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前几天,我把上周发表出来的韩春雨的稿子放到一个由海内外科研人员组成的群里。对于那位在没有博士授予权的某非著名高校作出了世界级工作的科学家,有人问:那所大学没有博士点,他的学生怎么可以去读他本人的博士生呢?
我引用了河北科大领导的话作为解释:韩春雨做了协和医科大学的特聘博士生导师,所以,虽然目前河北科大没有“博士点”,但他个人可以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指导博士生。
这是个尚算合理的解释,然而关于博士点的讨论却尚未结束,而且仿佛渐入佳境。
A说:“西方并没有所谓博士点这东西。事实上,博士点资格问题是制约国内地方高校发展和吸引人才的最大的障碍。”
B反驳:“又不是每所大学都要做研究型大学,培养好本科生就够了。”
A答:“做不做研究型大学应该由学校自己根据特点和定位来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和其他来决定。”他还举了个例子,“像深圳这样快速发展的城市,完全需要不止一所研究型大学支撑其未来发展。但其主要大学(南方科大、深圳大学)至今没有博士点,严重影响了两所大学的人才引进工作。”
B祭出了杀手锏,“博士点太多了,90%的博士学位压根不应授予。”
A回应:“中国的博士水平一般,主要原因在于博士点设立缺乏自由,有博士点的地方不在乎提高师资水平,而想提升师资水平且有资源的地方无法引进高水平的师资。这种垄断大大限制了一流高校的教授向普通高校流动。虽然可以通过挂名到有博士点的地方以别人的名义去招博士生,这也许能变通地解决少数人的具体问题,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师资流动受到的各种限制应该说是限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最大障碍。学术自由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庙跟着和尚跑,而不是和尚跟着庙跑。”
在大家对和尚和庙这比喻的赞叹中,这场讨论走入了尾声。然而,免不了的,我心里还是一直在想:原来,博士点这东西,是没有必要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