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銮珠
(海南大学 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1]。2019 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课程思政的路径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统一[2]。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任务要求[3]。而2022年1月,《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终稿的完成,更为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优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4]。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科学理念,借助周详规划与设计、卓有成效的实践加以推进[5]。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却存在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体系和模式不够完善、思政资源缺乏等诸多问题,亟须优化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6]。
海南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部省合建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7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在海南大学工商管理系专业教师中发放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3份。其中男教师22名,女教师31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同时随机抽取9名教师参与访谈调查。
表1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39.62%的教师认为当前普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一般,28.30%的教师认为不太显著。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49.06%的教师认为将思政元素引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比较重要,24.53%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关于工商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学生产生的正向影响中,教师们选择排前三名的是“培养道德修养”(75.47%)、“增强爱国主义情怀”(73.58%)、“促进价值引导和价值塑造”(67.92%)。
在日常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否有意识地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41.51%的教师选择“偶尔”,52.83%的教师选择“经常”,表明大部分教师都已主动有意识在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在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选择上,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以点带点(71.70%)和点面结合(22.64%)的方式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例如,“薪酬管理”坚持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技巧化、案例库化。“微观经济学”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挖掘本土案例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在情景模拟中强化实践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消费观。“国际商务导论”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与建设成就,增强学生对海南的自豪感与热爱之情等。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更倾向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5.47%)、“中国模式实践案例”(69.81%)、“职业素养教育”(49.06%)、“相关行业领域国家战略”(47.17%)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方面,73.58%的教师选择“引入国内外热点时事案例”,58.49%的教师选择“对社会热点新闻的讲解”,52.83%的教师选择“联系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可见工商管理课程思政要凸显学科专业属性,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行业领域国家战略,深入实践、关注现实,培育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如表2所示,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因素,超过一半的教师选择“形式是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师综合素养与个人魅力”“融入的路径是否为学生接受”“课程思政内容是否契合专业课程内容”等。
表2 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因素
对于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时存在哪些困难,有45.28%的教师选择“缺乏课程思政授课经验与技巧”。访谈中发现不少教师主观上有意识做课程思政,但缺乏课程思政的相关经验与技巧。对于课程思政的定义、内容、范围的把握还不够清晰,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对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也一头雾水。有个别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看法过于狭隘,认为政治性观点或鲜明的思政内容不好融入。有个别教师反映案例挖掘不知道是否合适,无法确定能否引起学生共鸣。
对于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时存在哪些困难,有41.51%的教师选择“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访谈中教师们反映课程思政的难度因课程而异,有些课程比较容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会计专业课程有天然优势,财务要求独立、客观、公正,依法合规,这些思政元素能自然融入课程。但有些课程如“公司治理”“商务英语”等课程本身难以挖掘思政元素,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难以融合,教师无法从常规的教学案例中挖掘思政元素,或者选取的案例与课程融合度差。
对于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时存在哪些难点,有32.08%的教师选择“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合理安排思政内容”。随着学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改革推进,专业课的学时不断在缩减。例如“基础会计学”只有48学时,光是讲授教材内容的时间已经很紧,每节课内容已经讲得满满当当,很难再抽出时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商务英语”本身教学任务就很重,课堂上要练听力、练口语、看文章、讲语法,时间实在不够用,除非找到的听力素材是爱国主义,否则很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教师觉得课程思政比较宏观、很难落到实处。使用原有的教材,需要教师们自己挖掘思政元素和寻找思政素材,难度比较大。访谈中,教师们反映思政元素难以找到。哪些知识点需要联系时事政治,哪些思政理论可与专业知识联系,心中没有头绪。让教师自己找思政素材,一方面对国家大政不熟悉,个别教师只知道一些媒体常见的口号式思政元素;另一方面是时间精力不足,本身教学科研的任务就很重。
首先,从校级层面上做好组织保障、课程大纲、师资建设、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统筹考虑与安排[7]。其次,要建立以学院为阵地、以学科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的全员动员模式,整合各专业资源,形成综合性、系统性、多样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内部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8]。最后,要遵循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结合海南大学校情和工商管理学科特点来推进课程思政。考虑到不同课程的思政元素蕴含量不同,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先进行试点,等课程培育成熟后再逐步推开成功经验,形成特色。
“在推进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过程中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的问题调查中,有50.94%的教师选择“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因此学校可发挥多部门的联动效应,建立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教师发展中心等多部门的协作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大课程思政的培训与宣传力度,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帮助教师明确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让教师们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内涵和内容;同时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思政的相关技巧和方法,激发其教学主动性,将原有的畏难情绪转变为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动力。
在调查中,有69.81%的教师提出“希望观摩优秀示范课程”,45.28%的教师提出“希望得到专家的深入指导”。因此学校应加强优秀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遴选,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发挥优秀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海南大学已经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页上公布了“薪酬管理”“微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等50门优秀思政示范课程,通过搭建课程思政学习交流平台,共同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专业课教师既要为“经师”又要为“人师”,对教师个人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专业课教师应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首先,教师要打破对课程思政的狭隘认识,多维度搜集课程思政素材;其次,要结合工商管理学科体系的特点来阐释思政,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家精神、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等有效融合,充分展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思政魅力;最后,通过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新颖方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感和学生的体验感。
1.围绕课程思政要求,系统开发课程思政配套教材。蕴含思政元素的教材是很好的教育工具,可大大降低教师们上课的难度。为保证教材开发的深度和适宜性,可成立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育学专家组成的课程思政研讨小组,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优势,共同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2.基于地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进行思政案例,着力打造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海南本土红色经典案例和海南大学校史校情中隐含的红色基因,如海南的“琼崖革命精神”“航天精神”“深潜精神”,以及海南大学“丹心耀南疆”的校本精神等。通过了解海南本土的红色印记和海南大学的艰苦创业史,可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爱党、爱琼、爱校之情和赤诚的报国之志,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首先,应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优秀示范课程立项、举办课程思政说课大赛、申报课程思政研究课题、加大课程思政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定期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研讨会,共同研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工作,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再次,定期举办课程思政专家讲坛,分享课程思政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做法,充分发挥优秀示范案例的辐射效应。最后,对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评比,遴选出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示范学院。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当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对海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针对教师们提出的现存困难与障碍,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从而为相关院校及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标准清晰、内容完善、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才能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