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生态圈:模式构建、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

2023-10-30 22:25刘星翰蒋微谈东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应用型本科生态圈

刘星翰 蒋微 谈东华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产业和教育的生态圈,完成对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升华,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更是实现对当前“中心—边缘”的高等教育系统结构突破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无锡太湖学院中国(无锡)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面向数字经济新业态下,以产业学院模式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但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协同育人平台、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现实梗阻,探索和研究通过“项目制”夯实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实践进路,以期为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业学院;应用型本科;生态圈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33

0 引言

2015年,教育部等多部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国家积极鼓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强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促使高校更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因素全方位融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现代产业学院要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推动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将生态圈概念引入产教融合研究中,本文从教育生态学视角,依托产业学院探讨产教融合生态圈的模式构建,通过阐述产业学院的设立逻辑,以无锡太湖学院中国(无锡)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为例,分析产业学院的构建模式,研究其运行中出现的诸多现实梗阻,进而提出通过“项目制”解决产教融合生态圈运行不畅的实践进路,以期为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参考。

1 产业学院设立逻辑

产业学院作为组织载体是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保证,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是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发挥引领作用是推动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的重要方式。产业学院的设立应立足国家、地方、行业和高校的根本需求,通过战略引领、地方支持、产业融入及教育革新推进产教融合生态圈建设,充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突出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打破传统“中心—边缘”的高等教育系统结构。

1.1 满足国家战略和政策需求

发展跨境电商对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等具有重要意义,自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发展跨境电商作出战略部署,此后各类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截至2023年4月,国家先后分七个批次,成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进行规划布局。为落实党中央有关发展跨境电商的要求,教育部批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形成本科、高职高专、技校多层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1.2 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求

江苏是我国经济及外贸大省,也是全国较早推进跨境电商的省份之一。无锡市是第三批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省级海外仓数量等各项综试区建设工作在省内取得“七个第一”,同时,无锡市将跨境电商发展政策纳入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重点从载体建设、企业引育、人才培养、服务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了京东、洋码头等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来锡落户。

1.3 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

后疫情时代,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在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美国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发展跨境电商有利于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利用我国制造企业以“互联网+跨境贸易”模式,拓展广阔的境外市场,获取更丰厚利润,促进外贸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相较于2018年1347亿元,疫情下逆势增长超15倍。2021年,无锡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超31亿美元,2022年增速65%,跨境电商呈现跨越式发展。

1.4 满足地方高校及专业规划需求

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衔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专业布局契合区域经濟社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有特色、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江苏省和无锡市的产业布局,2019年无锡太湖学院与无锡跨境电商综试区和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建中国(无锡)跨境电商学院,有利于利用学院自身优质资源与江苏跨境电商产业紧密结合,标志着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为江苏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提供智力、人才支撑。此外,2021年学校增设了跨境电子商务新专业。

2 模式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应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办学基石,突破传统校企合作边界,突出办学特色,通过产业学院建设促进多链有机衔接,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本文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成立学校为主,政府推动,行业牵头,企业参与,共同发展,“政校企协”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和“一带一路”发展,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依托学校资源,服务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无锡跨境电商综试区大力推进,多举措支持校企双方资源要素的聚集融合和优势互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中国电子商会、无锡跨境网商商会、阿里巴巴、虾皮、谷歌等共建产业学院,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中,校企共建教师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管培养质量。

2.1 组织架构

中国(无锡)跨境电商学院(以下简称跨境电商学院)是根据《中国(无锡)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建设工程,由无锡太湖学院主管,学校、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四方共建共营,收益独立核算的办学单位,是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产业学院设立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方参与的理事会,行使产业学院重大事项决策权。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设院长一名,执行院长一名,副院长若干名,院长由参与双方友好协商或最大出资方担任,执行院长由校方参与单位的主要领导担任,副院长由校方和企业各指定一人担任。

院长及执行院长负责决定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决策;组织拟定和实施学院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重要行政规章制度等事务;负责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拟定和实施经费预算等;开展教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等活动;组织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此外,跨境电商学院下设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在学校师资基础上引入政府导师、企业讲师、平台讲师及风险投资人。

2.2 配套制度

学校为主、企业参与、分工合作、良性互动,“政校企协”共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教学运行及质量监管机制,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化的新管理体制,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企业是合作的主体,行业协会为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条件保障。目前制定了《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理事会架构及职责》《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兼职教师聘任方法》《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学生实践安全管理制度》《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做到校企政职责分明。经费管理按照《无锡太湖学院产业学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用于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平台建设,实行专款专用。

3 现实梗阻

产业学院通过两年多的运行,在产教融合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发现在顶层设计、运营管理、师资培养、实践推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现实梗阻,具体如下。

3.1 协同育人平台不够完善

基于跨境电商全产业链的“政校企协”协同的育人平台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实践教学分散及协同育人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协同育人机制体制因没有清晰界定多元主体的利益范围和责任边界,导致产业学院的建设机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而生态圈共生机制不够健全,协同發展能力不强,转型发展系统性不够,又导致平台运转不够顺畅。

3.2 多元合作机制不够健全

产业学院的设计中虽然对各单位的分工进行明确,但培养的主动性不足,相互间缺乏有效钳制,运作上兼容性不足,多元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导致培养上缺乏强力推动,无法形成人才培养合力;而一年一度的会议很难有效兼顾各方利益,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方难以统一思想认知,资源共享不够深入,产教融合推动不足,最终导致培养效能偏低。

3.3 人才培养供需不够吻合

传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囿于专业标准和行业产业资源限制,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实际需求匹配不足,产教融合不充分,而产业学院的有效运行需要打破传统,在课程体系、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合理设置与优化,解决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单一,复合性不足,突出影响人才培养层次及创新性,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一问题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解决。

3.4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产教融合虽然引入企业讲师等,但日常教学仍以校方为主,教师在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应匹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关键,但由于当前师资培养、教师实践、教师激励及工作量认定等方面仍存在明显滞后,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的传统约束较多,影响教师自身转型发展意愿。

3.5 人才层次和创新性不高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中高职、大专以及研究型大学等不同,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学生在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相较之前已有一定的改善,尤其在基础实践方面有明显提升,但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仍缺乏高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仍需加强。

3.6 学生留存合作企业率低

学生通过短期的实习实践,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企业,学生对职场不真诚容忍度低,校企合作中的点滴不满都会影响其就业选择,产生对学校、企业不信任,也影响后续项目推进。而冗杂的互联网信息,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就业方向选择多等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校企合作单位的就业选择。

4 实践进路

针对产业学院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堵点,征询多方意见,借鉴“项目制”在政府运作中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将其引入产业学院建设,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生态圈共生模式,增强兼容效能,完善激励机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逐步改进,形成产教合力。“项目制”通过“专有性关系”和“参与选择权”这两个要素特点的组合,在产业学院这一新型组织形态中发挥作用。

4.1 优化生态圈共生模式

在实践中,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参与各方很难做到优势高度互补、利益高度耦合、信息和运行极致高效的理想状态,其共生模式的构建更多基于适用性与应用性,确保人才培养各项工作推进顺畅。通过项目制可以优化传统相对松散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资源禀赋优势,通过项目运营进行利益统一,通过项目小组完成信息互通。

4.2 增强生态圈兼容效能

产教融合生态圈所存在的分散性和独立性,以及“政校企协”相互割据导致的系统性不足,无法发挥有效统一所带来的兼容效能。项目制便于各方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增加交流,建立日常信息沟通平台,解决思想认识统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问题,促进产教融合生态圈各要素融合。

4.3 完善生态圈激励机制

项目制的参与选择权隐含了配套激励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争取项目指导的主动性。学校要充分认可教师在产教融合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将项目运行与人才培养结合,将项目指导与教学任务挂钩,对在校教师职称评审、岗位定级上给予政策认定,彻底改革教师评聘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实践教学积极性。

4.4 构建互通型师资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是产教融合成败的关键,产教融合需要产教互通,高校教师赴企挂职锻炼,企业师资入校带队实操,突出“双师型”教师成长,构建校企互通型师资体系。项目制在师资互通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解决高校教师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的难题,同时盘活企业师资,深度加强校企多方联系。

4.5 共建融合式课程体系

通过具体项目组建师生团队,切实发挥政府导师、企业讲师、平台讲师及风险投资人的职能,将课程融入项目,项目体现课程,丰富整体课程设置,统筹好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以项目引领教学,通过实践育人,贴近现实市场需求,弥补当前课程体系固化,无法充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

4.6 共建项目制实训基地

学生认可是最终检验产教融合是否成功的试金石,通过项目制推动实践教学,由学校、各企业和学生共同探讨可落地的实践项目,校企负责项目指导,学生负责项目落地,通过项目了解企业、行业、产品以及具体业务等,真正体会决策与结果,提升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增强对学校、企业的信任,提高企业留存率。

参考文献

[1]翟博文,陈昌礼,陈辉林.产教融合生态圈模型的构想与路径选择——基于绿色视阈下贵安新区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21,(05):7175.

[2]毛才盛,田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路徑:共生理论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7):712.

[3]戴海东,张丽娜,陈传周.产教融合视域下“多元融合多维互嵌”的数字安防人才培养生态圈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9093.

[4]张鹤,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08):4244.

[5]陈春晓,王金剑.应用型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131136.

[6]汤正华,周泽民与张兵.要素融合:高质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之策.江苏高教,2020(05):7781.

[7]江爱华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4):4651.

[8]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197(05):113130+207.

[9]周继良.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03):197204+213.

[10]周雪光.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J].开放时代,2015,260(02):82102+5.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应用型本科生态圈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新区制造生态圈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产业学院
跑步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