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②,负笈不远③险阻。每言:“人而④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⑤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⑥,暗则缕⑦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
注释
①任末:东汉学者、经学家和教育家。②常师:固定的老师。③不远:不怕路途遥远。④而:若,如果。⑤刻:划。⑥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⑦缕:捆扎。
感悟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任末勤奋好学的形象特征,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任末说得好:“人而不学,则何以成?”即人不学习,靠什么取得成就呢?结尾“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的感慨,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意义——修身明智。
端正学习态度。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任末自创学习条件:“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是什么让他如此忘我地学习呢?渴望,对知识的渴望。而只有秉持不畏艰难的求学态度,才能将这种渴望进行到底。
讲究学习方法。任末好学,且有方法。“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说明他深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要领;“非圣人之言不視”则体现了他有选择地阅读。
请你思考
宋濂和任末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共同困难?他们分别是如何克服的?请结合两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供稿 河北 潘喜凤)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