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郗保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众所周知,知识的积累离不开阅读这一重要途径,好的阅读方法及阅读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对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及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剖开事物表面去看它的本质,不难发现,好的阅读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写作则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因此,笔者认为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研究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以农村生活为素材。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重要过程,学生在阅读环节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没有真正做到“好读书”,教师推荐和要求学生阅读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不愿意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没有内化阅读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信息,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笔无言,不知道说些什么,也没有素材可以使用,平时的积累无法在写作时显现出成效,导致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写作的能力或者是天赋不足,从而认为阅读没有作用,降低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渐渐开始不喜欢语文这一学科。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也较难接触到其他学习方式和途径,学生接收信息的路径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学校和教师所提供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这一现状不利于农村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发展,不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受到学习阶段的影响,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因此,要在这一阶段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完全匹配,因此,要想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就必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这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内化所学内容。
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著名的”阅读文章,当然学习经典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一味采用超出学生年龄范围的内容进行阅读教学,尤其是一些外国名著,由于写作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我国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当前的教育模式在不断探索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方式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但是,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小学在这方面的教育探索和实践还相对较少,学生仍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位置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提高学生对此类读物的理解和认同,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写作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并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正处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为活跃和发散的思维认知方式,小学生的兴趣点往往与成年人有所不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小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很难保持专注,反而会呈现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特征,教师如果不能抓住这一特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教学,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不爱学习语文,不想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认为阅读和写作是机械的、枯燥乏味的。相对于一些教育资源更丰富的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探索较为缺乏,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良好的使用,一部分教师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沿用传统阅读与写作教学方式和方法,忽略了当前学生所呈现出的个性化较强的特点,教学模式单一且枯燥,以读课文、分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为主要教学流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到提高,兴趣不足,不爱上阅读课,在写作文时更无法下笔,对写作课缺乏兴趣。而且,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将课文的主旨、内涵都直接告诉学生的情况,学生不能通过自主思考去理解文章的立意。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对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作文课程的开设频率较低。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课时都被用在了普通教学上,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课程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写作素养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写作素养的培养并不受到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会出现教学形式单一以及作文教学形式化的现象,这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无疑是一种隐性打击。然而,在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大多采用将学生的作文公然朗读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师的本意固然是好的,但难免会伤及一些作文水平较差的同学的自尊心,可能会让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且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较差,不能理解好词好句的本质含义。写作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当前,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无话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究其根本,是在于学生本身的素材积累量不够,而教师的解决方法大多是布置学生抄写或背诵好词好句,期待其能够将这些素材运用进学生的写作中。但实际上,学生背下来这些内容却不懂其含义,不会灵活运用,仍然无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的点滴是学生最熟悉的写作素材,笔者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多数学生认为,贴近生活实际的阅读内容和写作话题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尤其是对写作话题的选择,大多数学生认为记叙文较为容易写作,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的时候更容易下笔。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听说、感受等不同的感知行为,了解并认知一些具体的事物和知识,过于抽象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不容易被理解和认知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和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农村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认知背景的,并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作为写作练习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实际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使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服务,真正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农村的教学资源有限,但教师可以对已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选择生活化素材是加强学生共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帮助学生实现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在阅读素材选择、课堂环境构建以及教学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一定的探索。对于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及时创新写作课的教学方式,尽量改变传统教学中模板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专注于生活上的体验及表达,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这样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形式,适当改变教学内容,学生的写作素养也会随之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毋庸置疑的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提升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语文基础知识的提高需要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逐步提升阅读素养。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因此,教师最好因材施教,可推荐不同的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目,并适当对课外阅读项目进行合理、高效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及修改病句错句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加强对经典语句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学科素养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在阅读量的提升中和阅读材料的积累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记录习惯,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素材进行自主创作,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时期,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红花、绿叶、蓝天,并鼓励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亦可互相学习,拓宽视野,发现不一样的可能性。
在进行阅读文本素材的选择时,可以挑选贴近学生生活,描写乡村生活,符合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状态,展现新时代农村人、农村发展新面貌的文章和素材。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学习乡村振兴的优秀事迹,能够让学生们在这些优秀故事、文学作品、纪实作品等文字内容中汲取营养。在对典型人物故事的学习和了解中,能够逐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以新时代的人物以及展现新风貌的人物故事为例,表达观点,写出符合实际的,与学生人生发展和成长相符合的习作。教师以读、讲、写为流程,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阅读有较高价值的文本内容,并通过讲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沟通,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最后以习作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交流和反思。
小学阶段的写作能力体现为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很多学生会忽略掉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导致写出的内容有时候不像在写作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习作主题,基本上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从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最敬佩的人,最难忘的经历,最喜欢的某物等出发,引导学生以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观念和态度,一般都是比较具象的。针对这样的写作主题,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场景,在具体的场景中,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某件事情、对某个人的实际看法,更能够将学生引入写作的氛围当中,在合适、自然、真实的场景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更容易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思维认知的碰撞,只有在学生对某篇文章,某个写作话题有了较为深刻的交流后,才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旨,更容易写出符合要求,有真情实感的习作作品。
新媒体技术有许多优点,其核心特征为与互联网技术的贯通,这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新媒体技术灵活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使其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将新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并付诸实践,能够有效发挥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扩大阅读与写作的广泛性。因此,如何正确发挥新媒体教学在阅读与写作中的应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克服语文教学的不足,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共同目标。其一,教师可以通过众多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逐步介绍公众号、微博等传播媒介的知识传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学资源积累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二,教师可以逐步建立综合型的教学模式。将具有新媒体教学理念的教师整合起来,共同探索一套有效的新媒体教学方法,将立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元素,根据学生需求、学生特点建立新媒体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阅读不广泛、写作表达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这种阅读与写作专项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发现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习惯,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打破学生与文本阅读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对文章情感的探究,抓住文章脉络,掌握基本的梳理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阅读与写作的不足之处,将教学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