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首批通过验收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平台打造、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数字化治理、网络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发力,打造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生态圈,实现了人员、数据、资源、设施时空一体化管理,建成泛在学习新模式,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创设智能、实用、高效、安全的时空一体的智慧校园。
【关键词】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虚拟仿真技术;数字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9-0022-04
【作者简介】白志刚,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南京,210000)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近年来,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形成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数字化培训为进路、以职业教育技术理性牵引外化数字样态为旨归的逻辑框架,升级“虚实共在”的数字化思维,更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开展“协同共建”的数字化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实施“智慧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打造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生态圈,实现人员、数据、资源、设施时空一体化管理,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建成泛在学习新模式,创设智能、实用、高效、安全的时空一体的智慧校园。
一、教育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构建智慧课堂与虚拟仿真实训空间,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条件是数字化环境,除了配备校园网络、多媒体等实体信息化教学设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设智慧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实践场域,支撑学校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与双创教育的开展。
1.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依托硬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和资源平台整合构建的课堂交互教学系统以及技术设备,强调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实现人人、人机协同互动,指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的发生。学校实施智能、实用、高效、安全的智慧校园提升工程,建有多媒体、有线电视、安防和网络“四网合一”的信息化教室195间,同时使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结合移动教学设备、常态录播及实训录播系统,以及物联网环境控制技术,拓展了全部教室的智慧化应用。
2.虚拟仿真实训空间
虛拟仿真实训空间是以AR、VR技术为支撑,既融合了职业技能学习空间与真实工作场景的虚拟环境,增强技能习得的具身体验,又能规避真实工作场景中的安全风险,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前学校已建成了电视节目视效预演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颜色调色技法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动画角色肢体运动轨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影视场面调度实训系统、大数据与会计虚拟仿真实训平台、5G网络优化仿真实训平台等。在现有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基础上,为每个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及资源,有序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助推专业建设。同时围绕学校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开发集“考训赛”于一体的建筑类考试信息化综合平台,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赛项主管行业、大赛供应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系统。
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推进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1.搭建三级资源中心,推进数字资源的充沛供给
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继续投入MOOC及微课资源建设,累计自主建设慕课近60门,开发在线教育课程25门,纵向上贯通国家、省市与学校三级,横向上联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围绕知识内容、教学工具和辅助服务三方面,以职业院校为核心释放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活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同步建成学校专业资源中心,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三大子系统,并将平台内学生的学习行为纳入大数据分析系统,以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2.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信息化教学体系将各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建设录播教室,打造资源中心、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中心,建设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实名制网络教与学空间软环境,实现“录播资料—资源中心—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资源搭建流程,最终形成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与信息化教学体系。
3.共建江苏职教云平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
学校与中兴通讯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江苏职业教育云实训平台。平台面向通信、网络安全、大数据及物联网专业,涵盖本地和远程实训、在线学习、网络考试评价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等功能,力图为全省职业教育师生提供数字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在项目建设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互联网+”、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职教生态圈。
三、智慧教育融合应用:打造多空间、一体化的信息服务2.0平台,实现智慧教育融合应用
1.建设多空间信息服务2.0平台
学校将原有的统一信息服务平台逐步改造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工、实习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多空间信息服务2.0平台,如下页图1所示。该平台汇集了智慧办公平台、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成长平台、质量管理平台、督导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卡通平台等多个平台,并实现了与企业微信的集成,满足移动互联网对多终端的要求,使数字化渗透到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2.建设校级物联网统一管理平台
将全校物联网、安防监控、弱电间动环监控等子系统全面纳入平台,以新技术更新一卡通系统,建设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各业务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对接,实现一次认证、多处访问,对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集中管理各应用系统账号的开通、变更和关闭,实现用户的安全身份认证。
3.建设职业教育智慧大脑
遵循国家标准规范,构建学校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基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自身业务特点建立统一信息标准体系,并进行动态管理;依据数据标准构建数据治理统一数据中心,通过数据治理集成工具,将现有共享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抽取、转换后加载到统一数据中心,从而将原来的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模式改变为现在的星型结构数据共享模式,最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解决学校数据孤岛问题,同时提升数据的质量。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推进大数据应用,建立校园智能分析决策系统,以全校教育、教学、管理、实习和就业等数据为基础,多方位采集数据,建设数据中台,用数据为学校的智慧决策服务。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拓展教学和资源建设形式和内涵,强化网络及网络安全措施,注重智慧管理,提升效能。
四、信息化素养提升: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1.组织“两赛”,积极推进“两赛”成果转化和共享
组织或承办教学大赛和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全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赛促教,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成效;以赛促改,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赛促建,不断提升学校建设水平。实现大赛成果转化并广泛共享,将各级各类相关赛项的规程、评分标准以及参赛视频等转化为专业课程资源,实现大赛与教学的有效衔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以技能大赛精神为引领,以卓越技能导航课堂常态教学。
2.全面提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学校校务、学工、教科、团委等业务主管部门联动,以培训、咨询、交流、课题立项等方式,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校本培训。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把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纳入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参与国规教材编写。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各专业学生的信息化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五、教育数字化治理:建设学校数据中心,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
学校建立了“教管研学评”一体化的数据治理系统,将之整合成为一个集成互通、协同共享的数据治理系统,营造动态开放的职业教育新生态,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职业教育各类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2020年,学校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数据中心建设,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系统要求的数据标准,制定校数据字典和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截至2022年年底,学校利用各个系统数据,构建学生数据流的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建立学生学习、实训的决策辅助系统,通过数据行为分析决策,实现学生模块管理服務的精准化改造。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由原来的单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渐向集成的全局信息系统建设方向转变。
六、教育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升级网络软硬件,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目前,校内网络已经升级为园区SDN网络,提高了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提升了网络运行速度,可以统一下发安全策略,保障了内网环境的安全。服务器区域,应用了边界防火墙、入侵保护系统、web应用防火墙、数据库防火墙、虚拟化分布式防火墙等多种安全设备,提升了网站的网络安全,为师生提供高速、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
为了能够实现对校园公共场所的有效监控,保证校园内部的安全性,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在校园内各个主干道、人流密集的重要区域和场所,设置监控摄像头及报警装置,并在监控室或消控室设置电子地图,这样就可以让学校安保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校园内部情况,而且通过校园联网设置报警装置,其也能够与监控系统实现联动,更便于对突发事件的取证和记录,为事后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在建设安防系统时,按照功能划分四个子系统:周界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这四个系统各司其职而又相互联系,主要是针对校园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理,保证校区内部的安全,实现对校园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未来,学校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首先,要加强数据中台建设,根据业务系统集成情况,对源头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推动业务系统的数据质量整改工作,同时通过业务系统的集成开展数据采集和整体集成,进一步升级校内数据标准。其次,加强数据资产的安全防护,从数据信息防泄漏、数据脱敏、数据的合规访问等方面,加强数据资产的安全防护,强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网站安全、物理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意识培训。再次,要提高全员参与教学平台应用推广的积极性,完善细化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推进智慧教学。最后,要建立统一的学科资源建设体制,优化数字化校本资源开发流程,发挥团队协作优势,使资源库平台的内容更加完善。跟踪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责任编辑:张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