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华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与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教材的主要内容打造立体化单元学习群,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文章从实践发展的视角出发,简要分析立体化学习单元群的应用逻辑以及构建原则和要点,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教学中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及应用方式,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化教学;学习单元群
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强调了课堂教学的立体性,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旨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构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他们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以及学习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以此完善数学教学体系,并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发挥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共同提升,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高质量发展.
一、小學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应用逻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传统的单元授课模式相比,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与应用具有鲜明特点,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整合教学资源,达到优化课程结构的目的.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新颖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新课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并能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有利于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形成.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价值,教师应对它的应用逻辑进行分析.首先,这里的“立体化”指的是课程结构,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整合单元主要内容,以多元化的途径加以呈现,形成高效的授课方法.其次,教师应综合考虑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最后,在落实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为切入点,凸显单元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二、构建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原则与要点
(一)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掌握教材主要内容,重新梳理各个知识板块,对其进行分类、补充与重构,使核心素养贯穿于每一个单元.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资源整合的科学性,教师应深入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全面了解,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重新制订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以构建情境、问题驱动等方法完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保证立体化单元学习群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才能发挥出此种模式的最大价值,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效果.另外,构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也需要教师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能力的结合点,结合他们的基本学情设计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此保证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应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中,通过激励性点评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
(二)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要点
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落实“为学而教”方案,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主.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途径,让每个人都能根据单元学习群的具体内容进行自主研究,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学生愿意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另外,教师要调整授课手段,采用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全面呈现单元学习内容.第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营造开放、活跃、愉快的班级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吸引更多人投入学习中,拉近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第三,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应意识到“教”与“学”的关系,通过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实践活动、完善评价环节的方式践行一致性原则,保证立体化单元群教学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以此推动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实践应用
(一)课前整合阶段
根据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要点,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打破教材中章节的限制,结合新课标和班级同学的基本学情整合教学资源,在遵循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构建的基本原则之上,确定最终版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认真备课,深入挖掘课本中的重要信息,明确学生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以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在课前阶段要重新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将三个章节的内容合并起来,以此确定单元学习群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准备阶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需要结合教学方法准备好本节课所用的道具,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在选择教具时应秉持多元化的原则,借助色彩鲜艳的卡片或玩具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需要根据重新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制作课件,并准备好不同图形对应的卡片,将各种类型的卡片用于导入环节,使学生知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另外,在学习画垂线时会用到三角板,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工具,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虽然本单元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是在带领学生学习画垂线和平行线,认知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时,教师可以适当渗透它们的面积公式.因此,教师也要准备拓展表格供学生自主研究,将面积公式插入到课件中:三角形面积=底×高÷2,即ab÷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ab;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a+b)h÷2.以此便完成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教学的课前准备.
(三)课堂实践阶段
1.课程导入环节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最终的教学成果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提高对导入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原本单调的文字信息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认真配合教师下达的各项指令,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教学活动的顺利落实做好铺垫.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提前准备好的例题:9+9+9;0.6+0.6+0.6;5+0.5,引导学生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很快便有学生举手回到:9+9+9=9×3;0.6+0.6+0.6=0.6×3,而5+0.5不可以改成乘法算式.完成基础训练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三个算式:(1)3.5×5;(2)5×0.18;(3)0.7×100,要求学生说一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研究.接着,教师继续追问:“以0.8×3为例,除了三个數相加,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经过合作探究,有的小组提出了不同意见:0.8元=8角,8×3=24角,24角=2元4角=2.4元.教师在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其他小组也纷纷发力,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以此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导入环节便意识到本课的主要内容在于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通过探索具体的计算方法促进思维的灵活发展,保证导入环节的有效性,对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教学的开展起到积极影响.
2.课堂讨论环节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法,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了解到更多的解决方案,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知识理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互动问题时,必须与单元学习群的内容有紧密关联,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将之前学过的内容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中,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下顺利解决问题,发挥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最大价值.
3.知识巩固环节
要想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本质上加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加多元的练习机会,在实践中锻炼知识运用能力,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另外,为了满足班级中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教学,完成基础性题目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向更高难度的问题发起挑战,在广泛练习中夯实基础知识,对单元学习群的具体内容形成全面且深刻地认知,凸显此种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
以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为例,基于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指引,学生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能够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为了夯实基础知识,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例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问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用两种方式解答.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组内成员积极发言,介绍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得出最终结论:
而后,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利用方程解决具体问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以此提高学习效果.例如,两地间的路程是455km.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经过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8km,问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可以根据上一题的思路,将未知数设为x,也就是假设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68+x)3.5=455,解得x=62,以此顺利解决问题.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方程的相关知识,且能够利用它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环节
在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随堂检测成果进行多个维度的点评.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具体形式上也要做出改变,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学点评的方式进行,要求全体同学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学习群的具体内容,根据自身的掌握情况做出评价,并针对小组合作中搭档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每名学生都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构建立体化单元学习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为了充分发挥此种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等多种因素,通过课前导入、课中实践以及课后评价环节渗透单元学习群中的重难点知识,呈现立体化运用,以此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打造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生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2(34):52-54.
[2]李胜利.小学数学立体化单元学习群的构建与应用[J].教师,2022(34):33-35.
[3]韩淑君.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天津教育,2022(33):28-30.
[4]刘金.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5):84-87.
[5]谢欢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3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