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10月24日·霜降
据悉,古人以为霜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所以就把初霜时的节气取名“霜降”。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霜降时节,豺会大量捕杀鸟兽,一时吃不完,就陈列起来,如同人们祭祀时陈列供品一样;同时野草变得枯黄,树叶不断掉落;冬眠的动物也开始蛰伏在洞穴之中。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过后,深秋景象明显。自汉代以来,我国封建王朝便有着“秋后问斩”的司法惯制。传言在古人看来,处决犯人是代天行罚,“天罚”一定要遵循天意、顺应四时,否则就会招致祸患,而秋冬是万物肃杀蛰藏的季节,宜行刑罚之政。当然,另有一种说法是:此时处农闲之时,官府有机会动员更多的人到场观看,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更大。辛亥革命以后,“秋后问斩”也就成了历史。
对于中國人而言,“过节吃什么”这个事是永远不会变成历史的。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在清代,重阳前后人们就开始设宴,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兔,谓之“迎霜兔”;在闽南地区,霜降这天人们要吃鸭子;而在广西玉林,霜降这天人们习惯吃牛肉炒萝卜或牛腩煲之类的补食。当然,素食主义者在霜降这天也有得吃,霜降前后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在福建泉州,人们相信,霜降节气吃柿子可以防止冬季流鼻涕。
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
你知道下元节吗?它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节”,是我国古代除困解厄、祭祀祖先、祈福纳祥的重要节日,亦称“下元日”“下元”,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
《中华风俗志》有云:“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相传在农历十月十五这日,水官会下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录奏天庭,为人解厄,民众为了纪念他的功德,便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于是,就有了下元节。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旧时在下元节,道观常做道场,人们会祭祀祖先、持斋诵经,迎神灵下凡,好消灾弭祸。同时,人们还会用竹枝扎船,再糊上彩纸,将承载自身心声的彩船放到河中,希望它能顺水飘到水官那,以求得困厄的疏解和福报的到来。另外,在这一天,工匠还有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比如,北京地区的人们会做“豆泥骨朵”(用红小豆馅儿做成的“豆沙包子”)来度过下元节;江西分宜的农户常于此日做糍团、馒头,并馈送亲友,名为“过月半”;等等。
后来,因道教文化的一度衰落,下元节慢慢被人们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