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公共建筑的共享性及开放性
——以韶关市翁源县创客艺术交流中心为例

2023-11-02 08:07吴少贤胡诗文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19期
关键词:翁源县架空层艺术交流

吴少贤 胡诗文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是“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九仙桃之乡”“中国兰花之乡”和“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当地客家民居独具特色,有广东客家围屋中独一无二的、按周易八卦文化和客家文化融合的古建筑蒽岭“八卦围”等[1]。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城市建设水平不高,鲜有既能承载市民公共休闲娱乐活动,又能成为城市名片的高水平建设项目。翁源县创客艺术交流中心项目旨在当地建设一座开放性的“公民建筑”,即“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利益、倾注人文关怀,并积极为现代探索高质量文化表现的建筑作品”[2]。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用地西侧紧临城市道路,与道路之间存在约3 m 的高差,其他三面皆处于山体公园的环绕之中,并且可直接眺望东面公园水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 万m2,地上5 层,局部4 层,并设置一层地下室。主要建筑功能包括库房、创意展示区、艺术交流区、对外服务大厅和办公区等。

2 设计构思

场地现状绿树掩映、生机盎然,茂密的树木和丰盛的植被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仿佛置身绿色海洋。如何将建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在表达建筑属性的基础上增强景观性和艺术性,是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作为翁源县的公共文化建筑,如何挖掘建筑的趣味性及吸引力,激发市民对公共建筑的探索欲望,实现聚人、留人的目标,增强建筑的社交属性,是设计的另一个切入点。

2.1 增强建筑的景观性与艺术性

基于项目独特的地理位置,主要从以下3 点来增加建筑的艺术性,实现建筑与周边景观的互融互通:第1,推敲建筑的比例及形态,选择亲和的尺度及富有艺术感的造型,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外观,使建筑成为公园的视觉焦点。第2,采用轻巧通透的维护结构,模糊建筑室内外的界限,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使它们相互辉映,营造出一个和谐统一、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景观。第3,翁源县无气候意义上的冬季,因此在建筑底层设置开放的架空层,既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又与周边景观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城市空间[3]。

2.2 挖掘建筑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公民建筑”追求的是文化特质和动人的意境,是文化的感召与心灵的触动,而不是简单的视觉冲击[4]。创客艺术交流中心的主体使用人群,不仅是创客及艺术工作者,同时也是周边的社区居民和山体公园的游客。在建筑中置入共享开放空间,能够让更多市民可以广泛参与到建筑中。

设计将从场地中穿越而过的登山步道与底层架空空间结合起来。顺着登山步道的空间指引,创客艺术交流中心成为公园游览的途经点,各种市民日常活动及艺术中心的对外展示、交流活动将在此交汇。科技感十足的交互式智慧设施与架空层的景观设计相结合,使建筑具有响应性,与周围环境、人群产生互动,增加趣味性。在创客艺术交流中心的闭馆时段,这个24 h 共享开放的空间也将成为活跃的文化广场,潜移默化地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

3 设计概念—蘑菇屋

基于对场地的初步印象,设计采用伞形结构将3 个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圆形体建筑支撑起来,展现出轻盈漂浮的建筑美感,同时在首层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在外部形态上,这3 个饱满的圆形结构体犹如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蘑菇,消隐在山体公园中,如图1 所示。

图1 创客艺术交流中心鸟瞰图(来源:作者自绘)

在内部空间上,圆形元素得到进一步强化,流动的内部空间、开阔的交流平台、优美的屋顶花园均围绕中央的圆形庭院依次展开。同时,“蘑菇屋”的设计概念也是当地特色与建筑设计的结合。翁源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蘑菇的生长,蘑菇产业是翁源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翁源县多次举办蘑菇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体验蘑菇相关的文化和产业。因此,蘑菇可以说是翁源县的特产之一,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蘑菇外形的创客艺术交流中心,不仅融合生态,表达了对优美场地的尊重,而且在建筑首层及内部创造了多维度的共享开放空间,让公众走进自然,在浑然天成的蘑菇屋中进行交流与休憩。

4 建筑设计

4.1 形体生成

本项目在功能上分为交流中心和办公区两部分,在形态上采用方形与圆形体量相结合,将主入口及办公区、报告厅沿西侧城市道路布置。首先,根据场地情况设置广场式大台阶消化城市道路与用地之间的高差,并采用体块镶嵌的手法细化办公区,形成一个较为合理、高低错落的沿街界面。其次,用地东侧采用3 个相互咬合的圆形体量,使交流中心与自然环境融合,弱化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界限感。底层采用两层通高的架空设计,打造向市民全天候开放的交互式共享空间。最后,在建筑内部置入绿化庭院及通高中庭,增加室内空间的丰富感。

4.2 立面设计

在面向城市道路的西立面上,采用虚实对比的设计手法。底部报告厅及服务大厅分别位于主入口的左右两侧,以白色外墙压花涂料为主要材料。白色压花涂料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涂料,可以在涂抹过程中形成压花效果,使墙面呈现独特的纹理和图案。与普通涂料相比,白色压花涂料具有更多的立体感和艺术性,而且具有耐久性更佳和易于维护的优点。上部办公区以轻盈通透的Low-E 幕墙为主,层间设置横向铝板,既增添了外立面细节,又节约了玻璃幕墙的造价。

东侧立面紧邻公园景观,底层架空外露的交通筒采用仿木纹铝格栅外包,充满韵律感。上部采用两层通高的竖明横隐玻璃幕墙,使建筑外立面更加纯粹,弱化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界限感。东侧效果图如图2 所示。

图2 东侧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4.3 功能布局

建筑主入口面向城市道路设置于西侧,因为本项目用地较为紧张,且用地与城市道路存在约3 m 的高差,所以并未在建筑主入口前方设置开阔的大广场,而是结合之字形坡道及花池、大台阶等元素,在入口前方设置了一个共享休闲的立体广场,既衔接了场地高差,丰富了建筑的立面形象,同时也在主入口界面营造了一个具有独特场地记忆的城市开放空间。内部办公区门厅及出入口则设置于南侧,与主入口互不干扰。

首层集中设置交流中心及办公区入口门厅、库房、设备用房和服务大厅等,其余区域均为与周边环境互融互通的开放架空空间。2 层为200 座报告厅、配套服务用房和展区等,而3 层及4 层主要为艺术交流区与配套服务办公区,5 层为内部办公区与接待室,各层之间通过高效便捷的竖向交通衔接为一个整体。另外,设计利用场地地形高差设置了半地下停车库,减少了工程土方量。

4.4 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分为底层架空的灰空间与室内空间。底层架空层为两层通高,架空空间的开敞面累计长度不小于架空层周长的40%,空间开阔舒适[5]。为了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增强建筑的漂浮感,建筑专业与结构专业紧密配合,尽量减少首层架空层柱子的数量,最终在建筑体量边缘采用最大约7 m的悬挑跨度。

中部的圆形庭院,为架空空间带来自然采光及绿化景观。市民可以在共享开放的底部架空层举办各种娱乐和文化活动,如音乐演出、艺术展览、庆典活动等,也可进行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如户外聚餐、举办派对或户外讲座等,为城市居民的文化交流、生活品质和社会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架空层中部,设计结合室外庭院设置了螺旋坡道。该坡道通过在室内4 根圆柱上设置异形牛腿,并从牛腿上悬挑而出,整体造型纯粹轻盈,宛如雕塑般环绕于庭院中间,同时也成为空间衔接的载体。市民在架空层,可沿着螺旋上升的坡道,进入上部建筑空间。室外庭院顶部采用喇叭状的女儿墙,与圆形建筑相呼应。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延续蘑菇屋的设计概念,营造既契合翁源县“兰韵之乡”的文化气质,又适合不同人群的艺术空间。首层主入口为两层通高的中庭,室内设计提取大自然树木及蘑菇元素,营造一个自然、活力、简洁的空间。在色彩上,以纯粹的白色为主,木色作为点缀。将原有结构受力构件与室内装饰构件相统一,在主入口门厅左右两个圆形结构柱上,设置木色的伞状装饰铝板,从地面延伸至天花。天花上设置圆形灯槽,灯光从伞状铝板之间的间隙倾洒而下,犹如洒落在林间斑驳的阳光。

在主入口对面,沿着中庭边缘设置两层通高的隔断墙体,墙体造型犹如竹简般,不仅增加了主门厅的文化韵味,也使门厅在空间上有了对景的效果。在隔断背后的室内小中庭内,临台阶设置通高的书柜,巧妙利用楼梯处的建筑空间,丰富空间效果的同时也寓意着“文化”与“时间阶梯”的碰撞。建筑2 层及3 层主要为艺术交流大厅,大厅天花呼应建筑形体,采用木色铝通天花,从中央圆形庭院中放射开来。围绕圆形体量外侧,设置了270°的开敞室外平台,为市民提供了半室外的交流及观景空间。4 层屋面设置绿化屋顶花园,不仅丰富了建筑的“第五立面”,使建筑与公园更加融合,也为市民提供了另一个层次的休闲开放空间,体现了还地于民、多维共享的设计理念。

5 结语

本项目通过场地设计、建筑形态、功能布局及室内空间等多维度的融合设计,构建出一个满足情感需求、造型设计、建造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公共建筑。尤其是底层的共享架空空间,使创客艺术交流中心与山体公园在景观视线及空间关系上相互渗透,打造出轻盈开放的“城市客厅”,从而使创客艺术交流中心成为市民心向往之的文化场所以及翁源县新时代的城市名片。

猜你喜欢
翁源县架空层艺术交流
翁源县“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现场认捐1006万元
北方地区架空层空间设计研究
陈秋梅: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
新冠疫情后的人居景观升级方法探讨
——从居住区架空层景观入手
柳寅泽,致力于促进中韩文化艺术交流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研究
廉江市文联参与高校艺术交流
翁源兰花发展前景分析
架空层墙体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及加固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