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3-11-02 06:28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于艳玲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0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技能

文/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于艳玲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工匠精神作为衡量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成为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有职业学校1.12 万所,在校生超过2915 万人,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产教联动,提升专业素质,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注重德育实效,将培育工匠精神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

一、调查研究

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笔者对某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获取途径、素质水平、环境因素四个维度[1]。

问卷回收后共有236 份有效问卷,对调研数据整理后借助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各年级学生总分分别为10.34、13.56、13.81,总体得分较低,一年级与二年级差距较大,二年级与三年级差距较小。

将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获取途径、素质水平、环境因素得分均值进行对比。从认知水平来看,年级越高,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越高;各年级学生工匠精神获取途径的平均得分偏低,且分数与年级成正比;二年级学生素质水平和环境因素平均得分最高,达到峰值,从二年级之后开始下降,毕业班学生环境因素平均得分甚至低于一年级。将三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相比较,P 值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二年级和三年级比较,P=0.411>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图1 不同年级学生各因素均值对比图

从调研数据来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水平也越来越高,大学二年级工匠精神培育效率最高,从二年级到学生毕业期间,效率略有减弱,在素质水平和环境因素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积极响应职业教育改革号召,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校企合作、“1+X 证书”制度等,结合课堂和实践双渠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培育氛围,搭建工匠精神教育平台,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水平和素质水平显著提升。其次,当学生进入三年级时,面临毕业和求职双重压力,其更注重自身技术技能和求职技巧的习得,忽视了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工匠精神培育效率放缓。第三,用人单位注重毕业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工作经验,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缺乏量化考核指标,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职业导向与高校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不契合,毕业年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提升缺乏动力,导致工匠精神水平的提升不明显。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机遇。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提升。《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2]。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工匠精神带来了契机,高职院校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模式不断升级,人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人们对产品的设计理念、文化寓意及做工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对“私人定制”商品情有独钟,这都离不开各行各业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能工巧匠[3]。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挑战。儒家文化注重人文教育,轻视实业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院校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无法与综合性大学相提并论。企业对工匠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加器重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业务人员或销售精英,广大技术工人受这种狭隘价值观的影响,难以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

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缺乏改革创新理念。职业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迫切希望晋升为综合性本科院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或者与其他职业院校合并,或者归于本科院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丢失本身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初衷,对工匠精神的教育追求被不断干扰,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4]。

工匠精神在企业的渗透不够,难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在进行招聘或考核时注重工作实绩,缺少对职业精神的考量。学生面临毕业和就业,对标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和招聘企业的考核标准,逐渐减弱对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视,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人才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与国家对技能性人才的要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5]。

(三)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优势。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工匠精神同样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6]。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理想和道德的德才兼备的人,从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看,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都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基础,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谈不上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职业教育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知识基础。

培养工匠精神与高校立德树人使命一脉相承,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在高职教育中,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应设置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的教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引导,促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理想,为培育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劣势。学校培育体系存在不健全的现象,未能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合理融入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同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程度不一,培育水平有高低之分。从师资方面来看,高职院校教师“双师”比例不足,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知识的传授以课堂讲授为主,容易出现“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的现象,难以将工匠精神在实践中直观展现给学生,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育成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形式比较单一,且多是职业院校主动迎合企业,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够,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从高职学生角度来讲,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大多是因为成绩不理想,以实现就业作为学习目的,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难以沉下心来,追求职业精神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学校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转变教育观念,进行价值转向,开阔发展视野,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具体工作任务之中,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融入校风校纪建设、办学理念深化和治校方略规划之中,贯穿于制度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各环节。从制度上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的通道,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又满足工匠人才持续学习深造的需求,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国工匠。

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积极转变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观念,优化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社会环境。从国家、行业、企业各个层面提升工匠的社会地位,保障工匠人才的薪资收入,增强广大技术技能人才的荣誉感、尊严感和自豪感,社会公众对工匠人才进一步认可,工匠精神得到各行各业的推崇,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二)创新产教融合形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高职院校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育才的教育模式。从学生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提供教学设施设备、指导学生技能实践,再到进行教学和技能评估、学生毕业资格审核,企业全程参与学生教育引导,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工匠精神,培育和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企业选派有教学能力的职业技能讲师担任学生技能课教师,学校推荐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和技能进修,双方共建共享资源、实现产教融合发展,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在整个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实习求职的全过程,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全方位保障,真正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工匠人才[7]。

(三)建立健全工匠制度,弘扬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制度化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实施提供了根本保证。首先,积极探索新的工匠培养模式,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机制。统筹考虑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学历联动认定制度;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贯通办法,针对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亟须的行业紧缺人才,制定特殊学制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工匠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相贯通,真正实现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双促双赢。

企业在招聘时应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准入指标之一,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建立完善公平的奖励激励机制,保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凭精湛的技艺和钻研的精神获得相对公平的收入保障,得到社会应有的尊崇,让工匠群体在工作中能够保持一颗工匠初心,在工作中保持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技术、锤炼技艺,精益求精[8]。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以来,职业教育步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应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有梯度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打通职教升学“断头路”,完善“人人都能出彩”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规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 年,“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为适应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应积极推进与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教育接轨,实现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目标,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促进产教融合、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9]。

四、结语

培养大国工匠,职业教育责无旁贷。职业院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既具备较高政治素质、职业精神、个人品格等核心素养,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技术技能水平的新时代工匠人才,践行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服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助力教育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