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添
摘 要: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近年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是腐败多发领域。以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为例,由于农村集体合同存在低价包、“冤大头”合同、长期包和合同不规范等问题,造成集体资产资源流失,村集体守不住“钱袋子”,阻碍了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针对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突出问题,平和县推广“四定一督”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村集体清产核资“三会一公开、五人联签背书”制度,以“不怕问题多”的工作理念,深入到“深水区”进行清理整治,扎实把合同清理整治工作推向新高度,将整改措施制度化、长效化。
关键词:农村集體;承包合同;资产资源;清理整治
中图分类号:F321.1;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3)03-0045-03
0 引言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全境面积2309.57 km2,2021年常住人口45.3万人,辖17个乡镇(场、区),是原中央苏区县、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来通过山地资源开发种果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目标,2022年全县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达4.85万hm2。村集体尝试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1],2023年全县通过深入到“深水区”进行整治,实行“五联签”工作法,县乡纪委跟进监督,截至5月底,全县共清理村集体合同2614份,较去年清理整治合同增加629份,已整改问题合同312份,已追缴263.53万元。
1 存在问题
通过审核,发现农村集体合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拖欠承包金。截至2023年5月底,共清理拖欠承包金合同570份,金额683.47万元。(2)超法定年限。耕地承包超法定期限(二轮延包年限为2028年止)107份;山地承包期限超法定年限(法定期限最长70年)18份。(3)“冤大头”合同。如存在合同约定到期乙方对标的物投资进行折价归还条款、到期果树折价补偿归还或按比例分成等,村集体存在“冤大头”等条款不规范合同214件,造成合同到期村集体无法收回资产资源现象。(4)程序不合规。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集体为了响应省市扶贫开发号召,特别是农村集体山地“谁种谁有”政策,农民上山开发种果,造成村集体山地资源流失[2]。《村民组织法》规定,村集体重大事项村民代表会议有2/3以上的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然而审核村集体合同多数未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意见。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合同存在签订不规范、要素不全、条款不明等问题,部分责任和义务未明确,造成农村集体利益受损[3]。
2 原因分析
2.1 清理整治不到位
现任村干部对于前任村干部主持处置的合同,在清理整治工作中存在不愿意、不敢理的畏难情绪,顾虑多,造成资产资源被侵占、低价包、无合同等现象出现[4]。
2.2 未建立约束机制
因以前低价包合同签订时未有相关依据或价格指引,部分合同条款约定期满对乙方投入进行折价补偿归还,且经有关部门公证,造成村集体没有能力收回集体资产资源[5,6]。
2.3 制度不健全
由于原来承包合同未对资产资源处置统一制定低价、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合理年限,以及约束条款,造成农村集体合同低价包、权力包。
3 路径探析
2022年8月以前,平和县推动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工作虽初显成效,但仍存在基层数据虚报瞒报、口头合同和部分个人合同村级掌握不全等问题,全县合同清理数只有1985份,未能达到整治预期效果。为深入开展“深水区”整治,进一步将“三资”清理整治工作落实落细,从2023年4月起,创新推行分阶段、分步骤“五联签”工作法,层层压实责任,做到清理整治与监督同步进行,明确工作责任,全面推动“三资”底数摸清摸实摸到位,增强村集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3]。
3.1 宣传部署造氛围
2023年初,由县政府、县纪委全面部署“三资”清理整治工作,要求各乡镇动员各村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做到“三会一公开”,宣传发动“三资”清产核资,全面部署清查资产资源工作,层层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清理整治政策要求,对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未处置、侵占资产资源行为、低价包、权力包、关系包等进行全面清理填报。通过开通镇级举报电话、设立镇村举报箱、发布公告、宣传车、微信群、印发材料等宣传方式,营造浓厚整治氛围,提高群众积极参与意识,撬动“深水区”问题整治。组织参加会议每人一表填报《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反映表》并签名,汇总后公示7天,接受村民监督。如山格镇通过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清理到期合同及征地终止合同100份,芦溪镇山岗村增加清理1份水电“卖断”合同。
3.2 “五联签字”摸实底
在前期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工作中,根据底数清单和部分群众反映,农村集体“三资”数据摸底存在不清、不实等问题,直接导致清理整治工作不彻底。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整治工作,从2023年4月起,推行分阶段、分步骤“五联签”工作法,切实提升镇、村责任感,保障“三资”底数真实性,确保清理整治工作实效。落实“五人联签背书”,即《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反映汇总表》由村党组织书记核实无误后签名上报;镇包村领导、分管领导下沉一线,对反馈情况复核签名后交由镇党委书记、镇长审核签字;经村党组织书记、包村领导、分管领导、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五人“签字背书”后,才能录入“三资”监管平台并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通过“五人联签”数据汇总,截至2023年5月底,全县清理村集体合同较去年多629份,“三资”清理整治摸底工作取得实效。如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大溪镇村集体增加76份资产资源承包合同,芦溪镇东槐村增加1份果园承包合同。
3.3 依法依规审合同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及上级有关部门规定,2018年11月之前山地承包期限一般不超70年,耕地承包一般不超30年;2018年11月—2022年7月,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原则上村集体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年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收益,防止寅吃卯粮[7];2022年8月以后,原则上各村的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期限应与村党组织、村委会任期相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审核:审核合同是否超过法定年限。资产资源核算年亩承包款、投资合同投资分成情况、固定资产(厂房)核算年平方承包款,到期本金是否无偿收回;同一标的不同合同承包金比对,分析是否存在低价包、权力包。重点审核合同条款期满收回或续包是否按比例分成、期满是否无偿归还村集体、是否办理林权证、期满继续承包条件等约定处置方法;审核是否存在“冤大头”合同。合同面积是否真实,如无面积、无四至、无面积有四至、面积用“约”等合同条款情况。审核合同法人是否签名、是否有见证书、审查合同村民代表会议等情况,做好相关记录。
3.4 明晰问题抓整改
坚持以“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导向,督促各乡镇在抓好问题合同整治的同时,更注重治本和预防,边整改边探索[8,9],着力从个性问题中找出共性问题,以“不怕问题多”的工作理念,从“面”上问题挖掘“根”上的原因。2023年以来,在整治过程中促进问题合同由初期539个、中期570个,到目前920个,县农业农村局针对各村(居)情况表进行梳理汇总列出问题清单后,及时将920个问题返回到乡镇,逐个明确村级处置责任人、乡镇级处置责任人,按照分类处置及处置时间要求,压紧压实问题整改工作责任,逐个问题逐项整改。同时,按照“边整改、边总结”的原则,举一反三,研究治本之策,將整改措施制度化、长效化,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如芦溪镇树林村等5个村发包给某个企业5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合同,共拖欠承包金43.76万元全部收回。
3.5 跟踪督导促推进
由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抽调人员跟进督导“五人联签”工作落实,重点对全县16个乡镇(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问题,开展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分析,每个乡镇选择4~5个村开展专项督导,深入剖析“三资”领域存在问题,罗列各乡镇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汇总督导情况后报告县纪委监委,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处置,推动点上问题即知即改,面上问题强化职能部门深化风险防控[10]。同时,各乡镇纪委全程同步跟进各村资产资源交易[11],每月核查“三资”清理清单台账,及时上报乡镇,杜绝“小微权力”任性妄为。
3.6 问题整改再细化
以“不怕问题多”的理念,督促乡镇在问题合同整治期间,对于新发现的问题继续填报,边整改边发现问题,促进问题在乡镇级化解[12];对于难以解决的合同案例,需县里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县农村集体“三资”整治工作专班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律师进行解决。截至2023年5月底,全县已收集乡镇上报案例16个,相关问题11个,由县“三资”整治工作专班小组逐步细化协调解决。
3.7 平台监管再跟踪
有关村集体合同、资产、资源数据录入《漳州市“三资”监管预警平台》,做好合同承包金收缴、承包期限到期提前预警管理,包括合同文本、承包方身份证、催款通知书、承包金上交凭据、招投标过程、会议记录等相关信息,做到一宗一册一档内容录入,确保预警平台监管有效。县乡反馈平台监管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3.8 “四定一督”推治本
平和县通过“三个中心”建设,建立“四定一督”机制,即定底价、定年限、定程序、定约束条款,县乡纪委全程监督;该机制内容上做到做法公开、价格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责任公开等“五个公开”[13],方式上做到会中议、群里晒、墙上亮、掌中看等“四个公开”;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管理制度》《乡镇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流程》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合同》范本要求等,有效从根本上解决低价包、权力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
4 结语
一年多来,平和县推广“四定一督”工作机制,把合同清理整治工作推向新高度,深入到“深水区”进行清理整治,按照“边整改、边总结”的原则,以“不怕问题多”的工作理念,分类清理、区别对待、客观处置,举一反三,研究治本之策,执行“五联签”工作法,清理问题到位,整改措施有力,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常伟,顾海英. 基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厘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23(4):2-29.
[2] 黄晓懿.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与优化建议[J]. 山西农经,2023(9):65-67.
[3] 林元城,杨忍,葛语思.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传导机制[J]. 规划师,2023,39(5):12-18.
[4] 喻小倩.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8):33-36.
[5] 杨波. 农村土地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低碳世界,2023,13(4):136-138.
[6] 王恬恬.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西农经,2023(6):69-72.
[7] 程晨. 法治乡村建设视域农村土地确权法律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2023(4):97-98.
[8] 李春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变革与发展[J]. 农业经济,2022(12):93-94.
[9] 许建忠. 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措施分析[J]. 山西农经,2022(23):82-84.
[10] 邓志铭. 民族地区农村土地纠纷的诉源治理研究——以湘西民族地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3):148-150.
[11] 雷芳.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2022(11):90-93.
[12] 黄海英. 农村土地确权中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研究——以内蒙古D旗为例[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13] 张安录.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中国故事: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J].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11):135-138.
(责任编辑 罗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