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配合耳穴贴压对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疼痛和肠胃功能的影响

2023-11-02 13:01马菁商文娟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5期
关键词:腕踝针肠胃胃肠功能

马菁,商文娟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肿瘤外科,江苏南京 210029

胃肠癌属于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老年胃肠癌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各重要器官功能衰退,对手术牵拉及麻醉耐受性降低,术后存在疼痛及胃肠动力紊乱等情况[1-2]。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及肠胃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采取西药治疗,因患者术后肠胃功能受到不良影响,其疗效受限。中医治疗在肠胃癌患者术后康复方面具有特殊地位。腕踝针作为一种中医特色镇痛方式,通过皮下浅刺纠正局部阴阳失衡,疏通脏腑和经络,使气血运行通畅,兼具镇痛作用,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研究[4]表明,耳穴贴压同样具有调节机体腑脏,行气活血的作用;耳穴附近分布者丰富的神经丛,耳通过这些神经丛与腑脏、四肢及身体器官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穴相对应的反射区域,可调节迷走神经活性,实现治疗目的;此外,刺激耳穴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发挥镇痛作用,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具有独特的效果[4]。但目前腕踝针和耳穴贴压对老年肠胃癌术后镇痛及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胃肠癌术后患者,观察其对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旨在为老年胃肠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提供新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拟进行手术的老年胃肠癌患者7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纳入标准: (1)患者年龄>60岁; (2)经过病理学检查证实,且择期行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者; (3)存在肠胃功能不全; (4)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以上全部标准的病例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 (1)对本研究治疗方法不耐受者; (2)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3)术后生存期<3个月; (4)合并电解质紊乱等影响肠胃动力的疾病者; (5)术后需使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者; (6)施针或耳穴贴压部位存在皮肤破损者。具备以上任意1项者不纳入本研究。本研究经江苏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施行(批号为20200615)。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术后处理: (1)对照组患者采取耳穴贴压治疗。耳穴贴压方法:施穴部位常规消毒,按压寻找耳穴附近敏感点,贴压0.5 cm×0.5 cm王不留行籽胶布。用每4 h或感到疼痛时,对耳穴压贴处轻轻按压5 min,力度以出现酸、麻、热及轻度疼痛为宜,按压5~3 min/次, 4~6次/d。(2)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腕踝针治疗。腕踝针治疗方法:术后当天加用腕踝针进行镇痛。腕踝针操作方法:选取双侧上1、上2,或者双侧下1、下2。选用0.25 mm×25 mm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号为20162200970, 0.25×25 mm×100支),针尖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后皮下缓慢平行进针,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进针深度约23 mm,胶带固定针柄。留针30 min,根据患者需求适当延长至1~2 h,最长不超过24 h。期间进行耳穴贴压,操作同上。2组均连续治疗7 d。

1.3观察指标与方法(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5]对患者术前(T0)、术后24 h(T1)、术后48 h(T2)及术后72 h(T3)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从“无痛”到“剧烈疼痛”分为0~10个等级,计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2)疼痛介质水平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 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于-80 ℃温度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对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品牌为上海酶联,批号为20210206)、 P物质(substance P, SP)(品牌:上海酶联,批号: 20210308)和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 5-HT)(品牌为上海酶联,批号为20211016)水平进行检测。(3)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评估:分别对比胃癌组、肠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饮食恢复时间。(4)不良反应: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人数×100%。

1.4临床疗效参照《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7]评价疗效。痊愈:大便已解,腹胀消失,大便性状、次数正常,无恶心呕吐,肠鸣音3~5次/min。显效:大便已解,大便性状、次数正常,稍有恶心、呕吐,肠鸣音2~3次/min。有效:大便稀、少,能自控,腹胀减轻,稍有恶心、呕吐,肠鸣音1~2次/min。无效:腹胀无缓解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大便未解,肠鸣音0~1次/min,仍需胃肠减压。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理分期及疾病类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2组VAS评分比较2组T0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在T2和T3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分)

2.42组患者血清β-ep、SP及5-HT水平比较治疗前, 2组患者血清β-ep、 SP及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S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血清β-ep、 5-HT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β-ep、 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血清β-ep、 SP及5-HT水平比较

2.52组胃癌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胃癌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胃癌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2.62组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肠癌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时间比较

2.7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中恶心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中头晕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P=0.643)。

3 讨论

因手术创伤、术中暴露牵拉肠及创伤造成炎症因子释放等因素影响,胃肠癌术后常见肠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及术后疼痛。术后胃肠功能受限,引发严重腹胀,排气排便延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尤其在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下,会加重患者肠黏膜供血、供氧不足,减弱肠胃消化吸收及肠道生理蠕动功能,抑制胃肠比内脏性神经分泌,损伤肠黏膜屏障,增加患者肠内感染风险[7]。术后疼痛可引起全身的应激反应,易增加老年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等一系列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临床肠胃功能术后恢复治疗,以恢复肠道蠕动为主。西医治疗多采用潘立酮等胃动力药剂,结合禁食禁水、肠胃减压等保守治疗,有助于恢复紊乱的胃肠功能。但是潘立酮经胃管注入治疗起效缓慢,且药后易增加肠胃负担,临床使用受限。中医认为术后胃肠功能不全属“腹痛”“腹胀”等范畴,胃肠癌手术作为外来性创伤,损伤人体元气,紊乱血脉经络,导致气血运行阻滞,机体阴阳失衡,腑脏功能失调,胃肠气机升降失常,后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8-9]。而术后疼痛主要分为3个方面:手术牵拉损伤致内脏痛,创口炎症因子释放致痛及腹部切口痛。中医认为术后病变切除部位经络受损,气血阻滞导致瘀则不通,不通则痛。临床预防术后疼痛以术前神经阻滞及术后麻醉镇痛为主[10-11]。为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及麻醉风险,中医镇痛也是胃肠癌术后镇痛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足踝针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患者胃肠癌术后疼痛,促进肠胃功能恢复。

耳穴贴压于术前一天贴神门、胃、脾、皮质下,以提前干预止痛。中医学认为耳穴、经络及脏腑关系密切,给耳穴微小刺激能够对脏腑起到远端调节作用。耳神门穴位于三角窝内能够缓解平滑肌痉挛,兼具镇痛、安神作用。耳胃穴具调中焦、和胃、理气降逆等作用,能够缓解胃痉挛,减轻腹痛具有调整胃肠。肝穴可平肝利胆、健脾和胃;脾穴可健脾益气、和胃通络;皮质下能够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且有类似神门穴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12-13]也表明,耳廓分布着丰富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神经分支,刺激耳廓穴位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有效地调整紊乱神经递质,促进内源性阿片类物质释放,产生镇痛的作用。腕踝针将人体腕部及踝部分为6个纵区、 24个针刺定位点,分管各区脏腑及身体区域。腕踝针通过皮下浅刺留针使皮肤感受器产生电位差冲动,经过皮-络-经-腑-脏,由皮及脏,依次推动体内气血的运行,疏通气血经络,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14-15]。同时降低交感神经的活动,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实现两者的平衡。从而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气,排便,缓解腹胀[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2及T3时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胃癌患者及肠癌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进食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提示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减轻肠胃不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现有研究[18]表明,以针刺激活人体镇痛系统是腕踝针镇痛重要原理之一,血清β-EP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机体受到应激时血液中β-EP释放增多以发挥镇痛作用。SP是一种人体常见传递痛觉的神经递质,由三叉神经元细胞合成,参与痛觉的传递,能够提高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19]。5-HT作为镇痛物质,参与痛觉、情绪等调节,能够提高机体疼痛阈值,延长疼痛潜伏期[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β-EP、 5-HT水平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S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贴可提升血清β-EP及5-HT释放,抑制SP活性,缓解疼痛。推测其机制可能在于腕踝针刺激皮下神经末梢信号传导,增加大脑皮质层及神经突出内-5-HT表达,提高机体疼痛阈值[22-23]。调控神经递质SP水平,抑制神经中枢疼痛信息的传递,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体液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性疼痛。

综上所述,腕踝针及耳穴压贴联合治疗,在缓解老年胃肠癌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效果良好,且能够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术后疼痛。受研究样本量限制,本研究对老年胃肠癌疾病类型对腕踝针选穴及、滞留时间,对耳穴压贴按压时间、次数及力度选择均尚未进行深入探讨,今后尚需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腕踝针肠胃胃肠功能
The role of intestinal flora on tumorigenesis, progression,and the efficacy of PD-1/PD-L1 antibodies in colorectal cancer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清肠胃多吃10种食物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调理肠胃,自灸也有效
请保护好我们的肠胃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