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柏民(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石门乡石门中心小学)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情境化视角,提出了一些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化是指将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以提高学习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就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成果。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情境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文本和阅读情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2.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和情境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阅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阅读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
3.生本位原则
生本位原则是指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设符合自己情境的阅读场景,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情境化”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成果。适应性原则、实际性原则和生本位原则是实现“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情况,生动展现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文本情境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成果。
在教学“人物描写”写作方法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人物形象的情感、性格、形象等方面的特点和特征。同时,还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描写,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在教学《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描写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素材,如爷爷、奶奶、教师、同学等。同时,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如:1.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爷爷或奶奶,分析他们的性格、习惯和形象特点,与《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描写。2.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教师或同学,分析他们的性格、习惯和形象特点,与《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和对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人物描写。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本中的人物描写,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生活感知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现生活情境。比如,在讲述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自己遇到了类似的人物,并通过自己的经验来理解和描绘这个人物。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联系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举个例子,以“风景描写手法”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在讲述景区的风光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户外寻找美丽的湖泊或河流,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理解景区的美景。通过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景区的美景和背后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不难看出,联系生活情况,生动展现情境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通过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提高阅读效果和学习成果。
以实物为中心,实物演示情境是一种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以《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文本相关的实物,比如书籍、笔记本、笔等等,并将这些实物放在课桌上展示给学生。通过实物的形象,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本中的情境和背景,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模拟,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形象来模拟情境。比如,在讲述读后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手持一本书,想象自己正在读这本书,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写读后感。通过实物模拟,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验情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讲述读后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以实物为中心,实物演示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信息技术融入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其中,通过图画再现情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PPT展示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通过PPT展示草船、火箭、弓箭等相关图片和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境和场景。PPT展示情境的优点在于图文并茂,效果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PPT还可以添加音乐、视频等元素,进一步丰富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与文本情境相符合的图片和视频,可以丰富情境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一些与草船、火箭、弓箭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境和场景。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情境的优点在于资源丰富、便捷,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真实、全面的情境,提高阅读效果。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绘画工具自行创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绘画工具,让学生自行创作与文本情境相符合的图画,可以丰富情境和提高阅读效果。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绘画工具,自行创作草船、火箭、弓箭等相关图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情境和场景。利用绘画工具自行创作情境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融入信息技术,图画再现情境的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文本的内容和意义,提高阅读兴趣和学习效果以及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开展角色扮演,表演体会情境是一种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模拟人物角色,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将相和》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比如,有的小组可以扮演魏王、有的小组可以扮演相国,有的小组可以扮演百姓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中各个角色的性格和行为,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情境。比如,在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活动目的。教师应该在活动前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活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2.合理安排角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角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体验语言的魅力。3.注重表演技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表演技巧,比如语音语调、身体语言、表情等方面的表现,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表演出角色的形象和情感。4.及时反馈指导。教师应该在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由此看出,开展角色扮演,表演体会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做好课堂对话,语言描述情境是一种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模拟对话,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晏子使楚》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模拟晏子和楚王的对话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境,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讨论,探究人物性格、行为动机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故事情节,还可以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境。比如,在讲述晏子使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晏子的形象和行为,让学生感受到晏子的气质和背景,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在情境化视角下开展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注意做好课堂对话,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情境,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文本中所反映的情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再以《猴王出世》一课为例,该篇文章以猴群竞逐“齐天大圣”之位的场景作为主线,讲述了一只猴子通过智谋成为猴王的故事。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情境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在课堂区域内营造出猴王争夺的情形。首先,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来扮演故事中的猴子,假想自己正在参加齐天大圣的竞争,并根据文章的原貌,引导学生回想并模拟比赛的前因后果。此外,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运用理性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观察猴群竞争、讨论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到文本所反映的情境和主题。
做好课堂对话,语言描述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会在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