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禹
打开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名单,有几个数字耐人寻味: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处索南达杰保护站,这个光荣集体有12名成员,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为91%”。也就是说,12人里有11人在35周岁以下。
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有32人,35周岁以下的28人;西北工业大学空天结构技术创新攻坚团队有187人,35周岁以下的180人;珠峰边境派出所有22人,35周岁以下的16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大街消防救援站有37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比——100%……
一群群“自找苦吃”的年轻人,正挑起大梁。
当下你若是“青年”,意味着什么?如果以“25岁”计,未来的近三十年,将覆盖一位25岁青年职业生涯的主要时段。而这,正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途。
104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要义、逻辑起点,便是爱国。十六年后,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三问,一问民族血脉,二问家国情怀,三问修身立志。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谈到了这三问,他说,“我看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四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开大学勉励同学们,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丰富多彩,生动真切。在打开青春的N多种方式里,属于你的那一种,相信一定也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底色。
这底色的本质是立志。孤芳自赏,袖手旁观,“躲进小楼成一统”,路只会越走越窄。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人民、时代的“大我”,脚才站得扎实,路才看得清楚。
这底色的锻造,常在选择中完成。71年前,17岁的欧阳自远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句话所打动,“年轻的学子们,你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于是他报考了地质专业,后来成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
新时代,选择就在我们身边。“00后”孟江华被焊接加工的那一抹“蓝光”所吸引,选择了焊接这条艰苦的道路。从此,他以勤补拙、精益求精,如今已成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每天仍坚定地“焊”在自己的岗位上。
选择一瞬间,坚守一辈子。“把小我融入大我”,如欧阳自远、孟江华们,在用清苦的坚守,夯实曾经的选择。这不是丢掉“小我”,而是到“大我”中去升华“小我”。
关于青春,人人都有体会。年轻人不会生来就大彻大悟,谁不曾与青春的懵懂相伴而行过?从小树长成大树,需要时间,需要呵护关心,也需要自己奋力生长。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时,就勉励了这些“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的年轻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青年者,国家之魂。围绕理想与现实、“小我与大我”、精彩与困惑、冲刺与长跑等等命题,不妨再增加一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紧迫感,也再更多地耐下心来,于笃行中体会“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境界。
关于青春,还有更丰富的理解。因为衡量青春,不只有年龄这一个维度——
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让我们一起来,在团结奋斗的舞台上,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做好“小我”,融入“大我”,追求“无我”。
(来源:央视新闻2023-05-04)
·从数字中找意蕴,切入议题。
·评述第一个典型数据。
·排列一组典型数据。
·点睛评议。
·向未来,看青年征途。
·向历史寻求青春答案:把小我融入大我。援引了三个重大素材:五四运动核心要义、张伯苓校长“爱国三问”、习近平总书记“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殷切嘱托。
·明确中心论点:青春百花齐放,其底色理应是“把小我融入大我”。
·举例论证一:前辈科学家欧阳自远为国探月。
·举例论证二:“00后”孟江华“焊”出“蓝光”荣耀。
·扣题评议:青春的选择因融入“大我”而升华“小我”。
·深入阐释青春其一:得自己奋力生长,走进“中国深处”。
·深入阐释青春其二:跬步笃行,以达“江山即寥廓”之境。
·号召、明旨:做好“小我”,融入“大我”。
点 评
本文文意開阔、笔势纵横,激扬青春昂扬向上之意,渲染“把小我融入大我”的青春底色,于抒情中明理,于议论中明旨,情理交融,既有顺畅亲切的情感牵引,更有缜密递进的理性表达。文章从热点素材中提炼出核心议题,于历史、未来的瞻望中明确中心论点,在懵懂与成长等命题中精解青春之要义,全篇的运思呈现出清晰的文脉。(寅呼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