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外语教育对比研究①

2023-10-31 07:25:20南开大学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5期
关键词:博士点师资外语

南开大学 李 民

提 要: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的论述颇多,但不少是个人经验或主观判断,缺乏大规模数据支撑,对我国外语教育差异性的考察也相对不足。本文采用网络数据调查的方法,从专业、学位点和师资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的外语教育情况。结果显示:(1) 我国外语专业规模总体比较庞大,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其中各校基本均设有英语类专业,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专业也较为常见,专业设置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和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需求量次序基本吻合。(2) 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育差异显著,专业设置也呈现出一定的偏向性,英语教育(师范)和商务英语专业多由一般高校开设,985和211高校开设数量较少;985和211高校学位点、教师数量、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数量也显著多于一般高校。(3) 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育差异显著,其中语言类高校开设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医药类高校专业和学位点则数量显著偏少。(4) 尽管语种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如俄语专业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相对较少),但地域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地域高校在专业、教师数量、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数量等方面差异不大。

一、研究背景

外语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既是软实力也是硬实力,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与互鉴、文化交流与传播、区域协调与发展、民族文化水平与视野之提升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张绍杰,2019;蒋洪新、杨安,2021),为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全球合作等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戴炜栋,2019;蒋洪新、杨安、宁琦,2020)。建国70多年来,我国外语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从语种数量看,我国能够教授的外语语种有100多种,基本开齐了与我国建交的所有国家的官方语言(蒋洪新、杨安,2020)。从专业类型看,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更新,形成了“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外语+外语”等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张绍杰,2019)。博士和硕士学位点持续增多(胡文仲,2009;张绍杰,2019),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水平持续提升(张绍杰,2019),在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秋芳,2019)。

尽管我国外语教育已取得重要成绩,但仍面临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统筹规划(张绍杰,2019;蒋洪新、杨安,2021),语种设置不甚合理(张天伟,2021),与国家战略、地方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结合不够紧密(安丰存、王铭玉,2021;蒋洪新、杨安,2021),近年来非通用语种建设有一定的盲目性(张天伟,2021;徐锦芬、潘晨茜,2021);外语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东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较大(王文斌,2020;蒋洪新、杨安,2021);师资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高学历师资比例偏低(王守仁、王海啸,2011;王守仁,2017),教师科研能力整体不高,专业发展后劲不足(高惠蓉,2016;安丰存、王铭玉,2021;李民,2021;李民、王文斌,2021),等等。

外语教育的重要性已引起学界充分关注,但现有研究仍有以下不足:(1) 缺乏对当下外语教育现状的大规模数据考察。学界既有对外语教育的调查大多发生于十年前(如戴炜栋、胡文仲,2009;王守仁、王海啸,2011),有关数据亟待更新,既有结论是否仍然有效尚待进一步考察。(2) 对外语教育差异性的关注不足。目前对外语教育的考察以整体为主,对不同层次(如985、211、其它院校)、性质(如综合类、师范类、语言类)和地域(如华北、华东、西北)高校进行对比的研究尚不多见,不利于形成对外语教育的全面认识。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各高校公开数据,从专业、学位点和师资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我国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的外语教育情况,以期为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制定、外语教育改革等提供数据参考。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文旨在从专业、学位点和师资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现状,具体包括三个研究问题:

1)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和种类总体情况如何?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差异是否显著?

2) 我国高校外语学位点总体情况如何?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差异是否显著?

3) 我国高校外语师资总体情况如何?不同层次、性质和地域高校差异是否显著?

专业情况主要从专业数量和语言种类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学位点主要是指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师资主要包括教师数量、职称和学历三个方面。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笔者首先在教育部网站下载我国普通高校名单(计2 740所)。限于时间和研究重点,笔者将其中的专科、民办、中外/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等高校剔除,剩余827所。之后,笔者邀请7名硕士生和1名本科生到各高校外语专业所在学院网站(若大学外语单设成院/部,则合并统计)调查专职教师、职称、专业、学位点等情况,数据录入Excel备用。研究过程中笔者对数据做了进一步核查与修正。因部分网站无法登录、无相关介绍等情况(1)无法查阅相关数据的主要为体育类(如武汉体育学院)、艺术类(如广州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公安政法类(如湖北警官学院)以及部分医学类(如成都医学院)、地方综合性(如攀枝花学院)高校。,故将其所属院校从高校列表中剔除,最终689所高校纳入统计分析。

3.数据分析

笔者先按层次将我国高校分为985、211和其它高校三类(2)因“双一流”中的一流高校基本与原985高校重合,且985/211对学科建设影响深远,加之一流学科与外语专业整体发展关系不是很明显,故本文仍延用985、211和其它高校这一分法,这与安丰存、王铭玉(2021)的做法一致。,然后按性质将我国高校分为财经类、理工类、民族类、农林类、师范类、体育类、语言类、医药类、政法类和综合类10类,最后按地域将我国高校归入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和西南七大地域。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 26.0。当数据满足方差齐性条件时,本文主要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当方差不齐时,主要使用Welch方差分析法;事后检验采用Scheffe法。此外,本文根据研究需求,还使用了相关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

三、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情况

1.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和语言种类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我国689所高校共开设外语专业2 384个,校均3.46个(最少0个,最多101个)。其中,27所高校(主要为医药类、理工类等高校)未开设外语专业,占比3.92%。可见,整体而言我国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多,占比高达96.08%。

我国设置较多的外语专业主要包括英语[720,含英语、英语(师范)、英语(牛津)等]、日语(350)、商务英语(247)、翻译(203)等,具体见表1。这一调查结果与安丰存、王铭玉(2021)的结果基本类似: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语种的开设数量整体较多,教学规模较大。

若将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合并统计,则我国高校共开设英语类专业1 170个,占专业总数的49.08%。从分布看,在开设外语专业的662所高校中,仅有1所未开设英语类专业(吉林警察学院仅开设朝鲜语专业),开设英语类专业高校占开设外语专业高校总数的99.80%,英语类专业规模总体比较庞大。

可见,整体而言,我国高校基本上均设有外语专业,且英语类专业开设数量最多,开设外语专业但未开设英语类专业的高校仅占0.20%。这固然体现出英语类专业开设数量过多、占比过大的问题,但考虑英语的国际通用语地位以及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的作用,英语类专业数量较多也可能是现实需求的一种反映。据笔者所知,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对学生就业一直非常关注,若就业率低会缩小甚至停招该专业。英语专业如今规模仍然较大,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英语的巨大需求。另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数据(3)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我国开设的外语语种数量次序基本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较大国家的次序一致,也与戴曼纯(2016)调查的政府机构、企业及其它机构常用外语和紧缺外语人才需求量次序相吻合。

2.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和种类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情况对比

调查显示(表2),211高校校均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最多(5.80),985高校居中(4.76),其它类高校最少(3.09),不同层次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差异显著:Welch F (2,69.159)=5.759,p=0.005。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211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0.000),但211高校与985高校之间(p=0.596)、985高校与其它类高校之间(p=0.145)则差异不显著。

2)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专业种类情况对比

就语种而言,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对英语、日语、俄语、法语、翻译等专业的开设均较多(附录表1,本文附录26个表,请见《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官网),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就英语类专业而言,不同层次高校对英语和翻译两个专业的开设均较多,但商务英语专业在其它类高校的开设比例显著高于985和211高校,且差异显著:Welch F (2,112.439)=65.197,p=0.000。即,就英语类专业而言,不同层次高校开设的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数量差异不大,但商务英语专业在其它类高校开设的数量明显多于985和211高校。可见,985和211高校的英语专业更倾向于培养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人才,商务英语等实用型人才则主要由其它类高校培养。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英语教育(或英语师范)专业。我国明确设置英语教育的高校共76所,其中73所(96.05%)为其它类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设置与高校层次显著相关(r=0.116,p= 0.002),重点高校(即985和211高校)开设的数量显著偏少。考虑我国的外语教育规模以及外语师资的重要性,这值得警惕。实际上,国家相关部门已关注到此类问题,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的基础上,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设立师范专业。这将进一步推动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

3.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和种类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情况对比

从高校性质看(表3),语言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最多,校均28.15个,之后依次是民族类(3.87)、师范类(3.86)、综合类(3.76)、财经类(2.98)、理工类(2.37)、农林类(2.25)和政法类(2.18)高校;开设最少的是医药类(1.06)和体育类(1.00)高校。不同性质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差异显著:Welch F (8,83.634)=24.478,p=0.000(4)因体育类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无变异,故统计时予以删除。其它类似情况不再赘述。。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语言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p值均为0.000),医药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少于师范类和综合类高校(p值分别为0.022和0.015),其它性质高校间差异则不显著。

表3.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情况

2)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专业种类情况对比

就语种而言,英语类专业在不同性质高校中的开设数量均排名第一,日语、法语、俄语、朝鲜语等在不同性质高校中的开设数量也相对较多(附录表2)。

除财经类和体育类高校外,英语专业数量在不同性质高校中均排名第一,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开设数量也相对较多。此外,我国英语类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是财经类高校开设最多的外语专业;英语(体育方向)是体育类高校开设最多的外语专业;英语教育是师范类高校开设最多的外语专业之一;“英语+其它”(如英语+航空、英语+经贸)在理工类、民族类、医药类、政法类高校中的设置数量也较多。可见,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呈现出一定的特色性,不少高校能结合自身特点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专业方向。

4.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和种类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情况对比

从地域看(表4),华北地区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最多,校均4.58个,之后依次是西南(3.49)、华东(3.32)、华南(3.30)、东北(3.16)和西北(3.03)地区高校;华中地区最少,校均3.02个。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专业数量差异并不显著:Welch F (6,237.240)=0.717,p= 0.636。即,地域并未对我国外语专业数量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地域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差异不大。

表4.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专业数量情况

2)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专业种类情况对比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和日语在不同地域高校中均比较常见,无明显倾向性(附录表3)。作为常见语种,俄语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相对较少,德语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相对较少,法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相对较少。此外,泰语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缅甸语则主要由西南地区高校开设。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育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开设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数量相对较少。我国外语专业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倾向性。

四、我国高校外语学位点情况

1.我国高校外语学位点总体情况

因学士学位与专业设置基本等同,故本文在此仅讨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情况。调查显示,我国689所高校中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333个,占比48.33%;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48个,占比7.11%。可见,我国约有一半的高校有外语硕士点,数量尚可,但外语博士点仍比较稀缺。

就导师数量而言,220所高校提供了硕导数据,其中最少4人,最多137人,校均23.93人。就博导数量而言,47所高校可查到相关数据,最少5人,最多58人,校均16.83人。校均硕导和博导数量差异不大(χ2=1.195,df=1,p=0.274)。

2.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学位点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硕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就硕士点而言,38所985高校(占比100%)、67所211高校(占比94.37%)和228所其它类高校(占比39.14%)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双相关分析显示,硕士点(r=-0.397,p=0.000)和博士点(r=-0.541,p=0.000)分布与高校层次显著相关,学校层次越高,硕士和博士点的数量越多。

就导师数量而言(表5),985高校校均硕导48.94人,211高校32.15人,其它类高校19.04人,不同层次高校硕导人数差异显著:Welch F (2,34.325)=20.000,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高校硕导数显著多于211和其它类高校(p值分别为0.001和0.000),211高校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 0.000)。

表5.我国不同层次高校硕导数量情况

2)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博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就博士点而言,24所985高校(占比63.16%)、13所211高校(占比18.31%)和12所其它类高校(占比2.07%)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差异显著:Welch F (2,65.737)=34.975,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高校博士点显著多于211和其它类高校(p值均为0.000),211高校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 0.000)。即,学校层次越高,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数量越多。

就导师数量而言(表6),985高校校均博导16.30人,211高校19.23人,其它类高校15.27人,不同层次高校博导数量差异不大:F (2,44)=0.350,p=0.707。即,学校层次未对博导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表6.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博导数量情况

3.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学位点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硕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比例较高的主要有语言类(占比92.31%)、民族类(占比66.67%)、农林类(占比55.56%)、政法类(占比54.55%)、师范类(占比50.85%)高校等;体育类高校比例最少,无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表7)。不同性质高校硕士点数量差异显著:Welch F (8,85.969)=12.744,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医药类高校显著少于理工类(p= 0.000)、农林类(p=0.029)、师范类(p=0.004)、语言类(p= 0.000)和综合类(p=0.027)高校,其它性质高校间差异不大。可见,我国医药类高校硕士点显著偏少。

表7.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硕士点情况

就硕导数而言,语言类高校未提供相关数据。综合类高校校均硕导最多(28.74),其次是财经类(28.23)、师范类(26.37)、理工类(21.17)等高校;民族类高校校均硕导数最少(13.00)(附录表4)。体育类高校因无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故硕导数为0。统计显示,不同性质高校间硕导数差异显著:Welch F (7,25.471)=4.220,p= 0.003。

2)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博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语言类高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的比例最高(6所,占比46.2%),其次是综合类(29所,占比15.3%)、师范类(9所,占比7.6%)和财经类(2所,占比3.8%)高校;理工类高校比例最低,仅占1.5%(3所);此外,民族类、农林类、体育类、医药类和政法类高校无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附录表5)。综合来看,语言类高校的博士点数量明显多于其它性质高校。

就博导数而言(附录表6),语言类高校博导最多(39.00),其次是综合类(15.14)、师范类(14.89)和财经类(9.50)高校,理工类高校博导数最少(7.00)。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博导数差异不大:Welch F (4,5.564)=4.777,p=0.050。

4.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学位点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硕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从硕士点看(附录表7),华北地区高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的比例最高(54.87%),其次是西北(51.72%)、华中(49.48%)、东北(49.32%)、华东(45.93%)和西南(43.90%)地区高校;华南地区硕士点比例最低(42.11%)。但统计显示,不同地域高校硕士点数差异不大:F (6,682)=0.711,p=0.640。地域并未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设置产生显著影响。

就硕导数而言(附录表8),东北地区高校校均硕导最多(26.73),其次是华东(25.78)、华北(25.75)、华中(24.08)、华南(21.89)和西南(21.15)地区高校,西北地区最少(18.30)。但统计显示,不同地域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硕导数差异不大:F (6,213)=0.798,p=0.572。地域并未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硕导数产生显著影响。

2)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博士学位点情况对比

从博士点看(附录表9),华北地区高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的比例最高(12所,占比10.62%),其次是华中(9所,占比9.28%)、华东(16所,占比7.66%)、东北(4所,占比5.48%)、华南(3所,占比5.26%)和西南(3所,占比3.66%)地区高校;西北地区比例最低,仅为3.45%(2所)。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数量差异并不大:Welch F (6,247.390)=1.144,p=0.337。地域未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设置产生显著影响。

就博导数而言(附录表10),华南地区高校校均博导人数最多(29.33),其次是华东(18.38)、华北(16.82)、西南(14.00)、东北(13.75)和华中(13.00)地区高校,西北地区最少(12.00)。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区高校博导数差异不大:F (6,40)=0.783,p=0.588。地域未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博导数产生显著影响。

五、我国高校外语师资情况

1.我国高校外语师资总体情况

661所高校提供了专职外语教师数,其中最少的16人,最多的382人,校均90.32人。

从职称看,我国高校校均外语教授7.49人、副教授28.00人、讲师和助教52.75人(附录表11)。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我国高校外语教授数显著少于副教授(t=- 39.576,df=628,p=0.000)以及讲师和助教数(t=- 48.451,df=627,p=0.000),副教授数也显著少于讲师和助教数(t=- 27.691,df=636,p=0.000)。可见,我国高校外语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数显著偏少。

从学历看,497所高校提供了博士教师人数,共有8 738人,校均17.58人,占比18.75%。这一比例远高于王守仁、王海啸(2011)的调查:2001年外语博士教师比例为0.3%,2008年为1.2%,2011年为1.5%。本文博士教师比例较高的原因可能有三:(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外语博士点的增多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以及教师个人发展等因素,拥有博士学位的外语教师越来越多;(2) 传统上外语教师以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为主,但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化以及高校和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攻读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博士,从而有利于外语博士教师数的增加;(3) 王守仁、王海啸(2011)的调查以大学英语教师为主,而本文数据既包括外语专业教师,也包括大学外语教师。一般情况下,外语专业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数量会多于大学外语教师,这也可能是造成本文数据高于王守仁、王海啸(2011)调查结果的原因之一。可见,尽管我国外语教师博士比例仍然不高,但20年来已有较大改观,师资建设成效明显。

2.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师资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师数量情况对比

调查显示(附录表12),985高校校均外语教师127.53人,211高校116.94人,其它类高校84.51人,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师数差异显著:Welch F (2,71.408)=26.598,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和211高校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值均为0.000),但985与211高校间差异不大(p值均为0.473)。可见,我国重点(985和211)高校外语教师规模大于普通高校,这可能与重点高校招生规模偏大、更加注重小班化教学、更易吸引高水平师资有关。

2)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师职称情况对比

就教授数而言(附录表13),985高校校均教授19.55人,211高校12.64人,其它类高校5.95人,不同层次高校教授数差异显著:Welch F (2,67.276)=47.240,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高校教授数显著多于211和其它类高校(p值均为0.000),211高校教授数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0.000)。即,我国不同层次高校高职称师资差异显著,高校的层次越高,教授数量越多。

就副教授数而言(附录表14),985高校校均副教授49.89人,211高校39.81人,其它类高校24.96人,不同层次高校副教授数量差异显著:Welch F (2,67.607)=34.066,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高校副教授数显著多于211高校(p=0.007)和其它类高校(p=0.000),211高校副教授数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0.00)。高校层次对高职称外语师资影响显著。

就讲师和助教数而言(附录表15),985高校校均讲师和助教55.71人,211高校61.42人,其它类高校51.44人,不同层次高校讲师和助教数差异显著:Welch F (2,71.501)=3.676,p=0.03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211高校讲师和助教数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0.012),但985与211和其它类高校间的差异则不显著。即,211高校中讲师和助教数量最多,985高校次之,其它类高校最少。

3) 我国不同层次高校外语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调查显示(附录表16),985高校校均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60人,211高校37.72人,其它类高校13.71人,不同层次高校博士学位教师数差异显著:Welch F (2,36.983)=34.151,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985高校博士教师数显著多于211高校(p=0.002)和其它类高校(p=0.000),211高校博士学位教师数显著多于其它类高校(p=0.000)。可见,我国不同层次高校高学历外语教师数量差异显著,学校层次越高,博士教师数量越多,重点高校在外语师资水平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张杰,2016)。

3.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师资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师数量情况对比

就外语教师数量而言(附录表17),语言类高校外语教师最多,校均233.15人,之后依次是综合类(95.85)、师范类(93.23)、理工类(91.74)、农林类(81.36)、财经类(79.00)、民族类(78.07)、政法类(68.00)和医药类(46.08)高校;体育类高校最少,校均38.00人。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师数差异显著:Welch F (9,24.805)=28.059,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语言类高校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p值均为0.000),医药类高校则显著少于财经类(p= 0.029)、理工类(p= 0.000)、师范类(p= 0.000)、语言类(p=0.000)和综合类(p= 0.000)高校。即,我国语言类高校外语教师数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医药类高校外语教师数则相对较少。

2)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师职称情况对比

就教授数而言(附录表18),语言类高校外语教授数最多,校均34.08人,之后依次是体育类(12.00)、综合类(8.48)、师范类(7.63)、理工类(6.50)、民族类(6.47)、政法类(6.38)、财经类(6.27)和农林类(4.66)高校;医药类最少,为2.62人。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授数差异显著:Welch (8,74.155)=17.567,p=0.000。其中,语言类高校外语教授数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p值均为0.000),医药类高校则显著少于综合类高校(p= 0.003)。即,语言类高校外语教授数优势明显,医药类高校教授数偏少。

就副教授数而言(附录表19),语言类高校外语副教授数最多,校均64.69人,之后依次是综合类(29.44)、理工类(29.15)、师范类(27.29)、财经类(26.84)、民族类(25.73)、农林类(25.53)、政法类(21.88)和医药类(13.21)高校;体育类高校人数最少,校均13.00人。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副教授数差异显著:Welch F (9,24.636)=14.979,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语言类高校外语副教授数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与体育类高校的p值为0.038,其它均为0.000),医药类高校显著少于师范类(p= 0.006)以及理工类、语言类和综合类高校(p值均为0.000)。即,语言类高校外语副教授数优势明显,医药类高校则显著偏少。结合教授数量情况,可以发现语言类高校在高水平师资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而医药类高校短板明显。

就讲师和助教数而言(附录表20),语言类高校外语讲师和助教数最多,校均107.69人,之后依次是师范类(57.54)、综合类(54.77)、理工类(53.55)、农林类(50.63)、财经类(45.22)、民族类(43.40)、政法类(36.25)和医药类(29.33)高校;体育类高校人数最少,校均19.00人。不同性质高校外语讲师和助教数差异显著:Welch F (9,24.765)=16.510,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语言类高校讲师和助教数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与体育类高校的p值为0.004,与其它性质高校的p值均为0.000),医药类高校则显著少于理工类、师范类、语言类和综合类高校(p值均为0.000)。可见,我国语言类高校中有大批的年轻教师,发展后劲比较足。而医药类高校因为师资规模整体偏小,所以年轻教师也不是很多;体育类高校情况与之类似。

3) 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语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从学历情况看(附录表21),语言类高校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数量最多,校均76.00人,之后依次是政法类(25.83)、财经类(19.48)、综合类(18.83)、师范类(16.55)、民族类(15.21)、理工类(15.18)、农林类(10.35)和体育类(4.00)高校;医药类高校人数最少,校均3.75人。不同性质高校外语博士教师数差异显著:Welch F (8,56.633)=27.710,p=0.000。事后检验(Scheffe)结果显示,语言类高校博士教师数显著多于其它高校(p值均为0.000),师资优势明显。

4.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师资情况对比

1)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师数量情况对比

从外语教师数量看(附录表22),华中地区高校校均外语教师最多(95.99),之后依次是西北(93.12)、东北(92.23)、华东(92.14)、华北(87.48)和西南(83.68)地区高校;华南地区高校人数最少,校均83.13人。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师数差异不显著:F (6,654)=0.966,p=0.448。地域未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2)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师职称情况对比

就教授数而言(附录表23),我国华北地区高校校均外语教授数最多(9.56),之后依次是东北(9.17)、华东(7.19)、华南(7.11)、华中(6.81)和西南(6.47)地区高校;西北地区高校人数最少,校均6.02人。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授数差异不显著:Welch F (6,220.390)=1.883,p=0.085。地域并未对我国外语教授数产生显著影响。

就副教授数而言(附录表24),我国东北地区高校外语副教授数最多,校均31.64人,之后依次是华中(30.49)、华北(30.13)、西南(27.40)、华东(27.15)和西北(26.07)地区高校;华南地区人数最少,校均21.19人。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副教授数差异显著:F (6,631)=2.685,p= 0.014。地域对外语副教授数影响显著。

就讲师和助教数而言(附录表25),华东地区高校外语讲师和助教数最多,校均58.15人,之后依次是华中(57.19)、华南(53.92)、华北(49.39)、西南(48.65)和东北(46.92)地区高校;西北地区人数最少,校均42.74人。不同地区高校外语讲师和助教数差异显著:F (6,630)=4.626,p=0.000。其中,华东地区高校外语讲师和助教数显著多于西北地区高校(p=0.013),其它地区高校间差异不大。可见,我国华东地区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较多,学科发展后劲较足。

3) 我国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师学历情况对比

从学历情况看(附录表26),我国华东地区高校有博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数最多,校均21.32人,之后依次是华北(20.05)、华南(16.91)、东北(16.70)、华中(15.03)和西北(13.21)地区高校;西南地区高校人数最少,校均12.95人。但统计显示,我国不同区域高校外语博士教师数差异不显著:F (6,490)=2.116,p=0.050。地域对高学历外语教师人数影响不显著。

六、结语

本文以大规模数据调查为基础,从专业设置、学位点和师资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域高校的外语教育现状,主要有以下发现:

1.宏观来看,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外语专业,其中英语类专业占比最大,其它较多的专业还包括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机构的需求看,我国外语专业设置数量基本与市场需求次序吻合,也与我国主要贸易国家数据耦合。从学位点看,我国约有一半的高校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但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比较稀缺。从师资看,我国外语教师规模较大,高职称、高学历师资增势明显,但比例仍然偏低。

2.从高校层次看,我国重点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普通高校,但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主要由普通高校开设,重点高校开设较少。从学位点看,学校层次越高,硕士和博士点数量越多,硕导数量也越多,但学校层次对博导数影响不大。从师资看,我国重点高校外语师资数显著多于普通高校,且学校层次越高,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数越多。

3.从高校性质看,语言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医药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数量则显著偏少。此外,我国外语专业设置已呈现出一定的校本特色,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如英语+经贸、英语+航空)在不同性质高校中已有一定的设置比例。从学位点看,我国不同性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差异显著,医药类高校显著少于其它性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点数量差异也较大,语言类高校博士点数明显多于其它性质高校。从师资看,语言类高校的师资规模、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人数均显著多于其它性质高校,医药类高校则外语师资规模偏少、师资水平不高。

4.地域因素对外语专业数量影响不大,但语种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倾向性(如泰语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高校)。从学位点看,地域未对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博士点以及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数量产生显著影响。从师资看,不同地域高校外语教师人数、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人数差异不大,地域未对师资产生显著影响。

本文是对我国当下外语教育现状的一次大规模数据考察,无论在调查的高校范围、层次还是地域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所得结果不仅能进一步揭示我国外语教育现状,为相关论述提供数据支持或优化我们对当下外语教育特点的认识,而且对外语教育政策规划与制定、教育评估、师资培养等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但需指出的是,本文数据主要取自各高校相关学院网页,可能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的情况。此外,限于时间和精力,本文仅调查了我国普通高校,未统计专科、民办、合作办学等情况,且部分普通高校网页无相关信息,数据精准性受到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博士点师资外语
浅谈当前形势下创新创业博士点建设的意义
考试周刊(2018年65期)2018-09-13 11:05:50
教育部:全国完全新增博士点372个复审通过率为45.8%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大山教你学外语
这个世界需要博士点吗?
大山教你学外语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从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点建设看其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