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 ,学生为什么会分神

2023-10-31 17:28吴非
关键词:分神思维课堂

吴非

摘要:课堂上 ,每个人都可以偶尔分神 ,只要没有妨碍别人 ,没有影响教学。况且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要有自信 :学生略微分神很正常 ,只要对他的 “学”有启发 ,只要对他的思维有帮助 ,教师应尽可能包容。课堂上 ,学生持续注意的时间不大可能超过三十分钟 ,过于专注会令学生紧张 ,或是疲劳。在持续注意中 ,学生的听课效率可能并不高。稍微打个岔 ,激活 “注意 ”,“神”慢慢地又回来了。

关键词 :课堂 ;听讲 ;分神 ;思维

课堂上 ,教师往往比较在意学生是否专心听讲。

学生愿意听老师讲课 ,感到老师所讲有意思、有趣味 ,就此展开自己的思考 ,教师教的目标也就达成了。学生的思考没有边界 ,稍微延伸 ,很快就会飞翔 ,穿越时空。他沉浸在有意义且有趣的想象中 ———儿童的世界 ,少年的世界 ,没有羁绊 ,无比辽阔。也因为如此,他的思绪未必会跟着教师亦步亦趋 (那样不过是复制别人的思想 ),还完全有可能倦怠———教学内容有些枯燥 ,有的他已经自学过了 ,有的不过是先前的重复 ,他可能觉得无味无趣 ,甚至会感到烦闷。

教师是不是可以冷静地想一想 :分神 ,是不是一定不好 ?可能得客观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分神 ,看学生是否能从那些个人想象和思考中获取启示 ,以及他是否重视这种延伸思考的方法。

课堂上 ,老师的讲述触动了他 ,同学的交流启发了他 ,当时的气氛忽然擦出的火花点燃了他 ,令他冲破个人思考的传统区域 ,或是打开了记忆库 ,或是豁然开朗 ,出现了新天地。会有那么一分钟或是几分钟 ,他脱离了课堂那个 “场”,思绪没有目标地自由漂荡 ,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特定画面甚至声响或乐

曲,直到老师敲桌子要求 “注意力集中 ”不“要开小差 ”,他才回到课堂。这几十秒 ,他坐在那儿一动没动 ,而世界已经变新 ,那是他的 “心灵世界 ”。

我曾和学生交流小学和初中上课时 “分神”“思想漂荡 ”的经历 ,学生都喜形于色 :原来老师小时候和我们一样 !

什么 “老师小时候和我们一样 ”?年纪大了也一样。在教师培训活动中谈到类似的问题,我会停下来问老师们 :我“的讲座到现在已经两小时 ,请问哪位老师的注意力持续了两小时没分神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笑了。

课堂上 ,每个人都可以偶尔分神 ,只要没有妨碍别人 ,没有影响教学。况且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要有自信 :学生略微分神很正常 ,只要对他的 “学”有启发 ,只要对他的思维有帮助,教师应尽可能包容。我对学生说过 ,你们延伸去想难忘的、比教学内容更有意义的事 ,有美好记忆 ,有声有色 ,多好。同时我也想到:学生心灵世界中的那些画面场景和情境 ,是在课堂学习时由教师点亮的啊 !

有学生因此有感想 ,说,对老师很信任 ,老师说的是心里话 ,爸爸妈妈从来不会也不敢这样说 ,总是怕我们 “上课不专心 ”思“想开小差 ”;其实 ,正因为老师总是能真心地说话 ,我们上课一般并不分神。

然而 ,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我讲课时 ,我反而会困惑 :我讲的内容真的可靠吗 ?我所讲的 ,是教学要求 ,如果不是要对教学负责 ,我可能更愿意讨论一些他们应当了解的、更有趣味、更有价值的问题。可是 ,我缺乏那样的勇气。这时 ,我往往会纠结 ,也就是说 ———老师也分神了。

课堂上 ,学生和教师能有些游离目标的思想活动 ,很正常。课堂离不开人的活动 ,活生生的人之间的交流 ,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自我束缚 ?学生偶尔分一下神 ,证明他还有 “思想”,还能有个人的情感和态度 ,证明他不是传送带或转盘上接受灌输的容器。我常想 :学生整堂课注意力高度集中 ,这对教师的要求得有多高啊 !作为教师 ,同样也作为学习者,我们能达到吗 ?

课堂教学 ,毕竟不是一对一的交谈。学生人数少 ,能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大班开课 ,教师不可能及时照应每个学生。

学生基本了解课堂教学的大致内容和方式方法后 ,会发现一些教学也只是一般性的重复。如果教师没有个人发现、没有特别的智慧 ,教学内容或教师的 “讲”就无法再吸引学生 “注意 ”———因为他早就 “会学 ”了,他这会儿坐在教室里只是表达对 “教育 ”“教师 ”和 “规则 ”的尊重。

有的学生 ,对 “学校 ”“教育 ”“成才 ”等有个人的认识 ,甚至对教学内容有批判性认识。他也会有个人的选择 ,他干吗非要学棋呢 ?他的听力灵敏极了 ,鸿鹄将至 ,可惜他不在操场而在教室 ,徒思援弓缴以待。他或许只想当个徜徉山林的自由射手 ,根本不想去考什么武状元 ,他何必要聚精会神听师父的规训 ?更何况 ,很多上课分神的学生不但很能学 ,而且有创造性。

我上课 ,习惯在二十多分钟时 ,说两句与课堂主旨无关的话 ,或是提一个有点刺激性的问题。因为学生持续注意的时间不大可能超过三十分钟 ,过于专注会令学生紧张 ,或是疲劳。在持续的注意中 ,学生的听课效率可能并不高。稍微打个岔 ,激活 “注意 ”,他们的 “神”也就慢慢又回来了。

教师要理解学生。他们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不可能不分神的 ,过于专注 ,未必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我童年时,《小学生守则》上有 “上课注意听讲 ”,我一直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 ,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分神。我脑袋里经常在想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时能飞得很远。很多年过去 ,当我成为教师后 ,也会注意那些和我当年一样在分神的学生 :也许他在想自己开心的事吧 !

老师们交流各自小学初中时上课分神的经历 ,惊讶地发现 :各地学生上课分神的快乐与好奇心是差不多的 :教室窗台上飞来一只小鸟 ,任由老师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走廊里有个老师说话的声音比较大 ,他忘了这是教学楼吗 ?隔壁五班教室语文老师忽然压低声音,然后是同学们的笑声 ,他说了什么 ,下课一定要找五班的人问一下 ;四年级在教这首歌,我也能哼出来 ,我的同桌已经全会唱了 ;隐隐约约的 ,校园外街道上有叫卖声 ,那是卖什么的呢 ……

我在上课时有过这样的观察。当我提出一个命题或是一个假说 ,一个猜想或是对某件事的估计 ,学生会有不同的表情 ,有的惊异,大概是不相信会有那样的事实或现象 ;有的欣喜 ,也许他期待那样的结果 ;有的好奇 ,事情为什么是那样的 ;有的面有喜色 ,也许是自鸣得意 ,“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然 ,会有一批学生表情木然 ,他们无动于衷 :这件事与我有什么关系 ?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推动人的想象。人的思维能力 ,大部分是在个人活动中发展 ,课堂能启迪的 ,只是少部分。所谓 “实践出真知”,未曾经历的 ,靠背诵的 ,靠灌輸的 ,都不太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

我的学生成年之后 ,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和他们在学校时一样温和安静 ,也有一些仍然和学生时代一样充满想象力 ,这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当年的教学。教师群体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学生观 ,对学生不可能没有一点影响。学生厌学 ,多是因为课堂训诫过多 ,缺乏趣味。

“几要几不要 ”“不准 ”“禁止 ”,在保护学生安全成长的同时 ,过多的规训有可能会让他们恐惧 ,影响他的接受力。

背“不出 ,罚站 ”———他背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是因为他坐着 ?“罚站 ”能让他 “长记性 ”?这是中国古代的 “教育学 ”糟粕。

试想一下 ,也许人们会感到恐惧 ———在生命最美好的年华 ,在充满梦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在最富有求知欲的时候 ,却被要求以坚韧的毅力 ,去关注一些枯燥的事物和概念 ,只不过那些东西对考试 “有利 ”。更为可悲的是,在他成年后 ,意识到在最能学习的时期 ,学校把一些知识硬塞进他的脑袋中 ,以至于让他丧失了独立思考。当然 ,还会有一大批无意识的 ,就像在羊群中温顺地低头吃草的羊,偶尔伸直脖子发个呆 ———没有 “神”,自然也谈不上 “分神 ”。

如果一位学生的 “走神 ”并没有妨碍同学,也没有干扰课堂 ,教师是不是可以想点别的办法 ?不要训诫或减少训诫 (特别对低年级学生 );如果教学内容特别重要 ,那就向学生展示教师的表达魅力 ;如果自己尚缺少这方面的修养 ,那就改造自己 ,自己先学起来。

最后 ,我想申明 :我并不鼓励上课分神。

猜你喜欢
分神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视觉分神对驾驶员跟驰行为的影响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