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玲 周海渊
摘 要:“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下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前沿阵地,是“三全育人”改革的着力点,高校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推动“三全育人”工作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解读组织力和“三全育人”的内涵,着力提高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探索组织力视角下的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路径,加强党对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有效提升组织力,加强组织力综合能力建设,深化开展载体和平台建设。
关键词:“三全育人”;组织力;组织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014-04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重点项目“组织力视角的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A1160021006)。
作者简介:刘桂玲(1977—),女,满族,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海渊(1993—),男,硕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背景和内容
(一)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要以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1]。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是引领和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战略工程[2],高校院系实施“三全育人”,要建设好党员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这三大主要群体力量,同心协力,同频共振,实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教育进入重要的歷史转折时期,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新高度,扎实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工作,完善包括组织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如何运用组织力协同“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最大的组织整合能力,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研究内容
新时代下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使命,也是“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实践载体,在推动“三全育人”开新局增实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从组织力的视角研究探索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是把握院(系)党组织建设和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重点和关键,能确保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方向性和实效性。
本研究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和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南,聚焦“组织力视角下的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通过解读组织力和“三全育人”的内涵、分析提高院(系)党组织组织力和构建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目标,探索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方法和路径,以期在省级层面的宏观育人体系和学校层面的中观育人体系框架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着力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构建院(系)层面的微观育人体系。本文的研究框架包括院(系)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解读、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内涵解读以及组织力视角的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路径三大方面。
二、院(系)党组织组织力内涵
(一)组织力
组织力是指设计组织结构和配置组织资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领导者与执行团队在科学的组织运行结构中的合力,是领导者成功带领执行团队高效履行职责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3]。刘红凛从政治高度对组织力进行全面解读,认为组织力是党组织组织能力的总称,是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是对内与对外的统一,是个人与组织的统一[4]。颜俊儒、梁国平从广义狭义的角度分析,认为组织力分为广义组织力和狭义组织力,狭义的组织力是指基层党组织组织动员基层内外力量的能力,广义的组织力是指基层党组织的综合实力[5]。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组织力可以分为政治组织力和管理组织力。对一个政党而言,组织力主要是指政治组织力;而对高校而言,组织力主要是指管理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重提升组织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将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党在第一线的战斗堡垒,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动力不强的问题,为加快全国高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二)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高校院(系)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院(系)党组织组织力分为内部组织力和外部组织力,内部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师生党员素质和院(系)党支部建设成果上,外部组织力则是指领导力、群众凝聚力、院(系)号召力等外部影响力[6]。近五年,在学术界涌现出了许多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研究,例如,郝宇青认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它包括组织能力、动员能力、贯彻能力[7]。李小新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概括为六个方面: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8]。
高校院(系)党组织组织力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政治性、时代性和实践性。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否强,首先要看政治功能是否发挥好[9]。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帮助解决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是院(系)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加强新时代院(系)党组织培养,提升院(系)党组织政治领导力,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政治生活、强化组织职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知真懂。第二,夯实党的思想建设的根基。毛泽东同志将思想领导摆在重要位置,指出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通过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用学习武装头脑,以讨论统一思想,以理论指导实践,筑牢思想防线,提高“抗腐蚀”能力[10]。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刘少奇同志明确指出,群众路线是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工作方法和思想认识路线。这表明院(系)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增强院(系)党组织群众组织力[11]。第四,增强社会动员能力,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引导力。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踔厉奋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强大政治和组织优势,发挥对人民群众的激励能力和凝聚能力,保持强大的社会号召力。
三、院(系) “三全育人” 体系构建的内涵
(一)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组织育人纳入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
全员育人指育人的主体。关注“谁来培养人”的问题,注重育人主体的主体意识。主体主要包括学校的辅导员和老师、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学校各岗位的育人元素,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
全过程育人指育人的时间空间领域。关注“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形成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完整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系统建设各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有针对性、协同性、持续性的教育课程。
全方位育人指育人的载体和方式。关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探索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做到协调发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做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以关注育人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协同性为目标,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全育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和优化政策设计,科学谋划教书、教学、教育环节,全面推动“三全育人”新发展。高校应大力推动人才培养计划,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完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
高校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其内化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构建健康成长环境,创设愿景、形成文化、搭建平台[12]。明确辅导员、任课老师、班主任的各项职能,坚持言传和身教的统一。辅导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讲政治、讲文明的大学生;任课老师要做好专业学习和学术道德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班主任要发挥好班级这个基本组织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同时要求高年级同学兼任低年级的班级助理,以“过来人”的经验分享学习心得、成长感悟。扩大育人队伍,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育人教育的互补优势,全面提升育人工作。
“三全育人”具体任务主要包括四大方面。首先,完善领导体系。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强化和坚持学院党的领导,完善领导班子设置,保证职责分明,始终以学生群体服务为主。第二,构建落实体系。即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同时,保证教学与科研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培养教育者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水平,力争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健全保障体系,建立整合、监控制度。以制度规范育人过程,以反馈、诊断机制确保育人成效,构筑起高质量的“三全育人”保障体系。最后,改进评价体系,首先选取全方位、全角度评价指标。然后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同时,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监督作用,全面体现全员育人特点,包括监督检查评价和调查问卷反馈等。
四、组织力视角的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路径
加强新时代院系组织力视角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重在优化组织内外部的关系、组织结构和系统,最终达到优化功能的目的。
(一)加强党对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确保院(系)发展方向与高校发展目标的紧密联系,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践行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理念,提高院系组织育人的能力和质量,必须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把院系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院系“三全育人”的顺利构建,首要的是切实紧扣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营造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党委对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领导机制,做好组织育人工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提升党对“三全育人”工作的政治担当和能力,同时抓好党组织对“三全育人”体系建立的监督、实行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引领好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工作,形成全员参与、全时贯穿、全域协同的育人机制。
(二)建立健全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
实现院系“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落实责任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准确掌握院系各组织在“三全育人”体系的角色分工、角色定位,明确育人过程中的行为标准,完善“三全育人”体系责任制度。发挥院系育人优势,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现有的工作体系设计评估方式和数据来源,确保指标体系能够体现院系特色,符合院系实际。构建完整的“三全育人”评估指标体系,重在强化“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的监督考核机制、巡查纠误机制,形成全程化的组织力“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
(三)有效提升“三全育人”体系的组织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織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
院系“三全育人”体系要发挥整体功能,必须提升育人党组织、育人班级等育人体系的组织力,大力推进“三全育人”体系规范化建设,发挥育人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协调面向群众的多种服务。要明确政治定位,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好政治生态,防止“三全育人”体系出现弱化、淡化、虚化等现象,保证组织力以政治为导向,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四)加强“三全育人”体系组织力综合能力建设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提升学习八项本领,对于院系“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实施与运行,要解决“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必须培养“三全育人”体系组织力的综合能力,加强组织育人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要推动“三全育人”的话语体系的转化与重构,以话语能力建设带动育人能力提升,使思政之“味”如盐在水,加快话语体系的创新转化。
(五)深化开展“三全育人”体系载体和平台建设
院系“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要顺应新时代发展,按照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原则,建立网络化的平台和载体,宣传“三全育人”体系,实现“三全育人”在工作空间上的全面升级。要在“三全育人”体系中进行战略性拓展和优化,探索思政教育的“互联网+”新模式,将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互补,提高“三全育人”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J]. 人民出版社,2017,65(06):3.
[2] 张伟,陈怡琴. 高校院系多主体“三全育人”理念创新与实施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2020(10):3.
[3] 佟赤,孟舒阳,魏星,等. 高校党支部组织力内涵建设的思考——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10):34-36+41.
[4] 刘红凛. 政治建设、组织力与党的建设质量——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大新概念新要求[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7):74-79.
[5] 颜俊儒,梁国平. 乡村治理视角下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J]. 理论探讨,2019(02):145-149.
[6] 周振华,姬虹,余钟平. 新时代提升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9,39(01):91-95+114.
[7] 郝宇青.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逻辑[J]. 行政论坛,2018(01):16.
[8] 李小新.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J]. 光明日报,2017-11-27(02).
[9] 孙秀成. “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考察维度与提升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55-57.
[10] 黄相怀. 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2):4-10.
[11] 张峻,党晓庆. 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四个方向[J]. 党建工作,2019(01):88-90.
[12] 劉婧媛,齐成龙. 高校“三全育人”生态体系构建[J]. 北京教育(德育),2020(06):82-87.
(荐稿人:杨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