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发展程序缩水、培养与考察方式单一、社会服务能力弱、挖掘优秀学生的渠道单一等问题,通过走访调研与数据分析,提出“四维一体”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从内容性、组织性、渠道性、适应性四个维度关注学生党员发展的18个要素,旨在突破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瓶颈,提高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真正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008-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了完善党员发展流程,规范党员管理,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写了《广西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在党中央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指导下,《广西发展党员工作手册》为各基层党组织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的操作流程。各基层党员针对党组织的实际情况,也都制订了合理的党员培养和管理工作方案。
目前,高校党员在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存在发展程序缩水、入党标准不一致、培养考察方法单一、外出实习党员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特别是三年学制条件下的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培养和考察发展党员工作当中常遇到培養年限与学籍年限接近、学生党员在校时间较短、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较为严峻的问题。
笔者针对三年学制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体系,加强大学生培养和发展党员过程的理论认知学习、社会实践的管理,重点培养党性觉悟高、理论功底扎实、模范带头作用好、入党动机端正,能真正为学校、社会服务的合格学生党员。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面临的问题
笔者对13个广西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进行学生党员发展现状李克特7点满意度问卷调查,整理相关得分数据(如表1)。
由表1总结,在培养模式、学习计划、学习难度、理论学习比例、内容匹配性、专业结合程度、学生学习能力、单一培养渠道这几个方面低于问卷总平均分,表示各学生党支部认为在培养模式的设置及学习计划的拟定方面还比较薄弱,在学习难度、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比例的把控上存在困难,而内容上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专业结合程度不高,同时在培养渠道上都认为应当打破单一培养的渠道,扩大优秀学生的遴选范围。
笔者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访谈内容,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一是发展程序缩水。高职院校采用三年学制,这导致党员发展在时长上存在天然的局限。学生在校时间短,培养考察受到外出实习的影响,难以更为准确地衡量学生的表现,也使得程序上不得不精简,导致学习内容简略、理论基础不扎实、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党员觉悟仍不够高。
二是培养考察方式方法单一。党员发展未能很好联系高职学生特点,学习内容枯燥,实践性缺乏,学习效率较低。在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较多地沿袭了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的做法,更重学原理,重视学生的理论课程成绩。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差异,高职学生存在天然的适应性不良,较难把原理转化为观念上的理解。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方面较为欠缺,这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就可见一斑。
三是未能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社会服务能力弱。高校的职责之一是做好社会服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党员应当是思想上进步、技术上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只有通过社会服务和实践的磨砺,才能使学生党员思想与行动相融合,从而真正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四是挖掘优秀学生的渠道单一。一般以群团组织作为主要的考察渠道,未能充分吸收学生组织、教师党员、群众对优秀学生的反馈意见,吸纳优秀学生的渠道受到了限制。有时也只拘泥于校内评价,忽略了校外实践活动中校企合作方的作用,这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党员发展不能是被动接受的工作,应当转换观念,主动挖掘好“苗子”。
二、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构建
笔者在访谈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学生党员的培养要求,对基础要素进行了假设。采用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学生预备党员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李克特7点要素问卷调查,通过打分结果的因子分析,构建一套符合现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要素体系。笔者对要素体系当中的因子与现状进行进一步对比,提出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党组织在党员培养方面除了设置党支部,还设置专门的学生组织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各二级院系下有专门的学生党建组织,负责引导各二级学院申请入党的学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预备党员、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这些学生党建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其纳入假设要素的考虑范围中。
综上,假设基础要素为学习计划、理论学习、专业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比例、党建学生组织生活(荣誉感)、党建学生组织内师生关系、学习方式、实践锻炼、学习难度、党建学生组织生活(收获感)、党建学生组织生活(主人翁意识)、培养渠道(从单一组织培养)、学习时长、社会服务、符合自身特点、党建学生组织生活(参与感)、党建学生组织团队人际社交关系、培养渠道(从多个组织培养)这18项,以基础要素表为李克特打分问卷的标准,设置问卷,并对1 067名调查对象开展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001份,有效回收率为93.81%。利用SPSS软件对要素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见表2)。
KMO为0.97,数据有效。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为0.98。使用因子分析,抽取四个因子。为更明晰地对因子进行分组,对因子进行旋转(见下页表3)。
因子1选取提取值大于0.6的要素,可得学习方式、学习时长、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社会服务、专业结合,因此,将因子1命名为内容性因子。因子2选取提取值大于0.6的要素,主要有党建学生组织生活的收获感、参与感、荣誉感、主人翁意识以及内部人际社交关系,将因子2命名为组织性因子。因子3选取提取值大于0.5的要素,可得师生关系和培养渠道,将因子3命名为渠道性因子。因子4选取提取值大于0.5的要素,可得学习难度、符合自身特点、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比例,因此将因子4命名为适应性因子。
由以上因子分析的结果,构建四个维度、十八个要素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如下页图1)。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分别从培养的内容设计、组织依托、渠道构建、适应调整四个维度强调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需要注意的关键节点。
三、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落实要点
四维一体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培养模式在落实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内容性把控
内容性因子是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影响整个培养方向。四维一体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引导、教育、培养中更强调打破管辖权限的束缚和常规培养内容的局限,让专业教师党员广泛参与进来,在内容构建、方式选择、专业内容设计、实习培训等方面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日常的学生党员培养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社会公益、实践锻炼中践行原理,践行初心与使命,真正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将党建项目下的学生党建组织锋范营公益服务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之旅”相结合,长期在南宁市马山县永州镇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在取得区级以上奖励的同时,教育引领学生走进艰苦的地区,关注乡村,關注基层,锤炼了学生坚毅的品质。
(二)组织性培养
“四维一体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突显了职业院校的一些创新做法。学院充分利用学生党建组织这一特殊的以党建为主题的学生团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首先自发管理、自主学习、主动设计,营造创优争先的氛围。但在组织性的培养中,指导教师必须把控全局,关注组织内部动态,及时调整,摒弃学生团体当中的不良风气,协调学生内部的人际关系。
二级学院党总支有的党课教育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使其成为活动策划的一分子,参与党课内容中案例的展示,在给大家提供教育素材的同时自觉接受教育。例如,在党史教育中,我们的党课就是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示党的发展历史中的几个关键点,让学生在选取事件关键内容时就开始学习与思考,凝练成短剧展示出来,各个事件由主讲教师进行一步步的讲解串联,形成一条整体时间故事链,使得党课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从党课的构思到党课的开展直至党课结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参与、有创造、有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荣誉感明显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显著提高。
(三)顶层设计与渠道构建
“四维一体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离不开顶层设计与渠道构建。培养质量的差异往往体现在高职院校二级院系对培养渠道的设计与构建上。例如,如何定义学生党建组织?他们的职责与活动范围有哪些?应设计哪些渠道考察和评价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组织之间能不能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处理所谓的“相对竞争关系”?这些问题都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生的现实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往往使得学生党员培养走了样,戴上“功利”的帽子,偏离了培养学生党员的初心。这些“小问题”可以从顶层设计和渠道构建中解决,这就需要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把握方向、处理矛盾、明晰程序,避免“因小失大”。例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建组织锋范营是在学校团委备案成立、协助党组织培养和管理入党申请人的学生党建社团,锋范营由学院党总支直接领导,成员纳入学生党支部管理。锋范营设置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四个部门,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自主管理。学生党支部组织设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式和路径,锋范营组织则配合党支部组织入党申请人参与党支部的各项培养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纪检部考察每一位入党申请人每学期的党课教育、党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并将考核数据移交党支部,由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并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学生党支部把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不同对象汇集到一起,以连排为梯队进行分级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实际考核当中,除了党支部规定动作,把班级社会实践、专业成绩、社团工作等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因地制宜地开展入党申请人的培养和考核工作。同时,二级学院要求学生组织的主要成员必须是有加入党组织意愿的锋范营学生,从而使得建筑工程学院各学生组织、社团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院的各项活动任务,有效化解了所谓的“相对竞争关系”。在学院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顶层设计及引领下,学生党员的培养少了“功利”,强化了使命担当意识。
(四)适应性与匹配性调整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不能过分模仿、照搬本科学生培养的模式。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能力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实践性、技能性活动在高职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在理论内容的设计上,要基于更多的史实、事件、案例,并且应当追根溯源,从源头开始讲授,弥补学生前期教育的不足;采用专题型的讲解,例如从“十大元帅”的个人经历和故事入手,从人物的视角深刻感悟我党的发展历程,剖析党员在国家发展中的贡献,多角度思考如何创新党课主题,真正让学生“听得懂”“能吸收”“有印象”。匹配性调整,强调的是难度和方式的匹配。适度调节理论的难度,提高实践学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发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行动力强的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历练。具体而言可以广泛开展青年公益项目,让学生尝试参与社会工作,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校企政合作平台,在学生校外实训、实习顶岗、学校“党建+”等项目中助推乡村振兴与产业振兴。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需要从内容性、组织性、渠道性和适应性四个维度出发,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创新培养体系18个要素,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只有不断创新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需要,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伟,许海军.社会工作介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行性探索[J].学周刊,2022(20).
[2]强郁文.课堂越鲜活,学生越解渴[N].人民日报,2022-06-20(14).
[3]芮明珠.青年公益性微组织和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4]周芸,卢锐.“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导师制的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
[5]潘燕.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校企协同培养[J].文教资料,2020(31).
[6]王群.“四养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员红色工匠班”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2(3).
[7]李丹华.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22(5).
作者简介:吴伟琦(1965—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广西科技专家库成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党发展。
(责编 秦越霞)