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朋 副教授
脑卒中(stroke)是一类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其他原因和原因不明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致残后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脑卒中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脑卒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在患者发病的不同时期、阶段,康复方法有所不同。早期卧床阶段主要是保持良肢位(抗痉挛体位),以维持肢体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为以后肢体功能恢复打基础。离床后的运动治疗应循序渐进,按卧位-坐位-立位顺序进行相关动作训练,并转换成符合日常生活活动的实用性动作。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仰卧位 仰卧位时,枕头不要过高,避免颈部过屈。患侧肩胛骨下垫一薄垫,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拇指指向外方。患侧臀部垫起以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膝下垫枕头使髋关节稍内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略背屈。
2.健侧卧位 健侧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枕头不宜过高。躯干与床面垂直。患侧上肢置于枕头上,上肢放松前伸,肩屈曲90~130度,肘、腕关节伸展。患侧下肢和足在前,略屈曲放在枕头上,健侧下肢在后自然屈曲。
3.患側卧位 患侧侧卧位时,头部用枕头舒适地支撑,躯干稍后仰,后背用枕头支撑。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避免肩部受压,肩屈曲,患肘伸展,前臂旋后,腕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开。患髋伸展,膝轻度屈曲,踝背屈。健侧上肢置于体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置于枕头上。
尽早进行坐位训练有利于提高躯干控制能力,促进更多功能恢复。临床上,多数脑卒中初期患者不能保持正确坐位,易倾倒。注意观察倾倒方向,让患者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帮助患者躯干离开椅背,对称坐,待患者坐稳后去除帮助,观察是否向患侧倾倒;健侧躯干肌可出现收缩以控制躯干进一步倾斜,鼓励患者减少健手支撑,养成自我调整坐位平衡的习惯,发生倾斜时主动向健侧调整。
1.基础训练 ①训练髋关节伸展,以保证正确的躯干对线:患者仰卧,患腿放在床边,足向下踩,以使髋关节小范围伸展;治疗师注意保护髋关节不会过分外展或内收。②训练膝关节伸展,防止因无力导致膝关节屈曲而跌倒:用白布夹板固定膝关节,帮助患侧下肢负重,控制膝关节,防止跌倒。③训练股四头肌力量:坐位,膝关节伸展,移动骸骨,或保持膝关节伸展而不让足下落。
2.站姿训练 患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在两腿之间。保证患侧下肢的负重,必要时用白布和铝条制成的夹板帮助患者控制膝关节。
3.站立平衡训练 训练重心移动时的姿势调整。站立位抬头向上看,转身向后看,向各个方向伸手够取物体。增加难度的方法是站立位向各个方向跨步接球,以及从地上拣起不同大小、质量的物体。
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患者早期可以进行床上八段锦练习;随着肢体力量和功能的恢复,进一步可行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锻炼。按摩推拿可以帮助病人避免肌肉萎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有利于神经反射的形成,也是一种辅助康复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不能进行主动康复训练的病人。需要注意的是,要与脑卒中康复的原理和规律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脑卒中易患人群和已患病者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普及,是脑卒中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对脑卒中易患人群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控制可调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纠正可改变的因素(不良饮食、大量饮酒、吸烟等),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已患病者应继续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