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科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
——以Y大学为例

2023-11-02 01:17杨文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工科行政学科

杨文彬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应用型专业,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全国各类高校中广泛设置。在经过初期的探索性发展后,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逐渐尝试构建符合自身特征的发展模式,实现特色发展。Y大学是一所省属工科类高校。Y大学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立于2003年,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设立于2005年,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Y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在探索专业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初步明确了构建特色专业发展模式的方向和建设途径。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工科类高校

本文对国内高校分类的标准主要依照各高校专业结构。而专业结构主要考量专业数量、各专业在校生人数和各专业教师数量等。根据上述标准,可以将国内高校划分为综合类高校、社科综合类高校、师范类高校、财经类高校、政法类高校、外语类高校、民族类高校、艺术类高校、体育类高校、工科类高校、医学类高校、农业类高校、军事类高校、公安类高校等类型。

工科类高校,也常被称为理工类高校,在成立初期其专业结构以工程类专业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工科类高校建立起相当数量和规模的非工科专业,但工程类专业仍占主体,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专业结构。

Y大学最初依托H大学的部分师资和在校生建立,1960年独立办学。Y大学符合工科类高校的基本特征,属于典型的工科类高校。

(二)行政管理专业

简言之,行政管理学科(Public Administration,也被称为“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及自身事务管理活动的社会科学学科[1]。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学科得以在中国大陆重建。从20世纪末开始,行政管理专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在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1 270所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下同)中,共有441所高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

(三)专业发展模式

所谓专业发展模式是指一所高校特定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科研类型等方面较稳定的特征。

一个专业发展模式的设计和构建,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设计和构建专业发展模式的首要因素。(2)学科自身特征。(3)所在高校特征。(4)专业本身因素。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因为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使得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讲,一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与其所在高校类型往往具有契合性。但具体到某一高校,又会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一定独特性。我们通过表1来比较一下国内几种代表性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

表1 国内几种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的比较

二、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受早期师资队伍、学科定位等因素影响,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与典型工科类院校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兼具综合型和工科型特征。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其早期发展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迫切需要转型。

(一)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

Y大学是一所工科类高校。但受早期师资队伍、学科定位等因素影响,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与典型工科类院校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反而与综合类高校相似。因此,我们把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称为“工科—综合型”模式(见表2)。

表2 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转型

(二)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其早期发展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实现。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本科招生规模较小,为每年30人左右。最初是一种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早期是比较成功的。第一届2005级30名本科生中,约60%的学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约15%的学生后来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在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没能持续下去。后来几届学生主要倾向于本科毕业后走向实践性岗位,考研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不断减少。尽管2012级以后学生考研比例升高到30%~45%之间,但从长期职业发展路径来看,后来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任职的学生比例仍不高。可以说,早期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实现。

2.早期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难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立之初专任教师为8人,多数教师学科背景并非公共管理学科。因地方高校专业教师编制核算很大程度上考虑本科生数量,因此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数量增长和结构改善缓慢。至2011年,专业教师有13人,但具有公共管理类学科背景的教师仍比较少。如此师资规模和结构难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

3.研究方法单一性限制了研究领域与研究成果层次。受早期教师学科背景限制,早期研究成果应用规范性研究方式比较多,应用实证性研究方式相对少。而研究方法单一性限制了研究领域,相应地限制了高水平成果的数量。

总之,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发展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迫切需要发展模式的转型。

三、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出发点与途径

专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也要考虑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特征、学校特征和具体专业自身特征等因素,先设定发展目标等基本出发点,再设计构建新发展模式的具体途径。

(一)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出发点

1.以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文科专业为目标。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单位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会议强调,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3]。自此,全国各高校陆续启动了新文科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类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学科渊源、学科属性等方面符合新文科特征。为此,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高水平新文科专业作为构建新发展模式的首要目标。

2.以提升办学层次推动专业发展。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路径与很多高校“先本科,后硕士,最后博士”的发展路径不尽相同。Y大学2003年先设立了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04年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2005年设立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10年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可以说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经验之一是以提升办学层次推动专业发展。今后这一经验将会继续被坚持,以建设高水平公共管理学科推动高水平行政管理专业发展。

3.以适度扩大规模推动专业发展。关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利与弊,学术界莫衷一是。但对具体专业而言,没有规模的适度扩大无法实现经费投入增加、师资队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招生规模成为限制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障碍。Y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最初每年招生规模为30人左右。在学校的支持下,从2012年起规模逐步扩大,近几年稳定在每年120人左右。以适度扩大规模推动专业发展也是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经验之一,今后将继续坚持以适度扩大规模推动专业发展。

4.以专业与所在高校的契合性推动专业发展。在构建高水平新文科专业的背景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目标包含了学科交叉融合。Y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要与Y 大学的整体环境相契合。这种契合既具有必要性,也具备可行性。(1)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契合性。Y大学在整体招生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精英化与大众化有机结合的模式,既培养一定数量理论研究人员的后备人选,也培养大量实践工作者。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学科特点使得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Y大学整体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契合性,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确保课程体系结构的契合性。Y大学作为一所工科类高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在课程体系上,呈现出实践课比例较高的特征。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与Y大学课程体系总体相契合,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确保科研方式的契合性。Y大学作为一所工科类高校,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应用性研究。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在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非常重视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Y大学科研具有契合性。

(二)构建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特色发展模式的途径

1.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精英化与大众化相结合,主要路径是:学生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引导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加强理论训练,参与科研活动,作为未来从事理论研究的储备人才;多数学生按照实践人才培养,在基本理论训练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2.构建特色师资队伍。综合考虑国家与社会需要、行政管理学科特征、Y大学整体环境和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早期师资队伍情况,未来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是:(1)建设教师角色分类机制。教师分为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教师、从事应用性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和主要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2)学科背景优化。在保障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师资的前提下,按照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不断充实公共管理学科背景教师队伍。

3.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在执行教育部关于本科课程总体设置和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基本指导原则的前提下,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探索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以下特色:(1)基础理论课程要“够用”。本专业开设了管理学概论、组织行为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等学科基础课,共计24学分,占总学分的15%(见表3)。同时开设公共行政学、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公共行政学原著选读(双语)、比较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共计17.5学分,占总学分的10.94%(见表3)。(2)实务型理论课程占据重要地位。本专业开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公务礼仪、电子政务原理、公务员制度与考试、市政管理学等实务型专业方向课程,共计44学分,占总学分的27.5%(见表3)。(3)实践课程要“开足”。本专业开设电子政务实验、社会考察、专业实习、专业综合训练、模拟面试、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共计20学分,占总学分的12.5%。此外,Y大学作为一所工科类高校,整体上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还设置了7.6学分的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4.75%(见表3)。总的实践课程学分为27.6学分,占总学分的17.25%。

表3 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4.吸收工科专业的教学理论与方法。Y大学作为工科类高校,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比较典型的工科类院校特征。例如,在教学中贯彻CDIO、OBE等教学理念,将项目式教学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这种环境为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发展提供了具有特色的参照系。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坚持人文社科类专业常见的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吸收工科专业的OBE等教学理念,吸收了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将进一步吸收工科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作为自身特色之一。

5.以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助力Y大学发展。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根植于Y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一方面要适应Y大学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自身发展为Y大学发展助力。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力领域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自身科研为Y大学开创新的研究领域。行政管理学科以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及其自身的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等非工科专业的发展能为Y大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产出新的研究成果。(2)为Y大学增添社科支持和人文精神。行政管理专业通过招收双学位和第二学位学生、开设校通识课等方式为工科专业学生开设课程,提供与工科专业知识不同的人文社科知识,为Y大学增添社科支持和人文精神。(3)为工科专业提供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咨询。从事政策研究是行政管理专业的长项,开展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研究,可以为Y大学各工科类专业发展提供战略性参考。同时,此种研究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有益探索。

结语

总之,在正确认知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行政管理学科自身特征的前提下,努力与Y大学的工科类高校环境相契合,坚持正确的方向,探索恰当的途径,Y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必将构建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政管理学科特征、与Y大学发展环境相契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猜你喜欢
工科行政学科
行政学人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