡,因此古人也逐渐形成了以北为卑的思想。古代的墓地大都在居住区的北边,往往还以“头朝北”的方式埋葬逝者。汉语中还用北来表示失败之意,如“败北”。

《诗经》中与北有关的诗歌,大多含有消极的情绪。与南山相反,北山的形象往往是日照不足、阴郁灰暗且物产匮乏。因此,《诗经》中的北山常常象征着作者的不得志,如《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作者被派到北山上采摘枸杞,心里想的是自己为君王终日劳碌,无暇侍奉父母。还有一首意境很相似的《邶风·北门》中写道:“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篓且贫,莫知我艰。”这是一个小官吏在诉说自己的苦楚,他忧心忡忡地从阴暗的北门出城,虽然终日不得闲,但生活依然清贫,身心早已不堪重负,君王却丝毫不体谅他的艰辛。另一首《小雅·巷伯》中则写道:“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诗人痛恨造谣生事的恶人,要把他丢给野外的豺虎;如果豺虎不肯吃,就丢到北方的不毛之地;如果北方也不接受,就再交给老天去发落。

尊卑关系决定方位词顺序

东与西、南与北在文化地位上的差异,在《诗经》之后的许多诗词作品中都可以见到,有的作品还将它们的尊卑关系形象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组《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中第十五首的前十二联采用不太常见的“南北东西”顺序,依次介绍城市里居民的生活状况。

南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

我问何所苦,四十垂白须。

答云君不知,位重多忧虞。

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散贱无忧患,心安体亦舒。

東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

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

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

布裙行赁舂,裋褐坐佣书。

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馀。

在这首诗中,贵人住南巷,寒士居北里,富翁为东邻,贫者在西舍,东、南为贵,西、北为卑,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心目中四大方位的文化差异。不过,白居易不仅描述了居民们不同的社会地位,还表达了更深层的思考—富人有富人的烦恼,贫民有贫民的快乐。

再回看文章开头描述的“一般习惯”,似乎就更容易理解了。我们通常说东西、南北,不说西东、北南,是因为在汉语中,当几个词并列时,它们的排列顺序并不是任意的,一般要先说重要和美好的词汇,后说相对不那么重要或者不那么美好的词汇,比如主次、大小、父子、母女、兄弟、姐妹等都是如此。按这个原则,对于四大方位,人们就习惯先说东,再说西,先说南,再说北。如果要同时表述四大方位,顺序就是“东西南北”;或者先把东南这两个“尊贵”的方向都放在前面,再说西北,就成了“东南西北”。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东西南北鱼戏莲叶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接天莲叶无穷碧
冯振旺
读迷作品
竹 石
东西南北,你分得清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