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文
摘 要: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诗佛”之称。王维笃志信佛,以安定之心观照自然,以禅入诗。他的山水田园诗散发着悠然自适的情绪,充满“闲、静、淡、远”的意境。这种自然禅心,成就了王维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极高的美学地位,也对后世山水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首先从王维与禅的渊源总结佛教禅宗对王维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进而针对具体的诗作理解、讨论王维山水诗中的妙语禅机,最后总结王维山水诗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成就,包括空灵独到的禅意表现手法、画面交融的禅意展现空间、写实与写意之境的互摄。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佛教禅宗;审美特征
一、王维山水诗概述
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出生于蒲州(今山西运城),自幼就有书画音乐天赋,善于作诗。开元十九年(731)状元及第后,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利用空暇与好友修心作诗,悠闲自得。王维早年仕途顺利,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后多次被贬降职,40岁以后隐居礼佛。任伪职的经历,让其心中饱含家国愤恨,触发爱国明志的创作灵感。王维的诗歌成就以山水诗最优,体现了他远离尘俗、自然清新的个性。
王維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与山水中寻求寄托,此种心绪充分体现于他的诗歌创作中,因此诗歌中常带有佛教隐喻和禅宗思想。人们推崇王维的山水诗,不仅因为这些诗作中蕴含颇高的艺术技巧,更因为对其中体现的闲情别致产生了共情。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禅宗思想,以及人们对其在唐朝诗坛超然地位的肯定,使得后人称王维为“诗佛”。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以禅入诗”,不仅丰富了诗歌所带来的画面感,也提高了诗歌的精神境界。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体现为四点:以“佛”入诗,在诗句字词运用中,大量使用佛学用语;以“佛”化境,利用佛学宁静平和的意境引人入胜;以“佛”添趣,采用佛学入定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安静愉悦,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诗中;以“佛”增味,诗句中看似简单的渔钓、咏唱,都是富有画面感和禅意的,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安逸,值得人们品读时慢慢回味思考。
二、王维禅佛思想的来源
(一)时代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这与佛教禅意中的精神境界兼容互通。武周时期,佛教得到了极高的肯定,盛唐时期又实行了开明的文化政策,佛教思想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艺术创作也受到佛教审美的深刻影响。不仅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被赋予大量佛教元素,“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更是引导诗歌创作将精神与人文自然审美统一,融合互通、突破界限,展示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既迎合当时人们的心理期望,亦符合当时艺术创作的美学眼光。
(二)家庭环境的熏陶
王维的母亲崔氏出身名门,文化底蕴深厚,艺术修养亦好,从小对王维采用平和宽容的教育方法,这也影响着王维后来的人生发展。崔氏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三十多年师从大照禅师,这就给王维的家庭教育添上浓重的佛教信仰基调。王维自幼耳濡目染,对于母亲的人格魅力、行为举止非常崇敬。所以王维在经历仕途坎坷后自然选择逃离官场纷争,潜心礼佛以寻求精神寄托。
(三)个人际遇的原因
王维的个人际遇也是其佛学禅宗精神元素的主要来源。幼年时期他受母亲影响,已十分信奉佛教。青年时期状元及第入仕为官后多次被贬降职,过上半官半隐的生活,无法排解内心惆怅,自然选择佛道作为思想慰藉。中年时期被迫出任伪职,后得宽恕的经历,更让其坚定修心礼佛进行自我救赎,隐居享受“此生闲有余”的悠闲境界。正是王维的个人际遇使其将禅意入诗,这也体现了他对禅意空灵的审美情趣。
三、王维山水诗的禅意
(一)静空入禅意
王维的《鸟鸣涧》,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空而不寂、闲而不燥的幽静空间氛围。佛教禅意将空灵境界视为“佛性常清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是将世俗一切烦恼都抛于脑后。《鸟鸣涧》作为王维山水诗中最具代表性的用空间营造禅意的诗歌,体现出物我融合、禅意安详的空间境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将画入诗,让“心空明”变成“景空明”,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中营造静谧、幽深的特质,以此诠释王维内心享受寂寞、心境平和的禅意。《鸟鸣涧》所营造的安静深远的静谧氛围,反衬出王维内心万物本属虚幻,一切有佛皆空的状态,展现出诗人内心向往自由自在、无缚无碍的禅意境界。从《鸟鸣涧》所展现出的静谧、幽深的禅意来看,王维山水诗中的以心照景、用景衬心,既展现出王维对佛学的觉悟,也有其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禅心”。
(二)空景见禅意
王维的《鹿柴》开篇就以“空”给人带来不同凡响的禅意,用“不见人”将读者带入禅意之中。采用了佛教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意境表达,塑造一种“万念俱寂”的无我之境。《鹿柴》以“空观”入诗的禅意,将山水画带入诗句,引人入胜。“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充分借鉴了佛学思想,让此“空”与彼“空”交织在一起,尽显空的禅境,进一步将远离凡尘、如入空境的美好感受表达出来,造就了表面“空无一物”,实质进入了幽静、缥缈的佛教禅意空间氛围之中。“空山不见人”配合后面的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将景物描写与心境感受结合在一起,利用景观的“空观”,来塑造心灵融入自然之境。这种心灵与现实的“空观”融合,勾画出更为清晰透彻的空寂感,体现了飘然的禅意。
(三)恬淡明禅意
《山居秋暝》属于王维创作后期的山水诗歌作品,诗中的“秋暝”指秋天日落之时;“山居”则是他半官半隐的悠闲居所,也是王维当时悠闲心境的体现,让整个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充满了恬淡、澄澈的禅意。天高云淡,陶醉于大自然的诗人王维,寄情于山水的闲情逸致,徜徉出无限的恬淡禅意。接下来的诗句,动静结合、上下呼应,静中之动、以心化境,将王维的心境寄托于迷人的秋景之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秋夜,月照松间,泉水潺潺流过,春花凋谢而去,恬淡澄澈的美好禅意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喜爱和逃离纷争、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
(四)闲适思禅意
王维的《终南别业》不同于其他山水诗,不再单纯引用自然美妙意境,而是引用了随缘闲适的忘我境界,以超凡脱俗的禅意境界勾勒出佛意禅宗的人生境界。“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咏终南山的相关诗歌有十余篇,均为其隐居终南山前后所作,由于心境的不同,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感基调、审美意境。《终南别业》是极富处世哲理的,代表着王维山水诗的创作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句直接将“山”作为整个随缘闲适的忘我境界的起点,将天、海、云、峰化作境界主宰,用博大、恢宏的眼光与气度,重现盛唐山水庞大婀娜的独特意境。最与众不同的当属王维观物角度的变化与表达方式的变化,他用独特的观察视角来思考自然、解析自然、说明自然,王维山水诗中闲适随缘、无迹可寻的感受正由此而获得。
四、王维山水诗禅意的艺术特点
(一)空灵独到的禅意表现手法
1.以客观景物为起点的心理禅意表达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运用具有独特性,诗中清新空幻、玄妙奇奥的禅境表达很丰富。以对景物、环境的描画为主,加上多
种禅意的配合来营造景物静谧、幽深的特征,诠释了王维
内心享受寂寞、心境平和的禅意。王维的《鸟鸣涧》就以客观景物为起点塑造了一个空而不寂、闲而不燥的静谧精神空间。他善于运用“色空有无之际”的禅意表现手法,选择空山、空谷、空林等特定空间营造空灵意境,将佛学中解脱尘俗的怡然自得诠释在山水诗中,反映出愉快安逸的心境。
2.以灵动为核心的音律禅意表达
王维山水诗中自然音律的灵动表达营造出了禅意空间,展现出了节奏明快、层次丰富的音律意境。受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王维诗歌创作中的音律节奏饱含佛教思想元素,以寻求悠远空灵的精神所在。诗中多有热闹的场景:滴落的秋雨、潺潺的溪水、欢唱的鸟儿……这些灵动的音律,不仅加深了诗句的节奏美感,还将诗句节奏美感与禅意表达相结合,更体现了无形有形的音律美。这不仅是虚幻的境,更是实体的意。
3.以清雅为主题的画面禅意表达
王维的山水诗,诗画合一,在画面明丽而幽深清远的禅意世界中,用清雅色调渲染出了景物的色彩与光影变化。月、松、泉、石的组合,雨后秋夜、月照松间、泉水潺潺、春花凋谢……构建出了明朗纯净而又意蕴深远的山水画。其中蕴含的寂寥清雅的色调,将“无量天尊、有容乃大”的佛学思想与清新自然的山水诗歌融合在一起,展现出盛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审美趋势。以清雅色调为主题的画面禅意表达,将光影交织、色彩映衬的山水画巧妙融于诗歌中。
(二)画面交融的禅意展现空间
1.动静结合的画面空间
王维的《鹿柴》将景物描写与心境感受结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画面层进,利用景观的动静变化将心灵融入自然之境中。王维后期的作品表现出内心的多重情感,既充斥着亡国之痛和思乡之情,又享受“此生闲有余”的闲适。《终南别业》在动静结合的画面中勾勒出佛意禅宗的人生境界,体现出复杂多元的情感基调和禅意空灵的审美意境。
2.明暗共存的光影变换
王维山水诗《山居秋暝》中对空灵意境的营造,运用的最主要的手法就是明暗共存的画面对照。开场即为天高云淡的背景,诗人王维寄情于山水,徜徉出无限恬淡、澄澈的禅意;后句加上雨后秋夜,月照松间,泉水潺潺,春花凋谢,反映出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欢喜和逃离纷争融入自然的精神追求。这其中有暗与明、动与静,明暗共存、动静结合、上下呼应,都将王维的内心寄托于秋天的迷人景色之中。
3.虚实交织的场景推进
虚实融合、虚实互射展现出了王维山水诗独特的空灵之美。“实”是诗句中具象的实物,“虚”则是作者通过实物传达出来的情绪。王维的《终南别业》不同于其他山水诗句,它将虚实交织的场景很好地推进,把天、海、云、峰化作境界主宰,重塑盛唐山水气势磅礴的独特个性,也突出了“看”“望”的过程,用平和的心境,获得超脱世俗的观点。同时,王维所特有的随缘闲适的忘我境界,又让原本较为单一的终南山场景变得丰富多元起来,利用虚实交织的场景推进,将磅礴大气呈现出来,实现从写实到写意的创作目标。
(三)写实与写意之境的互摄
1.利用佛意交互写实与写意
在山水诗的佛意交互禅意的选择中,王维倾向于选择“色空有无之际”。诗句中的“空灵”之美体现在动静、虚实、有无等禅意间的画面比照。佛意交互化景物为情思,将山水画面场景转为艺术意实,化实为虚,通过诗歌将艺术意实从确定走向不确定,利用佛意交互写实与写意,进而达到无尽的境界。
2.情景交融让写实超越写意
诗歌要创造意境,必须达到情与景的统一。王维《山居秋暝》中情景交融让写实超越写意,诗歌中各禅意间传达出的意境通过写实之境来概括,诗句中所表现的事物则通过实外之境去超越时间和空间,从而实现饱含哲理意味的表达。
3.情景交融让写实写意对应
王维山水诗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一幽一暗与一晴一明写实写意禅意对应,诗人在这种环境中难免生出实外之境,而身处其中的是景更是清净幽远的心。《山居秋暝》就是运用了写实写意相对应的禅意表达。现实的景观通过诗人的艺术创造转化为虚幻的艺术意实,使写实与写意相对应。
五、结 语
王维笃志修佛,以安定之心觀照自然,自然禅心对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刻。“以禅入诗”是他的诗歌创作重要的艺术特征。王维的山水诗不直接引用禅典、禅语,而是将禅理自然融入诗中,以禅意取胜。他的山水诗散发佛的光芒,是盛唐山水诗的典型代表,对后世山水诗歌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樊泳湄.王维山水诗意境探微[J].云南社会科学,2003(3):110-113.
[2] 杨建飞.论王维的山水诗[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43-45,57.
[3] 杨宁,唐龙.王维诗歌的禅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5(13):155–157.
[4] 于梦醒.浅谈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表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22(7):103–109.
[5] 李海燕.山水诗在初唐的分流[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17(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