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小龟
进入大学后,我才知道大学和高中天差地别,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高中时,我一直是好学生,乖巧、友善,老师喜欢我,家长信任我,身边更是从来不缺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那时候,大家是志同道合的,目标都是高考,每天一起并肩奋战。或许是这个共同目标的存在,让大家忽视了彼此之间在家庭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而进入大学后,每个人的目标都不同了,学习只占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各方面的差异自然越来越明显。我身边的同学经常会约着一起去吃饭、逛街,还会组织各种活动,几乎每一项都是需要金钱投入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一度非常矛盾,因为随大流参加这些集体活动,就意味着我要花很多时间和钱,而这是我承担不起的。
每次面对别人的邀请,我都搜肠刮肚寻找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拒绝。不去参加活动的时间里,我不仅努力学习,还找了几份家教的兼职,靠兼职收入解决了生活费。但这样几周之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合群”了,总是形单影只。室友搞活动也不再叫我,她们在宿舍谈论的话题我都听不懂,很难插进话去。
主动不参加活动,和直接被忽略不被邀请参加活动,完全是两个概念,也会给我带来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从小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谈心,连课间上厕所都要和大家约着一起去的我,在大学里实现了经济方面的独立,可是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却一再加深。
有一次,一个室友善意地提醒我:“大学女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挺复杂的,你还是不要太特立独行,免得被排挤。你看我们隔壁宿舍的晶晶,她家条件也不好,但是她一直和大家打成一片啊。”
我明白她的意思,如果我繼续这样下去,很可能被孤立。有好几次,我真的想放弃自己的坚持,努力去融入她们。但是和父母视频时,看着视频那端父母额头上深深的皱纹,想想他们在太阳下劳作的身影,想想我寒窗苦读十多年就为了实现改变家庭命运的梦想,我还是觉得,我不想为了追求合群,辜负自己在心中许下的诺言,我不想这么随随便便地放弃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继续穿上用微笑和坚定铸造的“盔甲”,大步走向图书馆、自习室,走向我做家教带的学生的家中。
大二开学,我拿到了全年级唯一的励志奖学金,而有些曾和我一起拿助学金的同学,还在用助学金去支撑他们合群的生活。大三和大四,我再接再厉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平时的兼职收入就可以覆盖我的生活花销,所以奖学金都被我存了下来。刚毕业的时候,我就靠奖学金还清了自己的助学贷款。
我记得,在走过了最初那段难熬的痛苦时光之后,我就慢慢适应了那样的生活。
我不拒绝和室友交流,但是不会强迫自己去迎合她们的消费观,也不会为了随大流而浪费本该用来学习的时间。我渴望友谊,但是我已不惧怕孤独,甚至已经从独处中慢慢地感受到了自由的力量。原来,能够自由地去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竟是如此幸福!
而室友们也从我的努力中看到了我身上的闪光点,对我的选择表示理解。我们没法成为形影不离的亲密朋友,但我们是相处融洽的同学。
毕业之后,班里有人回到了家乡,顺利地开始了由父母安排好的安稳、富足的生活;有人在父母的资助下留学深造。而我,也依靠自己大学期间优异的成绩和不俗的表现,获得了不错的工作机会,如今已在大城市安家立业。
但是,当初为了合群而一味迎合大家的两个女生,一个回了北方老家,在县城续写父母辈的生活;另一个还在城市租房,为生活奔波。
有次出差时,和其中一个女生见面聊天,我得知她和大学时候天天腻在一起的同学已经鲜有联系了。她说:“毕业了,大家各自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生活圈子变了,交集没了,曾经的所谓友谊也很难维持下去。”看着她落寞的眼神,我不知道她是否后悔,在人生重要的求学时光里,为了追求合群,放弃了走自己的路。
大学四年,只是我们各自人生中的一段旅程。未来的路,大家各有方向,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千万不要为了合群而放弃属于自己的路,不然,毕业时,你可能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来路已丢,别人的去程挤不上。
我坚信势均力敌的友谊才能长长久久,而成为朋友的前提是尊重彼此的选择,能看到彼此的闪光点。
回望大学时光,我心中感慨无限。还好,那些年我没有一味追求合群;还好,我能认清自己的情况,不抱怨,也不妄自菲薄,始终认真地走自己的路!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样,唯有坚持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守得云开,闻到梦想之花绽放的芬芳。
感谢那段勇敢独行的时光,更感谢那段时光里孤勇的自己,默默承受着孤独带来的痛苦,不退缩不放弃,始终咬着牙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