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3-11-01 04:51屈修翠戴宏王宇武晓雪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资助育人高校教育

屈修翠 戴宏 王宇 武晓雪

摘  要:劳动教育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养成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并且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意志、精神能够得到磨炼,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其中明确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将其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然而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贫困生存在明显的“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劳动中的勤俭、奋斗和风险的精神,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缺乏劳动精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可以让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这一部分接受资助的学生能够养成“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认知和习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培养勤劳、肯干的接班人,这本身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高校教育;劳动教育;资助育人;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010-04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在后续的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提升劳动教育工作成效。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提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将其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劳动教育的本质强调的是“劳有所得、劳有所获”,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劳动教育既可以完成资助育人,还可以借由劳动这一良好的途径和方式,助力高校大学生努力通过劳动获得成长和劳动报酬,高校也能因此完成全面育人,避免出现以往的经济资助后便放任不管的现象。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其次分析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的困境,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以期对具体的工作开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引导作用。

一、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国家和政府一直以来关心的重点,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整体向好,国家开始增大教育扶贫的力度,助力更多贫困学生都能完成学业,获得成长和发展。随着国内高校资助育人制度的逐渐稳定,资助目标实现了大半,但是育人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部分贫困生存在着明显的“等、靠、要”的思想忽略了自身的提升与发展。当代高校资助育人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具体来看,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以下几方面的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促进高校贫困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当前各类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提升,高校贫困生的教育工作亦应如此,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本身就是通过劳动不断获得经验和知识,在脱贫攻坚战中,劳动更是必不可少[1]。因此,促进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可以促使贫困生养成勤俭、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可以养成尊重劳动的优良品德。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同时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品质等方面的提升,符合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的融入还可以促使贫困生树立“劳动为荣,懒惰为耻” 的劳动观,在劳动中不断发现美,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拓展了资助育人的教育路径

国家对于教育扶贫的关注日益增加,教育扶贫资金连年增长,但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对于诸多高校贫困生来说,其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资助,这也是将资助与育人联系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期盼的是全面的帮助、全面的育人。然而,在传统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路径单一的问题,后续延伸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容易出现资助后不管不顾的现象,催生了部分高校贫困生的“等、靠、要”的思想和理念认知,不利于资助育人的发展和高校贫困生自身的学习和成长[2]。

将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可以为资助育人提供更可靠的路径和方式,并且资助与劳动的结合,也充分契合“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认知,高校贫困生的接受程度比较高。由此,高校资助育人的育人功能被大大增强,有利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三)提升资助效率

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长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我国高校对于这些贫困生的资助具有对应的标准,但是资助效能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数量指标表现出来的,具体还要参考资助效果、育人效果等。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后,可以大大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从而大幅提升资助效率,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效果[3]。

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师为主导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还可以为学校、为班级创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效率的提升,对于整体的高校教育工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面临的挑战

高校育人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长周期的工作,资助育人亦是如此,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自然也不能一蹴而就,二者不是简单的“1+1=2”。目前来看,国内高校已经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但是从具体表现上来看,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其中明确规定,高校需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在具体的课程内容规定上也进行了细化,开展劳动精神、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并且不少于16学时。而目前来看,各个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且稳定,融入资助育人体系,提升对高校贫困生的针对性劳动教育更是道阻且长,虽然距离文件颁布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是想要使其做到理想中的尽善尽美还是比较困难的[4]。目前来看,在实际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过程中,高校自身在劳动教育体系和资助育人配套制度等方面都不够完善,甚至影响到原有的劳动教育效果,这也是日后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例如,现如今很多高校在资助育人的劳动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着缺失,而缺少实践的劳动教育自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高校贫困生对其接受度也比较低,后续自然就陷入了不良循环。

(二)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劳动教育内容还需进一步挖掘

现如今的大学生普遍缺少劳动教育,对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也不感兴趣。基于这一现状,在具体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过程中,学校所设置的劳动教育内容过于简单,把劳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打扫教室、 校园卫生、 实训室卫生就是劳动教育,单一的劳动教育内容难以使得学生重视劳动,并且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劳动与收获之间的关系,使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劳动教育内容失去了意义,接受资助的高校贫困生也很难重视起来。因此,在日后的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过程中,应该将更多的符合“劳动创造价值”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获得资助,增强其劳动意识、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奉献精神。

(三)资助形式未能创新

目前来看,在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过程中,资助形式其实是比较陈旧的,多数情况下以奖、勤、助、贷、补为主,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短期内暂时改变生活困境,而以学生家庭内部为着力点的精准资助并未形成,反而因此资助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部分高校贫困生的“等、靠、要”的惰性思想。现阶段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过程,还需要对传统的固化资助形式进行创新,加强其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5],从而使得劳动教育真正成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劳动,是一个人一生的一堂“必修课”,对于高校贫困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并且由于高校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拮据,因此其比一般高校大学生更加需要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依据这一点,高校自身需要重视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促使二者形成合力,从而使得高校贫困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具体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注重厚植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高校开展自主育人工作要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在具体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高校不仅需要注重劳动实践内容、学习内容的融入,更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劳动价值观,促使高校贫困生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体会到劳动的价值[6]。

为此,高校在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定期定时组织接受资助的高校贫困生集体学习和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援引经典的铁人王进喜的案例:王进喜于1923年出生在甘肃玉门县赤金堡的贫困家庭,他父亲是中年得子,对他疼爱有加。奈何家庭太贫困,不能读书认字。并且在他6岁时,当时的玉门县发生罕见的灾荒,颗粒无收,有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在1960年,国家为了改变缺油状况,决定自主开采油井,打响了“石油会战”。作为“钻井闯将”的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马不停蹄赶到萨尔图车站,一下火车,直奔钻井现场,投入工作当中。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视频、图片、引申资料引入其中,帮助高校贫困生对“铁人王进喜”的案例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使每一个高校贫困生厚植劳动价值观。

(二)注重公益劳动育人

高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注重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但从现状来看结合得并不密切。其中一部分高校在资助育人的劳动中倾向于简单的劳动内容,比如卫生打扫等,以及设置勤工俭学的职位,包括图书馆服务等,然而这些劳动所能创造的价值并不明显,部分高校贫困生的认可程度也比较低。

因此,在日后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创造理应是一个重点,其中公益劳动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创造出来的精神劳动价值更具教育意义和作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此,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公益性劳动可以作为选择内容之一,同时将公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二课堂成绩单,使其劳动教育作用和价值更加全面地体现出来。

(三)挖掘劳动教育内容

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深挖劳动教育内容,促使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形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资助育人的劳动教育常态化。

例如,国内的农学类院校在高校勞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学院的作物栽培实训,促使劳动教育在融入资助育人体系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具体的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深入挖掘劳动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结合,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的专业教育工作进行服务,对于原本的教育工作是一种比较大的提升。

最后在深挖资助育人的劳动教育内容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更加关注高校贫困生的想法和认知,避免劳动要求和内容过于严格,超出学生劳动承载能力往往会起到反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国家对于教育扶贫的关注程度很高,同时教育扶贫力度每年都在增加,与此同时,提升教育扶贫的效果、质量和针对性也成关心的重点,其中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不同高校需要注重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来源,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之,高校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需求,把握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中的独特作用。只有实施有效路径,高校劳动教育才能真正融入育人工作之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军彪.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14(03):8-13.

[2] 严晓燕,姚春林,卢意.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资助体系路径探微[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2):36-38.

[3] 李晓檬,周琳.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资助育人体系路径探析[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1):13-15.

[4] 林文燕. 浅谈资助育人背景下高校受助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C]//成都市新津区教育局,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何飞名校长工作室. 教育:人之为人的生长过程——校长教育思想的凝练与践履会议论文集,2022:413-416.

[5] 方天宝.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资助育人的策略探究[J]. 池州学院学报,2021,35(04):134-137.

[6] 孙璐璐.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体系融合的路径探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63-64.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资助育人高校教育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