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思政课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是讲道理。讲的道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讲道理的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方法好,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道理渗入学生的心灵,才能起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因此,道法课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推动道法课的改革创新,探索不同途径和方法。要把红色文化融于道法课教学,让道法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让道法课真正成为一门有品味、有温度的课。
石林是红色经典旅游景区。这里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策源地,在此期间,留下了很多革命故事和红色基因库:石林会议旧址、徽标广场、将军湖、将军柏、将军槐、将军岗、刘邓大军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文化,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彪炳史册的革命事件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孩子们深切感受石林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用红色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新少年儿童、新潮流环境下的必须。在道法课堂中,我有意识地将石林的红色文化内嵌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中,建立道法课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多元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教学中,我把道法课延伸至石林的田间地头,利用石林特有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会议旧址”,“刘邓大军纪念馆”“将军柏”“将军岗”等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同时,我还运多媒体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与转化,打造学生喜闻乐道的课堂教学方式,让道法课“活起来”、“动起來”,推动德育教育入脑入心,让刘邓大军的革命精神沉浸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红色故事育人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喜欢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给孩子们讲刘邓大军在石林的革命故事。因为讲故事,孩子们喜欢上了道德与法治课。每次上课,孩子们都很期待,我一进教室,他们就焦急的把我团团围住,问:“老师,老师,今天你给我们讲邓小平爷爷的故事还是刘伯承爷爷的故事呢?”看到孩子们满脸期待的表情,我总是喜欢逗他们一下,我对他们说:“那要看你们的表现!如果你们表现好,就可以留下很多的时间可以听他们的故事。”这一要求不要紧,孩子们瞬间抱臂坐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个人交头接耳,也没有一个人乱动,课堂纪律好的让我无以言表。仅仅为了早点学完课本内容,早点听故事。课堂纪律需要老师维持吗?家乡故事的吸引力可真大啊!
二、实地探究育人
实地探究就更有意义了,有一次,我带领孩子们去“会议旧址”,在陈列管里,有个孩子看到了北面墙上挂着的一串红辣椒,他觉得奇怪,就问我:”老师,这里有一串辣椒,是干什么的呀?“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看到孩子们心中充满好奇与疑问,我很开心。我把这串辣椒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邓爷爷是四川人,你们知道四川人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吗?”农村孩子见识少,一个个直摇头。“最喜欢吃辣椒”,我告诉孩子们。“当时条件十分艰苦,邓爷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一起吃糠咽菜,喝西北风。他和战士们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每次吃饭时,炊事员都会给他准备一份干辣椒。”“你们知道邓爷爷为什么那样受人爱戴吗?”小张说:“我觉得邓爷爷对别人特别好。”小郑这孩子思维灵活,思想总是很独特,是个人情世故处理的滴水不漏的小家伙,他一本正经地说:“邓爷爷是个大官,可是就像普通士兵一样,一点没有当官的架子。”我说:“你懂的真多,有政治家的头脑,将来可能也会当大官,当了官可不要忘了你的老师和同学啊!让我们也沾沾你的光。”他拍着胸脯保证:“那当然。”已经有大领导的范儿了呢!多可爱的孩子!
借此,我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精神呢?”有的孩子说:“打扫卫生的时候,李老师总是和我们一起打扫,最脏,最高的地方都是李老师干,看着老师那么开心,我们也干的很开心。”有的孩子说:“我写作业的时候,我爸爸总是拿着手机在一旁刷抖音,不时说一句,好好写作业。我也想看,根本写不进去。”还有的孩子说:“早读的时候,我们的班长总是站到讲台上,领着我们读书。”看,孩子们领悟的多么深刻!正反事例都那样精妙绝伦。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明白,我们的生活中的确需要这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本文系鹤壁市教育科研课题《石林红色文化资源与学科育人功能融合的研究》(2023-JKLX-08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