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岚,梁小娟
作者单位: 355200 福建省福鼎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妇产科
产后出血指产妇经自然分娩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估算在500 ml及以上,或剖宫产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估算在1 000 ml及以上。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严重且棘手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巨大儿等致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张,使子宫收缩乏力有关,易增加产妇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甚至引发死亡,故积极展开预防性治疗十分重要[1-2]。缩宫素为临床常用的产后出血预防性治疗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出血状况;米索前列醇属前列腺素类制剂,可结合缩宫素增加产妇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进而降低大剂量缩宫素诱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3-4]。为进一步增强疗效,2种药物可与其他药物联用,以获取更为理想的产后出血预防效果[5]。基于此,现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性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鼎医院收治的宫缩乏力产妇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联组与三联组,各45例。二联组年龄23~35(25.76±1.89)岁;孕周35~40(36.89±0.31)周。三联组年龄21~34(25.71±1.93)岁;孕周35~39(36.71±0.29)周。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存在宫缩乏力;(2)治疗依从性良好;(3)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二联组:患者采用缩宫素制剂、米索前列醇制剂联用方案治疗,即首先予以缩宫素注射液(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U/次肌肉注射,1次/d,并取缩宫素注射液2.5~5.0 U与5%葡萄糖溶液500 ml混合静脉滴注,滴速0.001~0.002 U/min,后每间隔30 min提高0.001 U/min;同时予以米索前列醇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0 μg/次,口服,1次/d。三联组:患者在二联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 μg/次肌肉注射,1次/d。观察2组患者用药1 d内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量<100 ml即可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阴道出血量:比较2组分娩时、产后2 h、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2)凝血因子:比较2组分娩前及产后24 h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及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PLT采用电阻抗技术法进行检测,D-D采用ELISA测定,Fib采用凝血酶凝固法测定。(3)氧化应激指标:比较2组分娩前及产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其中CAT采用过氧化氢研钵容量瓶蒸馏水法测定;SOD采用氮蓝四唑法检测;MDA采用硫代巴比土酸比色法测试盒检测。(4)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异常、发热、胃肠道不适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20 min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子宫收缩乏力明显改善;有效:用药20 min后,阴道出血量有所减少,子宫收缩乏力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三联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组(97.78% vs. 84.44%,χ2=4.939,P=0.026),见表1。
表1 二联组与三联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阴道出血量比较 三联组分娩时、产后2 h、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二联组(P<0.01),见表2。
表2 二联组与三联组阴道出血量比较
2.3 凝血因子比较 分娩前,2组PLT及血清D-D、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2组PLT及血清D-D、Fib水平高于分娩前,且三联组升高幅度大于二联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二联组与三联组分娩前与产后24 h凝血因子比较
2.4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分娩前,2组血清CAT、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24 h,2组血清CAT、SOD水平均高于分娩前,血清MDA水平低于分娩前,且三联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二联组(P<0.01),见表4。
表4 二联组与三联组分娩前与产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三联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二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vs. 8.89%,χ2=0.155,P=0.694),见表5。
表5 二联组与三联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在发展中国家中,产后出血是引发产妇死亡的较常见原因,故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做好产后出血事件的预防及评估直接影响产妇预后。造成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如凝血障碍、软产道损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条件等为较常见原因,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较为常见。在展开预防性治疗产后出血时,麦角新碱、缩宫素等均为常用制剂,还包括使用可吸收线对子宫动脉施以结扎、子宫按摩等方法,但上述方法在控制剥离面出血的效果欠佳。缩宫素虽属常用制剂,但半衰期较短,仅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对子宫下段刺激效果不佳;此外,虽此药物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但缩宫素受体存在饱和点,当其达到饱和点时,不仅不会提高用药疗效,还可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情况严重者出现水钠潴留甚至需行宫腔填塞或子宫切除术,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健康[6-7]。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前列腺类制剂,可预防性治疗产后出血,其具有E类前列腺药理活性,可软化宫颈,增加子宫张力,经口服用药后,机体可快速吸收米索前列醇,15 min后可达药物浓度峰值,持续收缩子宫平滑肌,进而起到止血效果。有研究发现,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可协同增效,获取较佳的治疗效果[8-9]。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前列腺素(PG)-F2衍生物,其主要成分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既往临床采用的PG类药物进行对比,15-羟脱氢酶可减弱其灭活作用,与其他缩宫素制剂比较其半衰期较长,可明显提高生物利用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米索前列醇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具有更为理想的收缩子宫平滑肌与止血的效果,用药后,因PG物质在人体组织中分布广泛,可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上的收缩蛋白,促进缩宫素受体分泌,进而发挥一定的止血效果[10-11]。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经肌肉注入人体3 min后即可发挥作用,15 min达血药浓度峰值,可明显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联组总有效率高于二联组,且分娩时、产后2 h时、产后24 h时阴道出血量少于二联组,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可预防性治疗产后出血,减少产妇分娩时及产后出血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三联组产后24 h血清MDA水平低于二联组,PLT及血清D-D、Fib、CAT、SOD水平高于二联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预防性治疗产后出血可有效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加速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微循环,抑制腺苷转化酶作用,进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陈小宁[13]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宫缩乏力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可减少产后出血量,调节机体凝血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