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先,李啸云,韩儆仁,李亚杰,姚彦红,范 奕,董爱云,刘惠霞,牛彩萍,李珍妮,马菁菁,李德明,罗 磊*
(1.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定西 743000;2.甘肃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作为中国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不仅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1-3],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土质疏松,土壤富含钾,气候凉爽,适宜马铃薯生长。据统计,2020 年甘肃省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63.8 万hm2,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1.8%[4],因此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农作物。
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脱毒种薯全覆盖,但在目前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瓶颈问题和潜在危机越来越突出,适合甘肃省生态条件、综合性状优良的加工专用型品种仍然缺乏,不能满足加工企业需求,因此,需要加快筛选和选育优质抗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进程,丰富品种资源,优化品种布局。本试验从国内外引进马铃薯新品种(系),以品种‘陇薯6 号’为对照,于2021—2022 年进行了优质抗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对各参试品种(系)的物候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抗病性、丰产性、抗旱性及品质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西北旱作区示范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为旱作区马铃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试验材料为12 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品种(系)名称及来源如表1 所示。
表1 试验材料Table 1 Test materials
试验于2021 年、2022 年在定西市农科院科研创新基地种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参试品种12 个,对照品种‘陇薯6 号’,行长5.7 m,行距70 cm,株距28 cm,5 行区,小区面积20 m2。2021 年前茬作物为党参,2022 年前茬作物为玉米。
试验期间试验地点的气象数据见表2(见下页)。
表2 试验期间气象数据表Table 2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the test
1.4.1 生育期
记载参试品种(系)各生育时期[5]。
1.4.2 出苗率
出苗后20 d 内,调查各小区出苗数,计算出苗率。
1.4.3 生理性状
株高:采用卷尺测量茎基部到生长最高点的距离。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地上部第二茎节直径。主茎数:由种薯从地下直接生长出来的茎的数目。并记载植株形态特性、块茎性状等[5]。
1.4.4 病害调查
分别调查各小区马铃薯早疫病[6]、晚疫病[7-10]和疮痂病[11-12]的病害情况。晚疫病:小区出现中心病株后,每周调查病株率,第3 或4 周调查病情指数。植株叶片出现晚疫病病斑即为病株。早疫病:现蕾期和收获前1 个月各调查1 次,调查方法同晚疫病。疮痂病:收获时每小区取100 个块茎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薯率。
按照下面的标准进行统计。0 级:无病;1 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5%;3 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 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 级:病斑面积不超过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0%以上。病株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公式见式(1)(2)。
1.4.5 二次生长块茎百分数
收获时每小区连续调查10 株,计算发生二次生长块茎百分数。
1.4.6 大中薯率
单薯质量50 g(含)以上为大中薯,收获时分级后称重,计算大中薯率。
1.4.7 比重
收获后1 周内用水比重法测定。每品种按大、中、小块茎比例,每小区取混合样品2.5 kg,在水温17.5 ℃条件下,分别称出空气中块茎质量和水中块茎质量,按公式(3)计算比重。
1.4.8 产量
各小区单收单测。
1.4.9 品质测定
收获时每小区选择长势一致的马铃薯5 株,块茎样品切成小块后使用匀浆机,测定各品种(系)蛋白质、维生素、还原糖含量[5],块茎干物质和粗淀粉含量采用比重法测定[5]。
1.4.10 蒸煮口味
收获后,每个品种(系)取中等大小块茎蒸煮,选择15 人进行口感评价。10 分制,1 分为最差、10 分为最优。计算平均分值后,口感≤3 分为差,3<口感≤6 分为中,口感>6 分为优[13]。
试验数据用Excel 2007 进行数据整理,SPSS 19.0 进行显著性分析。
由表3 可知,参试品种(系)生育期2021 年为93~125 d,2022 年为102~134 d,为中晚熟、晚熟品种。2022年较2021 年生育期普遍长,主要是因为在生长前期遇到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马铃薯未出现大范围开花,后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植株出现返青现象,生育期较2021 年延长。
表3 各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时期Table 3 Growth period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由表4(见下页)可知,2022 年受到持续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所有参试品种(系)出现了零星开花的现象,也导致后期地下部分结薯受到影响,‘天薯17 号’‘DSS-20’‘京张薯1 号’2021 年结实性分别为中、中、少,2022 年分别为少、少、无。与2021 年匍匐茎长短相比,2022 年‘天薯18 号’和‘京张薯1 号’的匍匐茎变长。
表4 各参试品种(系)形态特征Table 4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ested varieties (lines)
如表5(见下页)所示,2021 年参试品种(系)的出苗率为89.0%~100.0%,其中品种‘陇薯6 号’全部出苗,出苗率为最高;品系‘DSS-20’出苗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为89.0%。2022 年的出苗率为74.0%~98.7%,其中品种‘天薯18 号’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品种(系),为97.7%;品种‘京张薯1 号’的出苗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为74.0%。2021 年参试品种(系)的主茎个数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品种‘陇薯23 号’高于其他品种,主茎数为2.7 个,品系‘14W-3’、品种‘Z 品种’、品种‘天薯17号’和品种‘陇薯6 号’均低于其他品种(系),为2.2 个。2022 年的主茎个数较2021 年相比有所减小,其中品种‘京张薯1 号’高于其他品种,主茎数为2.7 个,品种‘Z 品种’和品种‘陇薯20 号’均低于其他品种(系),为1.6 个。2021 年参试品种(系)的株高为44.2~102.8 cm,其中品种‘陇薯6 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102.8 cm,品种‘Z品种’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为44.2 cm。2022 年品种(系)的株高较2021 年有所下降,为27.0~70.9 cm,其中品种‘陇薯6 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为70.9 cm,品系‘DSS-20’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为27.0 cm。综合分析可得,品种‘陇薯6 号’和品种‘天薯18’生理性状表现优异,而品种‘Z 品种’和品系‘DSS-20’表现较差。随着年份的推移,出苗率和株高的减小不仅与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关,也与品种退化有很大关系。
表5 各参试品种(系)田间性状Table 5 Field traits of tested varieties(lines)
由表6 可知,参试品种(系)薯块主要是圆形和卵圆形。2021 年薯块大而整齐,‘天薯18 号’和‘京张薯1 号’的裂薯率分别为6.5%和15.3%,‘Z 品种’‘DSS-20’和‘陇薯6 号’的二次生长块茎百分数分别为13.2%、15.3%、12.3%。2022 年薯块大小、整齐度不一,‘F1-1-42’‘天薯18 号’和‘京张薯1 号’的裂薯率分别为8.7%、18.6%和21.8%,‘Z 品种’‘F1-1-42’‘天薯17 号’‘DSS-20’和‘陇薯6 号’的二次生长率分别为18.4%、16.8%、8.3%、24.7%、22.6%。裂薯率和二次生长除与品种特性有关外,还与这两年的前期干旱高温、后期阴雨天气有关。
表6 各参试品种(系)块茎性状Table 6 Tuber traits of tested varieties (lines)
西北旱作区常见的马铃薯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卷叶病、疮痂病。2021 年9 月13 日对病害进行了第3 次调查,由表7(见下页)可知,2022 年较2021 年晚疫病和早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主要是因为2022 年干旱高温持续时间长,不利于病害发生。2021 年前茬作物是药材,2022 年前茬作物是玉米,药材和马铃薯有共同的病害,导致2021 年的疮痂病发生率较2022 年发生率高。
表7 各参试品种(系)主要病害调查Table 7 Main disease questionnaire of tested vavietses(lines)
由表8 可知,由于2022 年遇到了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参试品种(系)的产量较2021 年低。根据两年实验结果分析,‘14W-3’‘陇薯23 号’‘天薯18 号’‘DSS-21’和‘京张薯1 号’受到干旱影响后,2022 年产量较对照(‘陇薯6 号’)增产率比2021 年高,抗旱性较强。
表8 各参试品种(系)产量Table 8 Yield of tested varieties (lines)
表9 各参试品种(系)品质检测Table 9 Quality detection of tested varieties (lines)
2021 年各参试品种(系)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的品种为‘Z 品种’‘陇薯20 号’‘陇薯23 号’‘天薯18 号’,分别为23.72、23.52、24.65、23.92 g/100 g。2021 年淀粉含量高于18.0%的品种为‘DSS-21’,为18.42%。2022 年淀粉含量高于18.0%的品种为‘Z 品种’和‘DSS-21’,分别为21.25%和18.43%。综合两年的品质分析数据和口感蒸煮食味,品系‘DSS-21’两年淀粉含量都高于18.0%,适用于淀粉加工。‘陇薯23 号’和‘DSS-21’口感优,属于鲜食型品种。‘陇薯23 号’和‘天薯18 号’还原糖含量低于0.2 g/100 g,属于低还原糖型品种。
在西北旱作区,干旱缺水是限制马铃薯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会引起马铃薯产量[14-15]和品质下降[16-17]。马铃薯病害的发生导致种性退化[18]、品质下降[19-20]、产量减小[21-24]。因此本试验对引进的11 份马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品质、抗旱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评价分析。
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分析,品种(系)‘14W-3’‘陇薯23 号’‘天薯17 号’‘天薯18 号’和‘DSS-21’的抗病性较强。‘14W-3’‘陇薯23 号’‘天薯18 号’‘DSS-21’和‘京张薯1 号’抗旱性较强。通过品质分析,‘陇薯23 号’和‘DSS-21’口感优,属于鲜食型品种;‘陇薯23 号’和‘天薯18 号’还原糖含量低于0.2 g/100 g,属于低还原糖型品种;品系‘DSS-21’两年淀粉含量都高于18.0%,属于淀粉加工型品种。品种(系)‘陇薯23 号’‘天薯18 号’‘DSS-21’综合性状突出,既可作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也可在西北旱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优质抗旱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的推广应用,必将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