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补理论下的岭南岛屿型古镇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象州县运江古镇为例

2023-11-02 08:08高海鑫梁晓慧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古镇历史空间

高海鑫 梁晓慧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等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越发重视,2008 年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19年6 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将运江古镇中的红星街、红光街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2 年,区党委办公厅和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1],保护传承工作全面融入广西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区内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而不断推出政策支持。

广西区内有一处具有岭南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价值高的运江古镇,但目前古镇内的公共空间的发展已经滞后于民生发展的需要,一直未得到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古镇的主要聚集场所已经消失或被遗忘,公共活动空间杂草丛生。笔者对运江古镇实际情况的考察发现,其传统建筑风貌已严重破损,因此笔者认为应更注重其传统空间布局、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精神文化内涵等保护传承。

1 相关理论概要

1.1 织补

“织补”,可以理解为修补物体原有的缺损或损坏处以达到弥补的效果。这个概念最早被著名的建筑和城市历史学家柯林•罗引入到城市建设中,在他的著作《拼贴城市》[2]中,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柯林•罗在设计活动中引入了“织补”城市肌理的概念,注重新旧建筑之间的连续性,提出了新建空间与历史空间的关联性。织补理论的应用,将使城乡建筑更加和谐发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乡建筑历史文化遗产。

1.2 国内外织补理论的探索过程

19 世纪,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理论来论述修复和拯救城市片段和城市文脉,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就是“织补”理论。从20 世纪开始,对“织补”理论的研究成为显学,柯林•罗《拼贴城市》[2]、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3]等书籍相继出版。中国国内“织补”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城市织补与更新,有不少学者对“织补”理论进行了研究,如表1 所示。

表1 国内在“织补”方向研究理论探索历程表

1.3 织补原则

织补理论原则,首先,从复原型织补入手,寻找地图、卫星图、县志等了解古镇公共空间的原有布局,对其破碎肌理、周边自然环境等进行修复,最大化还原古镇曾经的烟火气息。;其次,从再造型织补入手,对公共空间的街区结构、建筑形式、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进行改造,保留其重要的功能属性,将现代生活需求作为考虑的重点。最后,从适应性织补入手,兼顾现代建筑使用功能和历史文化精神保存,既可以增加公共场所,也可以建设新建筑。

笔者通过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发现织补理论方面以岭南岛屿型古镇公共空间为主的探索思路并不多见,设计创新点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第1,古镇公共空间方面。将“织补”理念带入传统历史古镇公共空间,从行为活动、功能需求和空间关系研究传统历史古镇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第2,古镇建筑肌理方面。深入了解其当地地域文化特色,最大限度保留古镇建筑肌理设计;第3,滨水空间规划方面。建立多种横断面覆盖造型,休闲与河流生态环境营造相结合,保持良好的河流防洪蓄水能力,创造更加友好的水道和水上活动公共空间。

1.4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等相关领域,公共空间在狭义层面上是指街道、广场等人们日常生活的区域或室外场所。运江古镇的公共空间(图1)作为当地人居空间的一种展现形式,其蕴藏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可让人们对传统技艺、精湛技艺以及人文情怀等古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了解。随着经济发展,公众开始追求满足意识文化相关需求的公共领域方面,保护城市传统文化。

图1 运江古镇公共空间(来源:作者自摄)

2 运江古镇背景

本文案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北部的运江古镇,位于柳江河与罗秀河交汇处下游,现有2000 多年历史,总面积约800000 m2。运江古镇因在古代水路上的重要地位而闻名,是广西历史上重要的商贸重镇之一,也被称为“柳江名埠”。古镇鸟瞰形态是罕见的江心孤岛,由于其便捷的水运地理位置优势,一直兴盛了上千年。运江古镇保留了清末、民国初期商埠的建设格局和千年历史遗迹,有千年老街、古码头、骑楼、粤东会馆、甘王庙等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展示了象州地域独有的岭南岛屿型古镇风貌。

岭南岛屿型运江古镇其优势主要有以下3 个方面:第1,资源独特,景观空间保存良好。运江古镇旅游景观空间尚存破坏,但原真性和完整性得以保留。周边水域视野开阔,内部古街空间连续,地域特色鲜明,美学观赏价值高,区域锁定效应明显[4]。第2,人文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运江古镇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古镇融合了客家、壮族、船人、石刻、木雕等多种文化[4]。第3,生境优良,自然人文相得益彰[4]。沿江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美不胜收,田园风光、山峦、历史建筑和植被错落有致,古镇的自然、文化、生态被完美保留。

3 古镇研究策略

3.1 运江古镇现存问题

3.1.1 水文环境破坏,防洪能力薄弱

运江古镇由于历史原因,包括陆上交通的兴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外移等,运江古镇传统航运的龙头地位逐渐被取代,这导致了古镇的日渐颓败。2019 年运江镇人民政府印发了《柳江河运江镇河段防洪救灾应急预案》(运政发〔2019〕7 号),指出当地柳江水位达57 m 时,运江古镇将被洪水围困孤岛,且在近10 年形成了每2 年出现1 次的规律。运江镇是象州县水灾最严重的灾区,因此防洪、防涝迫在眉睫。运江古镇因其独特的岛屿型孤岛环境,管理不足,防洪能力弱,被江水冲刷驳岸主层松动,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种植困难,岸边满是茅草,使江头景观效果黯然失色。

3.1.2 巷道风貌断裂,公共空间模糊

古镇风貌色彩单一、天际线单调和缺乏植物调节导致了环境单调、缺乏活力和舒适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古镇环境的追求;巷道空间分配混乱和古镇中空间边界不严格,由于公共空间被随意占用,古镇的空间出现了碎片化现象;古镇缺乏休闲活动场所、健身器械运动空间、儿童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也没有民宿等游客居住休憩场所,这些都限制了居民和游客的活动范围和体验感,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多样化、丰富化古镇生活的需求。

3.1.3 历史文化断层,特色逐渐消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古镇整体形象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独特古镇民宿和文旅古镇开始涌现[5]。此时运江古镇公共空间规划的发展不符合时代需要,运江古镇的历史记忆已经斑驳不清。运江古镇建设之初,祠堂的位置是第一位,其他建筑围绕祠堂分阶段分散,可见对祖先的敬意。目前,由于受到了社会经济利益和投机思想的影响,古镇的宗法礼制和传统文化已经逐渐减弱,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急需强化。

3.2 运江古镇研究方案

运江古镇公共空间设计需要重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在整体空间构成上,改善传统街道面貌;在空间结构尺度上,复兴传统公共空间;在历史文化传承上,实现其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弘扬;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创造和谐、情态丰富的人文公共空间。需要植入的织补理论原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缺损肌理的原真性修复;另一种是用全新的材料和图案重新创造破损的纹理。这些原理可应用于运江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规划和设计策略(图2),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运江古镇重新焕发活力和魅力。

图2 古镇研究策略框架(来源:作者自绘)

3.2.1 驳岸生态修缮,防灾防御设计

运江古镇的独特岛屿形态和历史印迹表明,滨水区是古镇的命脉,为古镇提供了灌溉、运输、排水等便利设施,为了保持古镇河道的良好防洪调度能力,需要着手整治驳岸生态,并通过构建多元驳岸形态、融合休闲与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连续慢行网络等方式来创造出丰富的亲水空间[4]。

3.2.2 民俗文化织补,设计特色空间

整合运江古镇历史人文资源和民族民俗,丰富古镇历史文化内涵,在保持古镇核心区空间形态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如:加强岛内道路、垃圾场等方面建设;增加广场、休息休闲平台等方面建设;增加街头绿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等方面建设。通过充分挖掘和扩展历史人文内涵,向人们展示运江古镇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人文风情。

3.2.3 古镇肌理织补,延续空间记忆

岭南岛屿型运江古镇的历史、人文、风俗、文明展示都依赖于中轴古街和环岛岸线景观带。因此,保护和发展中轴古街和环岛岸线景观带,不仅是保护古镇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提升古镇形象和吸引人群的需要。通过古镇千年老街等重要公共空间建筑情节的更迭,唤起当地居民对运江古镇历史文化的记忆和内心深处的自豪感,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新塑像,使运江古镇空间环境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景观特色。

4 结语

本文结合织补理论深入剖析岭南岛屿型古镇公共空间案例的背景、阶段、途径、表现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织补理论在岭南岛屿型古镇公共空间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岛屿型古镇的特殊场所性、环境性和人文性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织补理论在古镇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其与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更加适合人居的公共空间。因此本文根据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原则,寻找能够实现古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岭南岛屿型生态环境管理、满足受众行为需求之间“共赢”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案。

猜你喜欢
古镇历史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新历史
千年古镇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