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吴 平,张慧玮,鲍伟奇,鲁佳荧,琚紫昭,管一晖,葛璟洁,左传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上海 20023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以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及静止性震颤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及功能异常密切相关[1-2]。靶向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可影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通路,为当前改善PD患者运动症状的有效手段[3-5]。作为非侵入性影像技术,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PET脑显像可用于观测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密度及功能,现已广泛用于评估PD多巴胺神经通路异常活动[6-8]。本研究采用DAT PET观察STN-DBS后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与黑质纹状体不同亚区的相关性。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10月6例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56~69岁,平均(61.5±5.09)岁;PD病程5.75~10.75年,中位病程9.25年;均为右侧起病;运动症状表现为姿势不稳伴跌倒5例、冻结步态4例、四肢肌张力增高5例、肢体静止性震颤5例、上肢姿势性震颤2例。纳入标准:①于STN-DBS前及其后7个月接受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Ⅲ, UPDRS-Ⅲ)及Hoehn-Yahr(H-Y)分级评估和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F-苯基)托烷(11C-CFT)DAT PET脑显像;②STN-DBS后运动症状改善。排除标准:①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②脑部外伤、卒中或手术史;③严重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史。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临审第(031)号];检查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Biograph 64 HD PET/CT扫描仪行颅脑扫描。参考文献[9]方法制备放射化学纯度>95%的11C-CFT。经静脉注射370 MBq11C-CFT后,嘱患者于安静、避光环境中休息60 min后仰卧于扫描床;先行头颅CT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层厚3.0~5.0 mm,扫描时间18~30 s;再以三维模式采集PET图像,采集时间15~20 min;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及迭代重建,获得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PET/CT图像。
1.3 图像处理 于MATLAB R18a(Mathworks)平台采用SPM12(Wellcome认知神经研究所)Normalize模块处理图像。将PET图像标准化至11C-CFT PET模板后,以半高宽8 mm×8 mm×8 mm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之后软件自动于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壳核后部及黑质勾画ROI(图1),获得各ROI内平均放射性计数。
1.4 观察指标 计算运动症状改善值:运动症状改善值=STN-DBS前UPDRS-Ⅲ评分-STN-DBS后UPDRS-Ⅲ评分。以小脑为参考,计算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壳核后部及黑质DAT摄取及DAT摄取改善率:DAT摄取值=(各部位平均放射性计数/小脑放射性计数)-1;DAT摄取改善率=(STN-DBS后平均放射性计数-STN-DBS前平均放射性计数)/STN-DBS前平均放射性计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配对t检验。选择STN-DBS后7个月DAT摄取显著高于治疗前脑区,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运动症状改善值与STN-DBS前DAT摄取及STN-DBS后DAT摄取改善率的相关性:|r|≥0.8为高度相关,0.5≤|r|<0.8为中度相关,0.3≤|r|<0.5为低度相关,0<|r|<0.3为弱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TN-DBS前与后7个月,PD患者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6例PD患者接受STN-DBS前、后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比较
STN-DBS后7个月,双侧壳核后部部分区域及起病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高于、而双侧尾状核及壳核前部部分区域DAT摄取低于治疗前(P均<0.01),见表2及图2。
表2 6例PD患者接受STN-DBS前、后黑质纹状体不同亚区DAT平均摄取计数
图2 STN-DBS前与后7个月DAT摄取存在显著差异脑区 (色带代表t值;黄色及红色代表DAT摄取增加,蓝色代表DAT摄取降低)
PD患者STN-DBS前起病对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与治疗后运动症状改善值呈高度负相关(r=-1.0,P<0.05),见图3;双侧壳核后部及起病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双侧壳核后部及双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改善率与运动症状改善值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
图3 STN-DBS前起病对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与运动症状改善值的相关性
脑基底节由纹状体(壳核与尾状核)、苍白球、STN及黑质等构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经黑质-纹状体通路将多巴胺输送至纹状体而参与运动调节[10]。PD患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临床可出现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及步态不稳等运动症状,且随疾病进展逐渐加重、药物治疗效果逐渐减退[11]。DBS具有微创、安全及可调控等优势,为目前改善PD运动症状的主要方法。既往研究[12]结果表明,STN-DBS后PD患者壳核、苍白球、尾状核、丘脑、小脑、脑桥及嗅觉区摄取18F-FDG均增加。本研究针对黑质纹状体不同亚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尽管PD患者STN-DBS后双侧壳核后部DAT平均摄取降低,但部分区域摄取显著增加,原因可能在于刺激STN使部分区域多巴胺释放明显增加、信号传递改善、促进纹状体功能恢复,进而改善运动症状。
STN与多巴胺系统具有重要联系,是兴奋性谷氨酸传递至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来源核团[10]。动物研究[13]结果显示,高频刺激STN可提高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放电活动、诱导纹状体外释放多巴胺。本研究发现PD患者经STN-DBS干预后,壳核后部部分区域及起病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显著高于STN-DBS前,提示STN-黑质通路可直接和/或间接与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相互作用,DBS激活纹状体及丘脑-黑质系统中的多巴胺神经元经使其增加释放、促进黑质功能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症状[13]。本研究并发现STN-DBS前起病对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与运动改善呈明显负相关(r=-1.0,P<0.05),或可为STN-DBS前预估疗效提供帮助。
LOKKEGAARD等[14]报道,STN-DBS后PD患者存在黑质-纹状体神经元丢失现象, 使N-氟丙基-2b-甲酯基-3b-(4-123I-碘苯基)降托烷[N-vfluoro-propyl-2b-carbomethoxy-3b-(4-123I-iodophenyl)nortropane,123I-FP-CIT]与纹状体的特异性结合率降低10.3%。本组PD患者STN-DBS后双侧尾状核DAT摄取显著低于治疗前,考虑与PD进展导致尾状核摄取进行性降低或DBS引发尾状核抑制有关[15]。
综上所述,STN-DBS后PD患者双侧壳核后部部分区域及起病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增高,且治疗前起病对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与STN-DBS后运动症状改善值呈高度负相关。但本研究样本量过小、随访时间短,仅为初步观察,有待扩大样本量、持续随访后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