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三块钱一根的炸淀粉肠,本质上是火腿肠,其对应的淀粉含量不可能达到10%以上,而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却在16%以上,水含量在60%~70%之间。换言之,真正撑起一根火腿肠的,不是淀粉,而是肉和水。
既然如此,肉含量也不低的火腿肠为啥吃着就是淀粉感,没有肉味?这与其充满“科技与狠活”的制作过程有很大关系。
首先,火腿肠的内馅需要经过高速斩拌,在斩拌机每分钟6000转的速度下,肉块被打成肉泥,肉的脂肪部分更是被打到非常细小,这算是火腿肠口感發生本质性变化的开始,因为我们几乎吃不到一块完整的肉,或者说肉粒。
其次,火腿肠制作过程中有一步比较特殊:乳化。在高温加热下,肉泥里的碎脂肪仍有再次重聚的可能,所以,需要采取乳化技术使其能够稳定地、均匀地分布。
乳化所用的“乳化剂”就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提取通常需要把瘦肉“打成”肉酱,在很高的盐浓度才能提取出较多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一部分负责吸附到脂肪颗粒的表面,一对一防止脂肪颗粒重新融合;另一部分则在加热的时候互相交联,形成一种互相连接的网状结构,把脂肪颗粒固定下来,防止聚集。这也极大影响着火腿肠的口感,一般来说,这种凝胶网络的强度越大,火腿肠就越弹牙,反之则软绵。
最后,灌装的肉馅还要用115℃以上的高温进行蒸煮杀菌,这也导致肉馅里的肉蛋白质过度变性,肉的纤维弹性变差,火腿肠仅存的肉味也被“消灭”得七七八八。
由此,火腿肠华丽蜕变为我们所喜爱的“淀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