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吴中的这些海绵项目究竟有什么魅力?

2023-10-31 00:22亦安冉萸风
现代苏州 2023年19期
关键词:长桥吴中区花园

文 亦安冉 萸风

西衔太湖、水网如织,独占太湖水域五分之三的苏州市吴中区因水而美,却也曾因水而“烦恼”。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径流污染严重、降雨场次多等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度突出。历经十年创新实践探索,吴中在城市内涝、热岛效应、黑臭水体等“城市病”治理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等方面成效初显。

近日,在中国建设报推出的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系列征集活动中,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吴中区长桥中学以及东苑新村同时入围第14批案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十年创新实践探索,吴中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长桥中学:“海绵城市”进校园,打造会呼吸的学校

始建于1958年的长桥中学位于吴中区澄湖路,改造前存在零星积水点、排水系统混乱、景观绿化陈旧、雨水控制率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长桥中学以改扩建教学用房为契机,全过程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建设各类海绵设施,将校园建设成一座“会呼吸”的花园。

扩建项目从一开始就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将透水沥青、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立管断接等巧妙地落实在长桥中学海绵校园的建设中,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同时结合景观及绿化效果,功能和美观兼具。

开孔的花岗岩,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小心机”

学校,变身会呼吸的花园

校园内的海绵改造,设施看着虽小,内里却藏着大乾坤:教学楼前,看似平平无奇的透水铺装路面,能够迅速渗透雨水;操场边的雨水花园虽然面积不大,却承担着雨水收集和净化缓排的功能;高低起伏的景观带内布置着下沉式绿地,汇集硬质地表雨水径流;建筑边看似低调的雨水管,可以将屋面雨水散流至下沉式绿地,对屋面雨水进行处理……改扩建后的长桥中学,场地积水问题已然消除。

项目中的透水沥青既是传统功能的道路,又能凭借其透水性将表面的雨水快速吸纳,将其压实后有20%左右的空隙率,在内部形成排水通道,小雨时路面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掉水分,极大改善了雨天的行走体验。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既是植被丰富的景观节点,又能够对服务范围内的径流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土壤和植物净化雨水。安全是屋面雨水排放的首要原则,可利用断接散排或雨水罐收集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控制。传统的道路铺装与绿化之间建设有侧石,为保证雨水径流进入设施,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与道路铺装之间的侧石设置花岗岩开孔。经过精细的径流组织设计,落入长桥中学的雨水,不管是落在哪个角落,都会通过预设的方向进入海绵设施。超标的雨水同样不用担心,铺装下方的集水盲管、绿色设施中的溢流井可以将多余的雨水排入管网系统,保证校园排水的安全。

改扩建后的长桥中学,实现了年径流总控制率为70.20%、综合径流系数为0.4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消除了场地积水问题,如今四季皆为景。随处可见的海绵设施,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体验和学习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东苑新村:“+海绵”助力改造,老旧小区更宜居

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吴中区东苑新村,为拆迁保留区,属于典型的城市建成区老旧小区,在进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中,积极探索新模式,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绿色人居理念融入建成区老旧小区建筑、道路、排水、景观等方面的综合改造中,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让小区“里子”“面子”兼具,其创新实践不仅为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也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树立了典型的示范样本。东苑新村建成后作为宜居试点,先后多次获得表扬,对区域内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起到了示范作用。

东苑新村海绵项目改造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展现“户外、自然、健康、邻里、舒适”的元素,从建筑、道路、排水、景观四个方面系统考虑,采用立面出新、道路翻修、停车位修复、化粪池填埋、新建雨水立管等传统改造手法,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苏州实际,在满足水安全的前提下,以排水工程衔接各专业工程,从源头、过程、末端系统化梳理排水现状,在室外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周边区位及绿化改造,统筹考虑选择海绵措施,因地制宜采用雨落管断接、支管截留、改良式雨水花园、停车场生态化改造等系统化技术手段,保证汇水分区的最优划分,实现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达到改造与保护相平衡,打造一个以绿色生态健康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新”小区,为小区居民营造舒适、美观、健康、洁净的居住环境。

改造之后,东苑新村成了宜居试点

道路工程统一进行“白改黑”改造,结合雨落水管断接,同步翻建混凝土建筑散水坡,避免雨水入渗底层自行车库;结合海绵措施,将破损停车场改造为内嵌式透水植草停车场,结构层采用钢渣透水混凝土,面层采用模框植草砖,雨水直接下渗,在保证透水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绿意。

景观工程则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让居民走出户外、增加交流。由于老旧小区内条件有限,海绵设施选取易维护、效果好的技术措施,在主干道一侧采用改良型的线性雨水花园,收集主干道和部分屋顶雨水并进行有组织的滞蓄,建筑屋面雨水和道路径流雨水通过雨落管断接、开孔侧石进入雨水花园。通过更换雨水花园内原有的种植土层,重构绿地系统,小雨时雨水经过滤层净化后渗透至沟底的盲管排入雨水管道,大雨时雨水通过设置在雨水花园内的溢流井溢流至小区排水系统。植物搭配方面,优先选用本土植物,在种植策略上选择常绿、耐淹、耐旱、耐污、耐寒等多重要求的植物,营造出良好的自然生态植物景观群落。

老旧小区现在经得起雨水的考验

东苑新村综合改造完成后,海绵设施运行情况良好,通过小区内海绵技术实景展示和小区内居民的切身感受,为海绵城市理念在社会上的普及和正确解读营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近年来,吴中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中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结合区域丰富的自然条件和工作基础,以“多元化”为海绵城市建设特点,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转变城市发展的新方式,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性的重要途径,有序推进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形成区、镇(街道)两级管理体系;以规划为蓝图,建立年度考核机制;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推动在排水防涝、交通设施、绿地系统、老小区改造等领域开展海绵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推动规划落地。

截至目前,吴中区建成区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约170个,达标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38.11%。据吴中区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吴中区后塘路、纬四路等一些人行道、机非隔离带以及京杭大运河堤防加固工程中,也系统化地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一些主干道的海绵化改造目前正在设计阶段,不久的将来,海绵化的道路将越来越多。

吴中区还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充分利用技术人才支撑建设发展。多专业融合,建立项目工作坊,打造“雨水管理与景观艺术”有机融合的“双重标准”,实现最优化的海绵城市设计。强化质量监管,扩大监督范围、延伸监管纵深,部分街道在验收阶段引入专家评价制度。

适水规划,与水共存。吴中这座有弹性的“海绵城市”正在崛起。

猜你喜欢
长桥吴中区花园
长桥黄昏
苏州吴中区下好安全宣传“先手棋”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苏州吴中区坚守学训制度 实现动态夯基强能
吴中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长桥卧波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驾天作长桥
爱护小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