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只有一种“科学语言”

2023-11-03 04:54张田勘
百科知识 2023年20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母语研究者

张田勘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16—20世纪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后,提出了一个观点:当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量超过同期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时,该国可以被称为科学中心。自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以来,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5次转移,从意大利开始,然后经过英国、法国、德国,最终到达美国,每次转移的平均周期为60~80年。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个标志是科研人员自然而然地用某一种语言来记录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并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因此,英语不仅曾经是主要的“科学语言”,而且在今天也是绝对的“科学语言”。

各种各样的语言是世界上不同人群在不同地区演化的结果。然而,今天,由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至美国,不同地区的人被迫在科研中使用同一种语言—英语。这对当今科学的发展造成了一些阻碍,主要表现为母语非英语的研究人员在发表科研成果、作报告以及传播科学信息方面遇到诸多困难,由此导致全球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美国“民族语言网”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约为3.67亿,仅占全球人口的4.5%~5%。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全球学术资料库,包括在期刊、网站、会议文集和图书上发表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用英语撰写的。

研究人员对全球三大权威数据库—科学引文数据库(SCI)、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SSCI)和人文艺术引文索引数据库(A&HCI)进行了统计研究,主要分析了其中收录的论文和评论两种文献数据。1900—2015年,SCI收录了超过3000万篇文章,其中92.5%的文章是用英语发表的,而以其他语言发表的文章仅占7.5%。当然,英语文章的占比并非一直如此之高,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表现为非英语文章逐渐减少,而英语文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1978—2015年,SCI中英语文章的比例从80%上升到了98%。

这种情况导致占全球95%以上的非英语人口在学术研究方面面临着一个困境:他们必须使用英语才能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则就会被排除在主流学术圈之外。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母语发表研究成果,则很难被其他同行注意到,必须再用英语发表一次才能被认可。这种双重标准使得这些研究人员面临着额外的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最近,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来自8个国家的908名环境科学家进行了调查,重新解读了母语非英语的研究人员在以英语发表研究结果方面面临的困境。该研究项目要求每位参与者至少用英语撰写一篇同行评审论文。参与者中有些人的母语为英语,有些来自英语水平中等的国家,如玻利维亚、西班牙和乌克兰,而另一些来自英语水平较低的国家,如孟加拉国、日本和尼泊尔。

结果显示,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母语或其出生地的官方语言不是英语的研究者(简称非英语母语研究者)在阅读和撰写文章方面面临着重重阻碍。首先,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阅读英语论文。在仅发表过一篇英语论文的研究者中,英语水平中等的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所花费的时间比英语为母语者多46.6%,而英语水平較低的非英语母语研究者所花费的时间比英语为母语者多90.8%。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阅读英语科学期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是英语为母语者的两倍。对于正在撰写论文的博士生来说,这意味着每年需要额外花费19个工作日阅读英文文献。同样,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撰写英语论文。英语水平中等的非英语母语研究者撰写一篇英语文章所花费的时间比英语为母语者多50.6%。此外,非英语母语研究者如果想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还必须具备用英语演讲的能力,因此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语言障碍,许多非英语母语研究者放弃了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的机会。

非英语母语研究者甚至在准备发表研究结果时就面临困难和歧视。将研究论文提交给学术期刊后,需要经过同行评审,期刊才能决定是否接受论文。然而,由于语言问题,非英语母语研究者的投稿被拒绝的比例相当高,是英语为母语者的2.5倍。此外,一些审稿人因为投稿者的英语水平有限而对其研究质量产生怀疑。这可能是非英语母语研究者的研究论文更容易被拒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申请科研经费方面,非英语母语研究者面临着比英语为母语者更大的困难。申请资助研究项目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研究人员来说需要更长的时间,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语言表达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申请经费的障碍。

在演示学术成果之前,即便非英语母语研究者做了精心准备,英语水平也相对流利,他们仍然会受到语言问题的限制。因为,一般的学术会议对演讲和演示时间都有限制,所有人均需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讲述。从表面上看,这一规则似乎体现了人人平等,但实际上对非英语母语研究者并不公平。由于英语不是他们的母语,在5~10分钟内非英语母语研究者能够表达的内容较少,表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词不达意的情况,因此很难做到充分、精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基于这些情况,非英语母语研究者所做的科学研究显然会被轻视,而且由于只能用英语发表论文和作报告,也会影响其科研成果的质量。该问题的本质是,如果只依赖英语来发表科研成果和传播科学信息,就会陷入单一化或专一化的陷阱,与自然演化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背道而驰。因此,采用多元化的语言才是“救赎之道”。那么,该如何在科学研究领域采用多元化的语言呢?

联合国采用多种语言的工作方式值得借鉴。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汉语、西班牙语和俄语。SCI、SSCI和A&HCI等权威数据库在论文的同行评审和发表上,也可以根据研究者的母语情况,采用这几种语言进行发表和收录,而非仅发表英语论文。此外,允许非英语母语研究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翻译文本,帮助其进行审稿和发表论文;在学术会议上,让研究人员用自己的母语进行报告,然后由翻译人员进行同声传译;允许研究人员以多种语言发表摘要。否则,科研和科研结果的发表转化以及科学成果的传播,会因为只有英语“一家独大”而受到影响和阻碍。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母语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母语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句子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奠基石
母语
通道形式与英语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影响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